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一本通:刑事訴訟法一本通
- 法規應用研究中心編
- 4835字
- 2025-05-14 15:44:34
第三章 回避
第二十九條 回避的法定情形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司法解釋及文件
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判人員在訴訟活動中執行回避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2011年6月10日)
第1條 審判人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申請其回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與當事人有近親屬關系的;
(二)本人或者其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的;
(四)與本案的訴訟代理人、辯護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兄弟姐妹關系的;
(五)與本案當事人之間存在其他利害關系,可能影響案件公正審理的。
本規定所稱近親屬,包括與審判人員有夫妻、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及近姻親關系的親屬。
2.《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2019年12月30日)
第24條 檢察人員在受理舉報和辦理案件過程中,發現有刑事訴訟法第二十九條或者第三十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提出回避;沒有自行提出回避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決定其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其回避。
第25條 檢察人員自行回避的,應當書面或者口頭提出,并說明理由。口頭提出的,應當記錄在案。
第26條 人民檢察院應當告知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依法申請回避的權利,并告知辦理相關案件的檢察人員、書記員等人員的姓名、職務等有關情況。
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2021年1月26日)
第27條 審判人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申請其回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其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翻譯人員的;
(四)與本案的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有近親屬關系的;
(五)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利害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
第28條 審判人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申請其回避:
(一)違反規定會見本案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二)為本案當事人推薦、介紹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或者為律師、其他人員介紹辦理本案的;
(三)索取、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財物或者其他利益的;
(四)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宴請,或者參加由其支付費用的活動的;
(五)向本案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借用款物的;
(六)有其他不正當行為,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
第29條 參與過本案調查、偵查、審查起訴工作的監察、偵查、檢察人員,調至人民法院工作的,不得擔任本案的審判人員。
在一個審判程序中參與過本案審判工作的合議庭組成人員或者獨任審判員,不得再參與本案其他程序的審判。但是,發回重新審判的案件,在第一審人民法院作出裁判后又進入第二審程序、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的復核程序或者死刑復核程序的,原第二審程序、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的復核程序或者死刑復核程序中的合議庭組成人員不受本款規定的限制。
第30條 依照法律和有關規定應當實行任職回避的,不得擔任案件的審判人員。
第31條 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告知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申請回避,并告知其合議庭組成人員、獨任審判員、法官助理、書記員等人員的名單。
第32條 審判人員自行申請回避,或者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請審判人員回避的,可以口頭或者書面提出,并說明理由,由院長決定。
院長自行申請回避,或者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請院長回避的,由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審判委員會討論時,由副院長主持,院長不得參加。
第33條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依照刑事訴訟法第三十條和本解釋第二十八條的規定申請回避的,應當提供證明材料。
4.《人民檢察院司法警察執行職務規則》(2015年6月1日)
第3條 人民檢察院司法警察在執行職務過程中,遇有可能影響其公正履行職責的情形,應當按照規定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其回避。
●部門規章及文件
5.《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2020年7月20日)
第32條 公安機關負責人、偵查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提出回避申請,沒有自行提出回避申請的,應當責令其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第三十條 辦案人員違反禁止行為的回避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不得接受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請客送禮,不得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違反前款規定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他們回避。
●司法解釋及文件
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2021年1月26日)
第28條 審判人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申請其回避:
(一)違反規定會見本案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二)為本案當事人推薦、介紹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或者為律師、其他人員介紹辦理本案的;
(三)索取、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財物或者其他利益的;
(四)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宴請,或者參加由其支付費用的活動的;
(五)向本案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借用款物的;
(六)有其他不正當行為,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
●部門規章及文件
2.《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2020年7月20日)
第33條 公安機關負責人、偵查人員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違反規定會見本案當事人及其委托人;
(二)索取、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委托人的財物或者其他利益;
(三)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委托人的宴請,或者參加由其支付費用的活動;
(四)其他可能影響案件公正辦理的不正當行為。
違反前款規定的,應當責令其回避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其回避。
