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用POS機刷自己的信用卡套現,違法了嗎?
- 生活法律指南(以案說法版)
- 李濤 李丹萍
- 4213字
- 2025-05-09 15:10:55
在市場經濟浪潮的席卷下,看到身邊的人成為市場大潮中的弄潮兒,難免有人心生羨慕。光羨慕當然于事無補,見強思齊,奮發圖強,勤勞致富才是正途。然而,一些人卻利欲熏心,讓利益沖昏了頭腦,急功近利,打起了“來快錢、賺粗錢”的念頭。利用POS機刷陌生人的信用卡套現,并收取手續費,成為一些不法商家的“生財之道”。這毫無疑問是違法的,嚴重的將構成犯罪。如果虛構交易,用POS機刷自己的信用卡套現,也會違法嗎?
案情回顧
案例4:申請POS機虛構交易刷自己的信用卡套現被處罰
小張以“中山市某鎮電器行”的名義,通過小鄧向上海某數據服務有限公司申請開通POS機1臺。小鄧自己以“中山市某百貨店”和“廣州市花都區某百貨店”的名義向上海某數據服務有限公司和廣州銀聯網絡支付有限公司分別申請開通POS機1臺。
隨后,小張、小鄧將上述POS機放置于廣州市某小區出租屋內,利用POS機為本人及其親屬的信用卡進行刷卡套現,實際并未發生任何交易行為,將套現資金用于自身生意資金周轉,每次刷卡后均能及時歸還,未產生任何銀行利息。其中,小張名下POS機1臺刷卡套現人民幣累計137萬余元,小鄧名下2臺POS機刷卡套現人民幣累計207萬余元。
后公安機關接到舉報,在出租屋內將小張、小鄧抓獲,并繳獲POS機及信用卡等一批物品。
以案說法
案發后,很多人認為,小張、小鄧的行為不構成犯罪。理由是小張、小鄧刷的是自己的信用卡,或者是經過同意的親屬的信用卡,沒有以營利為目的向社會不特定人宣傳,也沒有向他人收取任何手續費,這與市面上的一些不法商人幫人刷信用卡套現收手續費相比有本質的區別。而且,兩人每次刷卡后均能及時歸還,不存在惡意透支和非法占有資金的故意,套現資金都用于正當生意往來,不具有社會危害性,因此不構成犯罪。
乍一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但事實果真如此嗎?兩人的行為真的沒有社會危害性嗎?當然不是。
事實上,案例4中小張、小鄧無視國家管理法規,利用POS機刷自己和親屬的信用卡套現,將套現資金用于生意周轉滿足自身私利,違反了國家關于金融行業特許經營及信用卡管理的有關規定,嚴重侵害了國家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且數額巨大,根據《刑法》及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已經構成非法經營罪。
1.虛構交易刷信用卡套現擾亂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案例4中利用POS機刷信用卡套現的犯罪手法俗稱“以卡養卡”,是指持卡人不通過正當合法手續到銀行柜臺或ATM機提取現金,而是利用POS機虛構交易的非法手段,將信用卡信用額度內的資金以現金方式套取,同時不支付銀行手續費的行為。
按照我國信用卡管理的有關規定,信用額度內資金只能用來消費,有最高56天的“免息消費”期,期滿后要及時償還,否則銀行將收取利息。持卡人如果要套現必須在銀行柜臺或ATM機上進行,且必須繳納手續費。利用POS機刷信用卡套現,在最高56天的“免息期”內既能使用銀行貸款又不用支付利息,相當于獲得一筆無息無擔保的個人貸款,發卡銀行無法獲悉這些資金的用途,難以有效進行鑒別和跟蹤,使得銀行經營風險增大。
試想一下,如果每個人都這樣操作會造成怎樣的局面?那就是社會上會突然出現許多從銀行套出的錢,市場物價以及正常的社會秩序必然會受到重大影響,社會危害性顯而易見。
我國《刑法》明確規定,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的,屬于非法經營行為。案例4中的利用POS機刷卡套現即屬于“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的情形。根據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違反國家規定,使用銷售點終端機具(POS機)等方法,以虛構交易、虛開價格、現金退貨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現金,數額在100萬元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案例4中的兩名犯罪嫌疑人均已達到立案追訴的標準。
目前,社會上已經出現一些不法分子,瞅準信用卡套現最高56天的“免息期”,通過成立所謂“貸款公司”“融資中介公司”等方式,向社會散布廣告招攬信用卡套現“生意”,利用POS機進行虛假交易套現,收取持卡人給付的手續費牟取非法利益,毫無疑問屬于違法行為,情節嚴重的將構成犯罪。
回到案例4中,犯罪嫌疑人小張、小鄧雖然沒有成立公司牟利,也沒有散布廣告,與社會上以此為業的不法分子有所不同;但是,利用POS機虛構交易刷信用卡套現的行為一樣在客觀上擾亂了正常的金融秩序,侵犯了法律保護的市場正當秩序,而且套現數額巨大,達到構成犯罪的立案標準,依法構成非法經營罪。
2.虛構交易刷自己的信用卡套現亦屬違法
有人認為,案例4中的犯罪嫌疑人刷自己的信用卡套現,沒有涉及其他人,而非法經營中的“經營”必須包括交易雙方,哪有自己跟自己交易的道理呢?因此不構成犯罪。
道理真是這樣嗎?非也。法律之所以將信用卡套現方式認定為“非法經營”,懲罰的是在無真實交易情況下向信用卡持有人支付現金的行為,并不排斥行為人與持卡人重合的情況。現實生活中,非法經營的犯罪形式和手法多種多樣,只要形式上符合法律關于罪名的規定,實質上侵犯了法律保護的權益,就應當依法定罪。
回到案例4,在虛構交易過程中,犯罪嫌疑人一人扮演交易雙方的角色并不能改變行為違法的性質,信用卡中授權額度已經轉化為現金,金融機構的巨額資金已經處于高風險之下,國家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遭到了實際破壞,因此非法經營罪已經構成。
3.刷親屬的信用卡套現不屬于信用卡詐騙行為
還有人認為,案例4中的兩個犯罪嫌疑人利用POS機刷親屬的信用卡套現,這屬于信用卡詐騙行為,只要取得親屬諒解就行了,不應當以犯罪處理,也構不成非法經營罪。這樣的觀點似乎有些道理,但細想一下便知不然。
信用卡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違反信用卡管理法規,利用信用卡進行詐騙活動,騙取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特別要注意的是,該罪必須“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其形式一般表現為使用偽造的、作廢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的信用卡、惡意透支的方法進行詐騙。根據我國信用卡管理的相關規定,信用卡限于合法的持卡人本人使用,不得轉借和轉讓。
