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權的秘密:揭示助推企業發展的力量(第二版)
- 崔師振 宋明輝
- 1855字
- 2025-05-14 15:18:31
第一節 企業股權頂層規劃的必要性
所謂股權頂層規劃,是指把股權架構提升到企業戰略的高度,著眼于企業的長遠發展,充分發揮股權的各項權能,合理分配不同板塊的股權比例,科學設計持股方式,同時關注企業的控制權和法律、稅務等核心關鍵點的行為。換句話說,股權頂層規劃就是以企業的頂層設計為基礎,以股權為紐帶,聯動企業發展的各項核心要素,包括但不限于人力資本、產業資源和金融資本等,形成系統的股權思維和行動方案,促進企業股權價值提升,保障企業長久發展。
企業之所以需要進行股權頂層規劃,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企業股權功能的多元化
企業股權功能的多元化,是指股權能夠聚合企業發展所需要的各種資源。企業要生存發展,需要各種資源,例如,資金、技術、人才、市場、渠道、知識產權等等。這些資源都可以通過股權來獲得。通過股權進行融資;通過股權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勵人才;通過股權打通渠道。
當我們跳出企業本身,用產業鏈甚至生態圈的思維來看待產業鏈上的合作伙伴時,股權的有效運用就是我們手中的一柄利劍。當我們希望擴大業務,提升業績時,可以通過外部股權激勵,把我們之前與渠道商、客戶的交易關系升級為戰略合作、股權合作關系,形成利益共同體;當我們希望業務向產業鏈的上下游延伸,擴大在產業中的話語權和掌控力時,可以通過股權,與上下游供應商以及它們的渠道商結成產業聯盟;當我們希望打造生態圈時,可以通過并購重組、參股控股等各種股權運作方式,聯合更多的資源,形成企業生態系統。
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都要善于運用外部資本助力企業發展。通過股權融資,企業釋放部分股權給投資機構或投資人,投資機構或個人通過企業未來的上市、并購重組等方式退出獲得收益。從廣義上看,股權融資實際上就是企業在用股權激勵外部資本。當我們用股權激勵幾個機構時,可能是天使投資或VC(Venture Capital,風險投資)、PE(Private Equity,私募股權投資);當我們用股權激勵一系列機構時,可能就是新三板掛牌;當我們用股權激勵社會廣大民眾時,那就是成功IPO[1]。
此外,我們還可以用股權延續企業傳承,創新商業模式等。
總之,股權價值功能的多元化,需要企業提前做好股權頂層規劃。
二、企業不進行股權頂層規劃的后果
企業不進行股權頂層規劃,至少會出現以下三個方面的后果:
(一)浪費股權的價值
企業股權頂層規劃好,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股權的價值,如股權融資。我們要提前規劃好什么時間融資,融資多少,需要出讓多少股權。
企業如果選擇的融資時機不當,即不該融資的時候融資,不該多融資的時候多融資,都會浪費股權的價值,因為少融資意味著少出讓股權。如果企業經營良好,越往后企業越值錢,出讓同樣比例的股權可以融到更多的錢。例如,企業初創時,如果出讓10%的股權可以融資500萬元,則企業成熟時,出讓10%的股權就可能融到5000萬元,甚至1億元。
股權激勵也是如此。如果沒有一個好的頂層規劃,隨意在任何時間實施股權激勵,不一定會取得好的效果。特別是在企業沒有價值,或者企業價值得不到激勵對象認可的時候實施,效果是非常差的。這無疑浪費了股權的價值。
(二)股權不夠出讓,所需資源聚合不起來
如果企業沒有進行股權頂層規劃,無序出讓的話,股權有可能最終不夠分配。企業后續所需要的資金、人才、渠道等都進不來。當創業者們不得不被動出讓股權的時候,就非常危險了。特別是當企業現金流馬上就要斷裂時,若沒有足夠的股權進行融資的話,企業很可能馬上就會倒閉。
(三)股權規劃不好,引發股東控制權之爭
企業不進行股權頂層規劃的另一個不良后果就是導致股東之間的控制權之爭,嚴重影響企業的業績。
案例:合伙人不和竟然影響全年業績
——M公司未進行股權頂層規劃[2]
2014年8月8日,隨著M公司一紙公告罷免公司創始人、執行董事兼CEO(首席執行官)曹某某,公司又一次陷入困境。
這已是M公司自創立以來第三次陷入高層爭斗的糾紛之中。第一次創始人之間的股權糾紛,迫使公司引入外來資本;第二次創始人與資本方的糾紛,使公司面臨供應商和經銷商的集體抵制,當年業績大幅度下滑;這一次,資方代表王某某和創始人曹某某間的爭斗還在繼續,已經導致部分工廠停產,日損失200萬元。
公司董事長在接受采訪時,承認已經做好“2014年業績下滑的心理準備”。
王某某和曹某某都聲稱自己“愛公司”,并且認為只有自己“才能做好公司”,不過,兩人關于公司控制權的爭奪卻將公司帶向相反的方向。
本案例給予我們的深刻啟示是,企業創始人曹某某沒有做好股權規劃,高層斗爭不斷,致使企業業績出現大幅下滑,導致作為企業創始人的他被罷免執行董事及CEO,可見,做好企業股權頂層規劃對企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