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辦好刑事案件應當重視的幾個問題(代序)

進入信息時代,通過線上和線下實施的危害行為日漸增多且日趨復雜,各類新問題層出不窮,對國家安全、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人權保障和公正司法提出了新的挑戰。為及時解決社會治理中的新問題,依法懲治各類犯罪行為,我國刑事訴訟法、刑法近10年來先后作了多次修訂,改革、創新了刑事訴訟程序,完善了刑事訴訟制度,修改了一些犯罪的犯罪構成和法定刑,增設了不少新的罪名。與此同時,最高司法機關也出臺了大量司法文件,對理解與適用刑事法律作出指引。為準確把握、正確適用修訂后的刑事訴訟法和刑法及司法文件的規定,及時解決刑事司法活動中遇到的新、老問題,公正處理好刑事案件,我們編寫了本書。

本人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多年,乘新時代司法改革的東風,到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辦了幾年案件,辦的主要還是刑事申訴案件和刑事再審案件。借本書出版的機會,談談我的辦案心得體會,與讀者同仁交流,向各位請教。

辦好刑事案件,重在多讀書、讀法和讀案。關于如何辦理刑事案件,刑法理論界和實務界有人已經做了很多研究并發表、出版了大量成果,相關研究成果不乏真知灼見和經驗之談,對辦理刑事案件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與此同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數十年來發布了大量刑事司法解釋、規范性文件、領導講話及指導性案例等,一些地方法院、檢察院也發布了許多參考案例和辦案規范,其中提出的辦案要求和工作方法對于刑事辦案工作具有重要參考、指引價值。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單獨發布和聯合發布的刑事司法解釋和指導意見等,既是執法辦案可以直接引用的法律依據,也是執法辦案可以拿來就用的有效方法。又如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高人民法院召開的刑事審判工作會議、刑事座談會等形成的文件,對于辦理各個時期的刑事案件具有直接的指導價值。再如《最高人民法院公報》刊登的刑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編寫的《刑事審判參考》,都已成為刑事司法人員辦理刑事案件重要的業務參考案例和學習、研究刑事法律的必讀材料。實踐證明,辦理刑事案件的人員堅持在辦案之余讀一些刑事法學著作,多閱讀法律、司法解釋、司法文件和刑事案例,不僅會使自己在執法辦案實踐中遇到的難題大大減少,而且還可以掌握執法辦案的藝術和方法,體會公正司法的真諦,達到在理論上、法律上和案例上武裝自己、充實自己的效果。從一定意義上講,司法實踐中的很多執法辦案問題,并非因為其本身有多難,多是由于執法司法人員讀書不多、讀法不透和讀案較少,以致知識不夠用、思路不清晰、見識不廣闊、方法不科學之故。所以,經常讀書讀法讀案的執法司法人員與不大閱讀專業書籍、法律和司法案例的執法司法人員,辦案能力和司法水平是不一樣的。專家學者研究、解決重大疑難復雜案件的能力之所以高于非專家學者,就是因為其讀書讀法讀案較多之故,這也是實務部門遇到了執法辦案難題,常常組織專家學者請教或者論證的原因。