第三十一條 決定回避的程序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回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回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回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
對偵查人員的回避作出決定前,偵查人員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
對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司法解釋及文件
1.《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2019年12月30日)
第24條 檢察人員在受理舉報和辦理案件過程中,發現有刑事訴訟法第二十九條或者第三十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提出回避;沒有自行提出回避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決定其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其回避。
第25條 檢察人員自行回避的,應當書面或者口頭提出,并說明理由。口頭提出的,應當記錄在案。
第26條 人民檢察院應當告知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依法申請回避的權利,并告知辦理相關案件的檢察人員、書記員等人員的姓名、職務等有關情況。
第27條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要求檢察人員回避的,應當書面或者口頭向人民檢察院提出,并說明理由。口頭提出的,應當記錄在案。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三十條的規定要求檢察人員回避的,應當提供有關證明材料。
人民檢察院經過審查或者調查,認為檢察人員符合回避條件的,應當作出回避決定;不符合回避條件的,應當駁回申請。
第28條 在開庭審理過程中,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向法庭申請出庭的檢察人員回避的,在收到人民法院通知后,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回避或者駁回申請的決定。不屬于刑事訴訟法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規定情形的回避申請,出席法庭的檢察人員應當建議法庭當庭駁回。
第29條 檢察長的回避,由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檢察委員會討論檢察長回避問題時,由副檢察長主持,檢察長不得參加。
其他檢察人員的回避,由檢察長決定。
第30條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要求公安機關負責人回避,向同級人民檢察院提出,或者向公安機關提出后,公安機關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的,由檢察長提交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
第31條 檢察長應當回避,本人沒有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沒有申請其回避的,檢察委員會應當決定其回避。
其他檢察人員有前款規定情形的,檢察長應當決定其回避。
第32條 人民檢察院作出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后,應當告知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如不服本決定,有權在收到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書后五日以內向原決定機關申請復議一次。
第33條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不服申請復議的,決定機關應當在三日以內作出復議決定并書面通知申請人。
第34條 對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進行偵查的人員或者進行補充偵查的人員在回避決定作出以前和復議期間,不得停止對案件的偵查。
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2021年1月26日)
第34條 應當回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沒有申請其回避的,院長或者審判委員會應當決定其回避。
第35條 對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提出的回避申請,人民法院可以口頭或者書面作出決定,并將決定告知申請人。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請回避被駁回的,可以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不屬于刑事訴訟法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規定情形的回避申請,由法庭當庭駁回,并不得申請復議。
第36條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請出庭的檢察人員回避的,人民法院應當區分情況作出處理:
(一)屬于刑事訴訟法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規定情形的回避申請,應當決定休庭,并通知人民檢察院盡快作出決定;
(二)不屬于刑事訴訟法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規定情形的回避申請,應當當庭駁回,并不得申請復議。
第37條 本章所稱的審判人員,包括人民法院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
●部門規章及文件
3.《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2020年7月20日)
第35條 偵查人員的回避,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的回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
第36條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偵查人員提出回避申請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收到回避申請后二日以內作出決定并通知申請人;情況復雜的,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在收到回避申請后五日以內作出決定。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提出回避申請的,公安機關應當及時將申請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
第37條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駁回申請回避決定書后五日以內向作出決定的公安機關申請復議。
公安機關應當在收到復議申請后五日以內作出復議決定并書面通知申請人。
第38條 在作出回避決定前,申請或者被申請回避的公安機關負責人、偵查人員不得停止對案件的偵查。
作出回避決定后,申請或者被申請回避的公安機關負責人、偵查人員不得再參與本案的偵查工作。
第三十二條 回避制度的準用規定
本章關于回避的規定適用于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
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可以依照本章的規定要求回避、申請復議。
●司法解釋及文件
1.《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2019年12月30日)
第37條 本規則關于回避的規定,適用于書記員、司法警察和人民檢察院聘請或者指派的翻譯人員、鑒定人。
書記員、司法警察和人民檢察院聘請或者指派的翻譯人員、鑒定人的回避由檢察長決定。
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可以依照刑事訴訟法及本規則關于回避的規定要求回避、申請復議。
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2021年1月26日)
第38條 法官助理、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適用審判人員回避的有關規定,其回避問題由院長決定。
第39條 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可以依照本章的有關規定要求回避、申請復議。
●部門規章及文件
3.《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2020年7月20日)
第40條 本章關于回避的規定適用于記錄人、翻譯人員和鑒定人。
記錄人、翻譯人員和鑒定人需要回避的,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
第41條 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可以依照本章的規定要求回避、申請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