本案中,犯罪嫌疑人小張、小鄧刷親屬的信用卡套現,如果未征得親屬的同意,顯然屬于“冒用”的情形。但問題的關鍵在于,犯罪嫌疑人主觀上是否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呢?
我們看到,小張、小鄧刷親屬的信用卡套現雖然是虛構交易、隱瞞真相的行為,但只是將套取的現金用于生意資金周轉,且能夠按時歸還,沒有惡意透支、拒不歸還的行為,主觀上并沒有非法占有信用卡套現資金的目的,因此不屬于信用卡詐騙,依法應當構成非法經營罪。
溫馨提示
1.虛構交易刷自己的信用卡套現也是違法的
虛構交易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違法性,法律不會認為“虛構”是正當合法的行為。有人認為,刷自己的信用卡套現雖然違反了信用卡管理規定,對金融秩序也產生了一定影響,但是社會危害性較小,不應當列入違法。事實上,違法與犯罪之間在許多時候只是程度上的差別,違法達到一定的程度就可能構成犯罪。例如,非法獵捕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獵捕數量的多少是區別一般違法還是構成犯罪的重要指標。本案中的套現情形也是如此,套現金額的多少是區別普通違法還是構成犯罪的重要標準,也是判斷行為是否具有社會危害性、是否構成犯罪的重要依據。
司法實踐已經有類似的指導性判例。在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刑事審判參考(總第92集)指導案例第863號“張某飚等非法經營案”中,犯罪嫌疑人張某飚采用的就是刷自己或者自己實際控制的信用卡(不限親屬)套取現金的犯罪手法,數額在100萬元以上的,依法構成非法經營罪,應予立案追訴。
2.一般套現不屬于違法,也不會構成犯罪
許多人在手頭緊的時候也會選擇用自己的信用卡套現,如果數額較小,而且能夠及時歸還是完全沒問題的,不用緊張。只有惡意的透支或套現,才有可能出現問題。本案犯罪嫌疑人小張、小鄧就屬于惡意的套現,誤入歧途,違反了國家規定,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數額都在100萬元以上,數額巨大,嚴重擾亂了國家正常金融管理秩序,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依法應以非法經營罪追究刑事責任。
法條鏈接
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二十五條 違反國家規定,有下列非法經營行為之一,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未經許可經營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專營、專賣物品或者其他限制買賣的物品的;
(二)買賣進出口許可證、進出口原產地證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經營許可證或者批準文件的;
(三)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非法經營證券、期貨、保險業務的,或者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的;
(四)其他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非法經營行為。
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二條 違反國家規定,使用銷售點終端機具(POS機)等方法,以虛構交易、虛開價格、現金退貨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現金,情節嚴重的,應當依據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的規定,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
實施前款行為,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的,或者造成金融機構資金二十萬元以上逾期未還的,或者造成金融機構經濟損失十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規定的“情節嚴重”;數額在五百萬元以上的,或者造成金融機構資金一百萬元以上逾期未還的,或者造成金融機構經濟損失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規定的“情節特別嚴重”。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上述方式惡意透支,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的規定,以信用卡詐騙罪定罪處罰。
3.《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
第七十一條 〔非法經營案(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違反國家規定,進行非法經營活動,擾亂市場秩序,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
(二)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非法經營證券、期貨、保險業務,或者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非法經營證券、期貨、保險業務,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
2.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數額在五百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
3.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數額在二百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五百萬元,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五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因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犯罪行為受過刑事追究的;
(2)二年內因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違法行為受過行政處罰的;
(3)拒不交代涉案資金去向或者拒不配合追繳工作,致使贓款無法追繳的;
(4)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