- 民法典總則編重大疑難問題專題研究
- 米新麗等
- 1692字
- 2025-05-12 17:50:03
前言
《民法典總則編重大疑難問題專題研究》是在我們承擔的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科研課題《民法總則重大疑難問題專題研究》(14JJD820005)的最終研究成果上豐富而來。本書選取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總則編當中的重大疑難問題,強化和突出以民法為社會實踐服務的基本思路,針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反映到民法上的實際問題,特別是在民事審判中反映出來的現實問題,進行理論聯系實際的分析,提出解決的方法和對策,突出民法學在解決現實問題中的特色和優勢。
課題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形成了以下共識:第一,總則是整個民法的領頭羊,在研究總則的部分或者全部問題時,不能僅僅著眼于這一問題本身,而應當考慮到該問題在其他一些民事法律制度中的應用,使之具有普遍的適用性;第二,通過對總則中的若干重大疑難問題進行研究,形成具有獨立見解的觀點,為民法典的科學性、民族性和社會適用性貢獻我們的智慧;第三,總則理論博大精深,中外民法學家、民法學者已有諸多嚴謹的、具有科學體系的、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本課題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礎上,力圖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
課題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以認真嚴謹的態度進行了問題探討。研究內容基本按照本課題初期規劃的總體研究思路展開。在這一過程中,課題組召開了數次研討會,就總則的幾個重大疑難問題,如民法的淵源、民事主體制度、民事權利客體、民事法律行為與代理、民事責任與時效等進行了充分研討。主要研究成果通過分析習慣與習慣法的區別聯系以及交易習慣的特點和影響探索民法的淵源;通過對法人人格權、農戶法律地位、民事主體宣告死亡制度以及監護制度尤其是成年監護制度的研究,探索總則中民事主體制度的創新規定和重要作用;通過對民事權利客體的現代化研究,以及對網絡虛擬財產、個人數據等新型權利客體的考察探索民事權利客體制度的建立與完善;在民事法律行為領域著重考察了民事法律行為的成立、生效以及無效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法律后果等;對家事代理制度進行了探索;對總則與侵權責任中責任形態的對接以及訴訟時效利益作出了新的理解與解釋。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條文多數被吸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總則編,故在涉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總則編的規定時,本書主要使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總則編的表達。在等待出版的過程中,最高人民法院相繼出臺了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配套司法解釋,其中包括《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總則編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22〕6號),對于其中所涉及的相關內容,本書亦予以體現。
各章節分工撰寫情況如下:米新麗撰寫第一章第一節、第三節;張世君撰寫第二章第一節;鄭文科撰寫第二章第五節、第五章第二節;王德山撰寫第四章第一節、第二節;劉潤仙撰寫第一章第二節、第二章第三節;翟業虎、劉娜撰寫第四章第三節;陶盈撰寫第三章第一節、第五章第一節;李曉娟撰寫第二章第四節;張娜撰寫第三章第二節;徐沖、陳穎奇撰寫第三章第四節;葉呈嫣撰寫第二章第二節;米新麗、衛洪光撰寫第三章第三節。全書由米新麗統稿。
基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的重要性,國內外的民法學者對民法總則的研究從未停止過。無論是在民法典早已制定的德國、法國等大陸法系的國家和地區,還是在中國,民法學家和熱愛民法的學者對民法總則中的一些基本問題和若干疑難問題的研究熱情一直長盛不衰,研究成果豐碩。本課題在研究過程中,吸收和借鑒了大量前人的優秀成果,在此向貢獻這些成果的專家、學者表示衷心感謝!同時感謝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的信任,給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研究機會,感謝中心盧淑貞女士提供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過程中,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研究生王亞蘭、史可鑫等同學承擔了大量校對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由于受研究視野、研究能力、實踐經歷等所限,本課題成果尚存在不足甚至疏漏之處,敬請各位專家、學者和讀者批評指正,我們定當虛心接受。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民法總則重大疑難問題專題研究》課題組
202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