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這是新時代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習近平總書記在《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重大意義 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的講話中指出:“民法典系統整合了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長期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范,汲取了中華民族5000多年優秀法律文化,借鑒了人類法治文明建設有益成果,是一部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性質、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典。”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治國有常,利民為本。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于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八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突出宣傳民法典,并要求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為主題,組織開展民法典主題宣傳,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里。
本書以《民法典守護美好生活》為題,圍繞“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五個方面精選了100個案例,根據《民法典》有關規定,闡釋法理、剖析案例,并進行必要的法律風險提醒。一部分案例由筆者根據司法案例加工改編而得,另一部分案例為筆者根據《民法典》知識點編寫的。本書旨在通過鮮活的案例,闡釋好《民法典》關于民事活動平等、自愿、公平、誠信等基本原則;闡釋好《民法典》關于堅持主體平等、保護財產權利、便利交易流轉、維護人格尊嚴、促進家庭和諧、追究侵權責任等基本要求;闡釋好《民法典》一系列新規定新概念新精神,以切實提高運用《民法典》維護人民權益、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能力和水平。
編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