辦好刑事案件,重在樹立公正司法的理念。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是執法司法最高、最終的價值追求。為了實現公平正義,古往今來公正不阿的執法司法人員以“雖千萬人我往矣”的精神品質,進行了不懈努力,書寫了千古佳話,樹立了光輝榜樣。新時代,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需求強烈、期待更高,我們要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作為座右銘,始終用公正這把尺子衡量自己辦理的案件是否實現了公平正義,是否能夠讓當事人和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實踐中,一些執法司法人員討論案件處理問題時,有時候會陷入學術觀點或術語概念之爭,反而忘記了司法不是爭理論對錯或者學術是非,而是爭利益平衡和結果公正,故不能在討論具體案件的過程中忘記了求公正之本而逐學問之末。執法辦案不是法律研究,法律研究是學術活動,追求的是科學真理,崇尚的是觀點創新,雖然也研究案件的公正處理問題,但不以某一具體個案的處理結果作為價值追求。故專家學者講的話當事人高興不高興也無所謂,即使講錯了也不要緊,在著述中天馬行空地展開“本人認為”,反倒是學術研究獨立精神的體現。而執法辦案是代表國家行使司法權力,解決的是現實的矛盾糾紛,追求的是司法公正,實現的是案結事了。在法律文書中必須立足“本局認為”“本廳認為”“本部認為”或者“本院認為”的立場,每一項決定或每一個裁判都代表執法司法機關,甚至代表法律。西方法諺形容“法官是會說話的法律”,此言頗有道理,執法司法人員一定程度上就是說話的法律、行動的法律,從立案開始,就要把追求公正放在首要位置,就要堅守公正的立場,努力在分歧中求同,在紛爭中求和,自覺在同一方向和同一限度內正確行使自由裁量權。執法司法人員絕不能把本院認為當成本人認為,把不能得到公眾認同的個人感情和專業見解作為判斷行為是非及司法公正與否的理由,導致執法辦案結果脫離案件實際,違背大眾感情。在新時代,實現司法公正需要作出三重努力,一是司法公正一定要實現,堅決落實黨中央提出的“保證公正司法的要求”。二是司法公正一定要以公開透明、看得見的方式實現,讓司法公正可視可見,讓人民群眾眼見為實相信司法的公正。三是司法公正一定要以當事人和社會公眾能夠感受到的方式實現。司法公正不是僅能觀賞的或者表面上好看的,而且要法理情兼顧和三個效果統一,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司法有溫度有情懷有力量,司法公正容易接近就在身邊。

辦好刑事案件,重在善于運用現有的制度機制。進入新時代,隨著司法改革大力推進,現已形成了一系列集中集體智慧、統一法律適用、解決難題分歧、保證公正司法的制度機制。就審判環節而言,原有的制度機制和新的制度機制已經很完備,關鍵是使用好落實好。

一要用好合議庭合議制度。合議制是現代司法的基本制度,無論什么樣的司法制度,都或多或少地實行合議制,完全排斥合議制的個人獨斷司法已不復存在。我國從清末變法開始實行合議制,1949年以后,人民法院審理普通刑事案件,基本上都是組成合議庭審理的。合議庭是集中集體司法智慧、防止個人偏見的重要機制,“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的俗語,講的也是集體智慧勝過個人才干。我認為,合議制用好了,能夠解決執法辦案過程中大部分疑難復雜問題。落實合議庭合議的實質化問題,既可以防止合議庭中的案件承辦人唱獨角戲,又可以防止合議庭的審判長獨斷專行個人說了算。要保證合議意見平等發表在合議庭,事實證據認定在合議庭,意見分歧解決在合議庭,公正裁判形成在合議庭,確保合議庭成為解決意見分歧和疑難問題的一道重要程序。

二要用好專業法官(主審法官)會議制度。專業法官會議是新時代司法改革的產物,法院內同一專業的法官或者跨專業的法官聚在一起,共同討論司法實踐中遇到的疑難復雜問題,是一個解決案件處理分歧、統一司法見解和裁判尺度的重要機制,用好了能夠解決大量司法實踐難題。筆者在最高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工作時,我們努力把專業法官會議開成辦案心得交流會、法學理論問題研討會、法律實務問題會診會、認識分歧統一會和辦案能力提升會,用這個機制不僅解決了法庭在個案處理中遇到的絕大多數疑難、復雜問題,而且使得包括我在內的專業法官的司法能力得到了整體提升。兩年多時間里,第二巡回法庭只有兩個案件提交到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提交的原因還不是讓審判委員會討論法庭解決不了的問題,而是讓審判委員會統一兩個案子所涉及的法律統一適用問題。這個機制的運用還附帶形成了審判經驗和學術成果,并以第二巡回法庭主審法官會議討論案例紀要的形式出版,受到法律實務界的好評,發揮了制度機制的外溢效益。

