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昆山郊外的山道上,三道身影在月光下疾行。林川抹了把額頭的汗,喘著氣問:“我們真要去那個傳說中的匠魂堂?”
“至少得確認它是否真實存在。”楊洛的聲音透著堅定,“DNA庫的數據被篡改,說明有人正在試圖抹去某些傳承的痕跡。而那段旋律……它不是巧合。”
李雪梅輕聲道:“那地方如果真的存在,為什么一直沒人找到過?”
“因為沒人知道它的坐標。”楊洛從背包里取出一張泛黃的地圖,“這是祖父臨終前交給我的,說是我們這一脈匠人最后的秘密。”
地圖上的筆跡蒼勁,標注著幾處模糊的地點和符號。最下方寫著一行小字:“匠魂堂·庚子年重修”。
“這會不會是陷阱?”林川皺眉。
“也許是。”楊洛望向遠處黑壓壓的山林,“但如果我們不去,那些被篡改的血脈數據就永遠無法還原,真正的匠人傳承也會徹底消失。”
三人沉默片刻,繼續前行。
翌日清晨,他們在一處廢棄的村落中找到了線索。村口的老槐樹下,埋著一塊刻有匠人圖騰的石碑。李雪梅用布巾擦去泥土,露出一段篆文:“匠者,魂之所系;技者,命之所承。”
“這段話出自《天工開物》。”林川低聲念道,“但這里多了兩個字——‘魂’與‘命’。”
“這不是普通的匠人遺存。”楊洛眼神凝重,“這是匠魂堂的標記。”
他們順著石碑指示的方向深入山林,在一處隱秘山谷中發現了一座殘破的建筑遺跡。屋檐飛翹,窗欞雕花繁復,與之前DNA序列中提取出的圖像完全吻合。
“就是這里。”李雪梅輕聲說。
他們進入遺址內部,墻壁上依稀可見當年匠人們留下的手稿、工具模型和技藝圖譜。每一樣都帶著歲月的痕跡,卻依舊散發著生命的溫度。
“這些記錄……”林川翻動一本破舊的冊子,“里面詳細記載了不同非遺項目的工藝流程,甚至包括一些失傳已久的技法!”
楊洛的目光落在角落的一塊銅牌上。上面刻著一行字:“庚子年冬,匠魂重聚于此。”
“看來,這個組織并沒有真正消失。”他喃喃道,“只是藏了起來。”
他們開始整理遺址內的資料,并嘗試將其中的部分信息上傳至離線數據庫。然而,就在他們準備離開時,一個意外的發現讓他們陷入了沉思。
“這段DNA序列……”林川指著屏幕上的某段代碼,“它似乎是一種特殊的識別碼,可以用來追蹤匠人血脈的真實來源。”
“也就是說,只要我們能找到足夠多的匠人后代,就能通過比對他們的基因信息,找出那些被篡改的源頭。”李雪梅眼中閃過一絲希望。
“但這需要時間和資源。”楊洛語氣低沉,“而且,一旦有人察覺我們在追查這件事,他們一定會采取更激烈的手段。”
回到繡坊后,他們立刻展開行動。楊洛聯系了非遺大數據保護中心的技術團隊,制定了詳細的數據篩查方案。按地域和技藝類別進行分類,逐步縮小范圍。
“我們的時間不多。”他對團隊成員說,“必須盡快恢復那些被篡改的數據。”
兩天后,部分關鍵數據得以修復。他們發現,許多匠人的血脈信息中混入了偽造的編碼,意圖掩蓋真實的傳承關系。而這些編碼的結構,竟與區塊鏈節點高度相似。
“這不只是技術問題。”林川分析道,“背后一定有一個組織在操控這一切。”
“我們必須找到他們。”李雪梅堅定地說。
與此同時,楊洛發動身邊的非遺圈子朋友,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匠人后代的信息。社交媒體、行業協會、家譜研究……每一項工作都在緊張有序地推進。
幾天后,他們終于聯系上了大部分匠人后代。這些人分布在全國各地,有的仍在堅守祖業,有的早已轉行謀生。但當楊洛告訴他們真相時,幾乎所有人都表示愿意參與調查。
“我們是匠人的后代。”一位年輕木雕師在電話中說,“即使不靠這門手藝吃飯,也不能看著它被毀掉。”
楊洛感動之余,也意識到一個現實問題:許多人因路途遙遠或時間限制,難以立即聚集。
“我來解決這個問題。”他說。
他親自與每位匠人后代溝通,強調當前非遺傳承面臨的危機和聚首的重要性。同時,為遠道而來的匠人提供交通和住宿補貼,確保他們能順利抵達蘇州。
三天后,一場前所未有的聚會即將舉行。
會議地點選在了繡坊的大廳。墻上掛著歷代匠人作品的照片,空氣中彌漫著檀香與絲線的氣息。
“歡迎各位回家。”楊洛站在中央,目光掃過在場眾人,“我們今天聚在這里,是為了守護我們的根。”
一名年長的銀飾匠人站起身:“你打算怎么做?”
“我們要重建匠魂堂。”楊洛緩緩說道,“不是為了對抗誰,而是為了讓我們這些匠人的后代,能夠重新掌握自己的命運。”
人群中響起一陣低語。有人質疑,有人猶豫,但也有人點頭。
“我知道你們心里有疑問。”楊洛繼續道,“但請相信,只有團結起來,我們才能面對這場前所未有的挑戰。”
這時,一名年輕的刺繡匠人站了出來:“我有個想法,或許可以用現代科技來記錄和傳播傳統技藝。”
“比如?”楊洛看向他。
“比如,用VR技術模擬匠人制作的過程,讓學習者可以在虛擬環境中練習,而不必擔心材料損耗。”年輕人眼中閃爍著光,“或者,開發一款APP,收錄所有非遺技藝的教學視頻,讓它們不再局限于某個地區。”
這個提議引起了不少人的興趣。
“我們可以試試。”李雪梅點頭,“但前提是,要確保這些數據不會被篡改。”
“那就從源頭做起。”楊洛環視四周,“我們需要建立一個獨立的匠人數據庫,只屬于我們自己。”
氣氛逐漸熱烈起來。匠人們開始討論如何分工合作,如何利用各自的優勢推動計劃。
林川悄悄靠近楊洛耳邊:“你覺得,他們會真正信任彼此嗎?”
“信任不是一天建立的。”楊洛低聲回應,“但我們已經邁出了第一步。”
窗外,夜色漸深。大廳內燈火通明,匠人們的身影在光影中交錯,仿佛回到了那個技藝傳承的黃金時代。
而在墻角的陰影里,一道微弱的光線正從一部隱藏的手機屏幕上透出,映照出一行字:
“匠魂堂重啟計劃,已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