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一、旅游與旅游糾紛
至201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以下簡稱《旅游法》)頒布施行,我國已經基本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旅游法律體系。在以“旅游”為調整對象的《旅游法》制定頒行的背景下,旅游法學的基礎理論建設就成為首要的法學理論問題。旅游法學基礎理論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價值立場、基本原則等均為旅游法理論研究者應該關注和著力之處。旅游法基本概念、基礎理論的研究,根源于《旅游法》的立法實踐,同時為《旅游法》的進一步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因而具有巨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1]
在我國旅游和旅游法學界對《旅游法》的解讀中,關于《旅游法》的特征、體系、價值、原則等宏大敘事比較普遍,而對于基于這些基本理論判斷的旅游法基礎理論還欠缺深入的研究。其中最為典型的例證就是,“旅游”這一概念究竟應不應該以及應該以什么樣的概念在《旅游法》中出現這一問題,多有爭議卻鮮見定論。最終在立法中采取“留白”的方式處理,雖不失機敏,但顯然暴露出理論研究的巨大欠缺。2012年8月30日公開征求意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草案)》第2條第2款曾嘗試對旅游做出定義性規定,但這一表述究竟能否反映法律所需要規范的“旅游”的法律核心要素,最終為何會從《旅游法》文本中刪除,均屬值得深入討論而未受到應有關注的問題。
法學界對“旅游”的定義幾乎未見聲音,主要是旅游學術界對“旅游”的定義爭論較大。據說,國內外對旅游所下定義不少于30種。總體而言,這些定義主要是闡述了“旅游”概念的幾個本質特征[2]:第一,旅游是人的空間位置的移動(與一般貨物、貿易物的移動有很大不同),這種移動是暫時的,這是旅游消費區別于其他消費活動的一個顯著特征。第二,旅游可以有一個或多個動機,但我們一般認為旅游的動機與游憩(或康樂)有關,當然也可能包括商務、教育、健康或宗教等因素,這一切構成了旅游的基礎。第三,旅游活動需要一定的交通基礎設施、住宿、營銷系統、游憩(或康樂)和景區服務的支持,這一切構成了旅游產業的基礎。第四,旅游不僅僅是游客個人的一種休閑和游憩(或康樂)的消費方式,從空間上看,旅游不僅僅是客源地向目的地單向的人員流動,而是由客源地、通道和目的地構成的一個完整的空間系統。第五,旅游整體的空間系統,不僅是一個經濟系統,更是一個文化系統和社會系統,這是旅游目的地系統存在的理論基礎。顯然,旅游學術界關于旅游定義的爭論有其學術立場和專業價值,但從法律定分止爭、促進行為規范的角度來看,這些概念研究或許參考意義十分有限。
《旅游法》的地位被設定為旅游市場的基本法,那么對于其調整對象——旅游予以界定,似乎就成為當然的邏輯選擇。與此同時,無論是談論旅游法的普羅大眾還是執筆旅游法的專家和立法官員,內心毫無疑問都有一個對什么是旅游的界定。正是基于上述邏輯和當然而然的思路,2012年8月30日公開征求意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草案)》第2條第2款規定,本法所稱旅游,是指自然人為休閑、娛樂、游覽、度假、探親訪友、就醫療養、購物、參加會議或從事經濟、文化、體育、宗教活動,離開常住地到其他地方,連續停留時間不超過12個月,并且主要目的不是通過所從事的活動獲取報酬的行為。然而,這一旅游的定義立即激起了強烈的反響,特別是在旅游理論學界,專家學者對此定義的批評極為激烈。本書作者無意于介入旅游學界的學術論爭之中,但從旅游糾紛處理的角度,對“旅游”提出本書的基本立場,或許是一個基本的前提。
從旅游糾紛而言,自然是以旅游相關法律規范為裁量的準繩。而就旅游法的整體構成來講,還涉及旅游業的發展規劃、旅游合同、旅游市場監管,等等。在不同的領域,旅游所指涉的對象都有所不同,法律規范的范圍、方法也有所不同。例如,《旅游法》第3條規定,國家發展旅游事業,完善旅游公共服務,依法保護旅游者在旅游活動中的權利。旅游作為一項“事業”,具有極強的公共福利屬性,而國家發展旅游事業的責任,顯然是極為寬泛而彈性巨大的,需要根據宏觀公共政策的變動而不斷予以調整。[3]
至于本書所言之旅游糾紛,則主要是從旅游經營者與旅游者之間的民事法律關系出發展開的,屬于旅游私法的核心組成部分。[4]因此,本書對“旅游”所持的立場當屬非常狹窄范圍內的技術性概念,即與旅游經營者向旅游者提供的交通、住宿、餐飲、游覽、導游或者領隊等服務組成的集合性概念。其法律淵源主要是《旅游法》第5章第57條至第75條、《旅游糾紛規定》,必要時也會涉及《旅行社條例》等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
- 銀行業不良資產處置法律實務:要點剖析與疑難解答
- 勝辯:尚權無罪辯護案例選析
-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實用解讀版)(第二版)
- 建筑房地產領域刑事法律風險識別與辯點分析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立案·管轄·證據·裁判(案例應用版)
- 安全生產行政處罰辦案指南:法律實務、執法文書與案例剖析
- 征收拆遷補償糾紛實用法律手冊
- 企業合同管理33講(第2版)
- 婚姻家庭法及司法解釋新編(含請示答復及指導案例)(2019年版)
- GBT 29490—2013《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理解及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審核指南
- 老梁說調解:人民調解實務“四五六”工作法
- 中國法院2018年度案例:金融糾紛
- 道路交通安全法新解讀(第四版)
- 物業糾紛錦囊
- 民事訴訟法及司法解釋新編(含請示答復及指導案例)(201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