三要用好審判委員會制度。審判委員會是人民法院最高的審判組織,是中國特色的司法制度,如何看待和使用這個制度一度很有爭議。實踐證明,這個制度彰顯了司法民主,體現了集體決策,突出了平等討論,貫徹了民主集中制,法官和法院用好這個制度至關重要。在長期的司法實踐中,一方面,審判委員會在討論重大疑難復雜問題,總結審判經驗和保證公正司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一些法院的審判委員會運行也存在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審判委員會職能錯位問題即過于重視討論個案處理結果而忽視總結審判經驗和提煉裁判規則問題,主持或參加審判委員會的委員不是從追求司法公正而是從其他角度出發發表討論意見問題,依法不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的案件被大量地提交到審判委員會討論,而真正需要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的案件則由于各種原因不能提交到會議討論問題,審判委員會的議事規則因法院而異甚至因主持人的個人喜好而異問題,審判委員會的運行存在一言堂或者走形式問題,等等。如果能夠把審判委員會現存的各種問題解決了,法院和法官就能夠用這個集體決策機制解決掉執法辦案過程中遇到的絕大部分疑難復雜問題,統一法律適用和保證公正司法便會有可靠的機制保障。

四要用好其他法律統一適用機制。一般講,刑事執法辦案中遇到的所有問題,最終都可以歸結為法律統一適用還是不統一適用問題,包括司法實踐中發生的所有冤假錯案,本質上都是在法律統一適用上犯了錯誤,即執法司法機關把沒有實施犯罪行為依法不該定罪量刑的人定了罪判了刑。所以,健全完善法律統一適用機制并切實運用好,對于解決執法辦案中遇到的各類難題、防范冤假錯案意義重大。應當點贊的是,近年來,最高人民法院連續出臺了多項重要舉措,建立健全法律統一適用機制,解決法律適用不統一難題。如2020年7月出臺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統一法律適用加強類案檢索的指導意見(試行)》,2021年1月出臺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完善人民法院專業法官會議工作機制的指導意見》和2021年9月出臺的《最高人民法院統一法律適用工作實施辦法》,這些司法文件聚焦法律適用不統一難題,堅持正確的目標導向和價值取向,就如何解決刑事審判實踐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和法律適用不統一問題,作出了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規定,提出了明確要求。辦理刑事案件,要認真學習研究并運用這些文件中的規定,把文件的要求落到實處。

辦好刑事案件,重在端正態度和修煉心態。作為刑事執法司法人員,樹立正確的刑事司法觀、職業尊容感、使命感和責任感十分重要。刑事案件的處理涉及對被追訴人自由、財產乃至生命的限制甚至剝奪,刑罰是雙刃劍,當用不用或者運用不當,都會給社會公平正義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造成不可預估的傷害,故執法辦案必須有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憂患意識,秉持嚴謹細致認真負責的態度,這比任何知識、能力都重要。實踐中,由于辦案時間經年累月,所辦案件循環重復,加上案多人少和辦案壓力大等原因,辦案人員往往會產生輕慢、厭倦之心,有時還會對一些當事人產生厭惡、痛恨之情,自覺不自覺地會產生內卷效應,有的還會出現對被追訴人重判嚴懲的傾向。這種心理雖然是人之常情,連圣賢都難以避免,但是很容易對執法辦案產生消極作用,影響司法公正。故辦案人員必須經常調整自己的心態,端正可能會被情感帶偏的態度,把對被害人的同情和被告人的厭惡牢牢地控制在內心深處,不要讓它們流露出來以免引發當事人對司法公正的懷疑,更不要讓它們影響自己對案件的判斷和決定。實踐中,那些善于辦理刑事案件的人員,并非都是對被追訴人冷酷無情或者只精通法律的專家,而是熱愛刑事執法司法職業,注重積累司法經驗不斷提高自身修為的人,他們可能外表上鐵面冷峻,但內心熾熱有情有義。正如有人所言:“你辦理的不是案件,而是當事人的人生”,所以,對于辦案人員而言,辦理刑事案件的生涯也是一種修煉,甚至是一種受教育啟迪的過程。形形色色的刑事案件,可以讓人更多地洞悉人性,了解人間的兇殘和丑惡,深切地感受到自由、權利和生命的可貴。我一向贊同英國哲學家麥克萊“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的名言,刑事執法辦案是懲惡揚善的事業,刑事執法、司法人員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秦叔寶和尉遲恭,必須自己秉持善良之心,對于惡行決不放過,對于善行決不無視,嫉惡如仇但不失憐憫之心。堅信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能夠讓良法結出善治之果,讓不良之法難以被惡意利用。

辦理刑事案件,還要有不怕案件難辦的平常心態。在我看來,難辦的刑事案件對執法司法會提出更多的問題,提供更多的視角,引發更多的思考,提出更大的挑戰,獲得更多的收獲。故辦難案更有利于提升司法能力,積累辦案經驗,增強司法自信。我記得在第二巡回法庭工作時,針對當時一些法官對于辦理疑難案件特別是纏訪鬧訪的刑事申訴案件存在畏難情緒的現象,我們提出了“難案子是提升司法能力磨刀石”的觀點,倡導大家敢于辦難案子,善于辦難案子,尤其要下決心辦理長期案結事不了的刑事申訴信訪案子,一度形成了法官爭辦難案子的氣氛,在東北地區產生了良好的示范效應。我甚至認為,在警官、檢察官、法官和律師的執法司法生涯中,若不辦理幾個大案子難案子,反而是一件遺憾乃至乏味的事情,就像挖了一輩子金礦沒有淘到大個頭金塊一樣。就執法司法人員而言,案子的難易是相對的、此消彼長的,辦案人員的司法能力增強了,案子的難度就會下降乃至沒有了。何況還有很多難案子是人為干擾形成的,本身并非真正有多難辦,只要把人為的干擾排除了,所謂的疑難即不攻自破,這種難案子不能算作難案子。真正的難案子是事實認定或法律適用存在難以把握、難以決斷的分歧爭議,這種難案子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辦案若能遇到真正的難案子反而是一種運氣,辦理真正的難案子就等于抓住了難得的提升司法能力的機遇,相信很多警官、法官、檢察官和律師都有這樣的體驗。

辦好刑事案件,重在堅守謙抑的立場。刑法是規定犯罪與刑罰的法律,刑罰是最嚴厲的處罰方法,刑事司法是以限制乃至剝奪被追訴人的自由、財產乃至生命等基本人權的方式運行的,故有說刑法是雙刃劍的,有說刑法是惡法的,有說刑法是有副作用的,等等。我認為,在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時代,刑法的適用應當越來越堅定地立足謙抑的立場。幾年前,我曾經寫過一篇小文章,談了理解刑法謙抑原則的體會,引發了一些人的共鳴,現在還想再講幾點。

所謂謙抑,望文生義就是謙讓、抑制的意思。大而言之,治理國家、管理社會不能刑法優先用刑過度,更不能搞以刑治國刑法萬能。因為刑法的負面作用最大,它能解決矛盾也能掩蓋矛盾,還可能激化矛盾,刑法用的越多越猛,它的正作用會越用越小,而副作用會越用越大。刑法手段只能解決社會治理中的個案問題表層問題,難以解決社會治理中的根本問題和深層次問題。因此,處理社會矛盾糾紛和利益沖突,要盡可能用其他法律手段,審慎使用刑法手段。只有在其他手段與危害行為不相適應,不足以維護統治秩序時,才應當動用刑事手段,且不能過度使用。小而言之,對一個危害行為可以用非刑罰方法如民事制裁、行政處罰或者道德譴責等方式處理的,刑事執法司法部門要抑制住沖動,保持謙讓的態度,不要與其他執法司法部門爭管轄。只有當適用其他處罰方法不足以體現對某種危害行為的否定或懲罰時,刑法才應當出手。要明確刑法是保障憲法和其他法律貫徹實施的保障法,不是這些法律的兜底法。不能把刑法的保障性理解成刑法的兜底性,不能把刑法的最后性理解為刑法的萬能性,把刑法當作無所不能的“超人”。刑法的職能首先是保障憲法和其他法律充分發揮功能作用,其次才是作為最嚴厲的處罰法獨立發揮作用。執法司法過程中堅守刑事司法的謙抑立場,應當明確以下幾點:

一是對于不構成刑事犯罪的案件,刑事執法司法機關堅決不要管。如對于民事糾紛案件、治安管理處罰案件,不得作為刑事案件處理,發現有非刑事案件進入刑事訴訟程序的,應當堅決停止追訴。這是堅守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要求,也是堅守法治精神的基本要求,更是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基本要求。把不是刑事案件當作刑事案件追訴,這是濫用職權侵犯人權的行為,反過來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是對于刑事與民事、行政交叉的案件,簡稱“刑行民”交叉案件,要根據案件性質和相互交叉的具體情形,依法區別處理。對于不構成犯罪的刑行民交叉案件,要及時移送人民法院民事、行政部門作民事行政案件處理,絕不按照刑事犯罪處理;對于構成犯罪的刑行民交叉案件,嚴格依法按照刑事案件處理;對于部分構成犯罪、部分不構成犯罪的,應當分別處理,不得一律按照刑事案件處理;對于刑事案件或行政民事案件界分不清的,一律按照非刑事案件處理。

三是對于刑法及相關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的危害行為,通過擴張解釋也無法納入刑法規定范圍的,即使社會危害性嚴重,社會輿論反映強烈,也不得按照犯罪處罰,要防止通過類推解釋定罪量刑,堅決貫徹刑不溯及既往的法治精神。刑事司法原則上不能填補刑事立法的空白或漏洞,刑法的空白或漏洞只能通過修改完善立法來填補,解鈴還需系鈴人,不勞司法去操心。刑法的正當性表現在刑法是“先教后誅”或者說“廣而告之”的法律,不是“先斬后奏”或者“秋后算賬”的法律。

四是對于刑法中模糊條款或概括性術語的解釋,要符合形式邏輯、思維邏輯和實踐邏輯,符合人權保障要求。如對于現行刑法中418個“其他”概念的解釋,就應當堅持正確的解釋原則。比如,對于擴充公權力的“其他”規定,要嚴格限制解釋,體現法無授權不可為;對于賦予自然人和其他社會主體的“其他”規定,可以作寬松解釋,體現法無授權即可為;對于與明確條款并列的“其他”規定,應當采取相當性的解釋原則,即“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其危害性要與明確規定的危害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相當。不得把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條款解釋的很嚴,而把保障公權力的條款解釋的很寬,從而違背刑法謙抑精神。

五是對于事實、證據有疑點的案件,客觀事實真相無法查清的案件,窮盡刑事訴訟程序也無法達到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要依法及時按照疑證從除、疑罪從無、疑案從寬的精神處理。這里的疑證,是指客觀性、真實性或合法性存在疑點且無法排除的證據,應當依法排除。要堅決落實刑事訴訟中公訴方的利益歸公訴方,被告方的利益歸被告方,不確定的利益歸被告方的原則要求。這既是有利被告原則的應有之義,也是刑法謙抑精神的基本要求。

六是對于刑法明文規定的危害行為,在處理時要體現嚴懲極少數、寬容大多數的精神,從嚴懲處必須有理有據,從寬處理言之有理即可。具體情況是,可訴可不訴的不訴,用足刑事訴訟中的不起訴手段;可判可不判的不判,用足非刑法處理方法,盡量控制犯罪圈;可輕判的盡量輕判,不要重判,以體現用刑節儉刑法寬容;可判主刑可判附加刑的,選擇附加刑,以減少被告人服刑之累,節約國家行刑資源;可判法定最高刑期或者最重刑種,也可以不判的,盡量不判最高刑期或最重刑種,以體現嚴格控制重刑特別是死刑的適用,落實刑事判決經得起法律檢驗和歷史檢驗的要求。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郓城县| 孟村| 莫力| 大关县| 抚松县| 永城市| 西乡县| 徐汇区| 永昌县| 徐水县| 益阳市| 咸阳市| 玉屏| 伊宁市| 汪清县| 锡林浩特市| 镇安县| 孟村| 凭祥市| 庆云县| 南木林县| 太谷县| 阿瓦提县| 武安市| 延安市| 沙坪坝区| 汝阳县| 吉林省| 成安县| 龙里县| 翁源县| 高邮市| 略阳县| 休宁县| 沙湾县| 酉阳| 南昌县| 禄丰县| 泉州市| 江安县| 喀喇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