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川商的疑慮,李瀍覺得是他想多了,房地產咋可能不賺錢?后世至少三個國家都驗證過了的,這玩意短期間賺錢能力驚人,不但能自我增殖,還能反哺其他行業呢。
自己的軍隊會嚴格的走后世戚軍神的路線,就將鴛鴦陣進行到底,中間做些改動,也無非將大棒手換幾個成為耥耙手,順便給鏜鈀手裝備上火器,根本不會去打什么平藩之戰。
頂多從河北的藩鎮里面挑幾個特別不聽話的出來殺雞給猴看就是了,全國的統一戰爭,他打不起,也不想打。
至于吐蕃的年年犯境,也就是最后幾年了,如今松贊干布早就沒了,吐蕃的內亂在即,李瀍在前世看過短視頻,專門講西藏歷史的,好像這個期間,一個名叫朗達瑪的贊普在高原上搞滅佛,最后搞得吐蕃內部大亂,然后在內亂和歸義軍的夾擊下,成了末代贊普。
然后,天氣也開始變冷了,自此,吐蕃人的王朝就此覆滅,再沒建立起和中原一樣的政權來,直到后世的滿清時代,被滿清派一個使者過來,就輕輕松松的摘了桃子去。
具體時間,李瀍記得不太清楚,因為那個短視頻雖然挺費心思的,但吐蕃那邊的名字太怪、太拗口了,他看完也是一頭霧水,根本記不住那些名字,只記住了大概情節走向,吐蕃在近期將有一場大規模內訌。歸義軍起事,是占了吐蕃內亂的便宜,而自此以后,吐蕃的年年犯境,也應該畫上句號了。
當然,今年的,他還是得想辦法應對的。但李瀍也不覺得吐蕃人有多可怕,頂多就是自己花點心思,將火器早點弄出來就是了,就不信吐蕃的野人,比東北沿海的倭寇還兇。就是兇也沒啥,戚軍神的鴛鴦陣,打鬼子能打出1:500的恐怖交換比,打吐蕃人也不會有啥不同。
這一點,李瀍很確定,但他自己不打算費心思了。他是病人么,養病的最好方式,就是少勞心勞力,反正他是皇帝,吩咐一聲,把事情交給別人去辦就好了,犯不上自己費神。
到現在為止,除了弄點木炭過濾紅糖成為白糖外,他基本都是只動嘴的,他不是不知道,自己親自下場,研發速度會更快,但他是皇帝啊,沒事琢磨琢磨如何進行變革,轉變社會形態就好了,有必要去研究具體的技術么?
還不如多活幾年,讓這場變革的時間變得更持久呢。
從后世的經驗來看,即便是社會主義之前的那個社會形態,也不保證能越過三百年的大坎,尤其是現在的天氣已經開始變冷,眼見著新的小冰期就要來了,誰敢保證自己沒了之后,大唐還能繼續變革下去?
后世的經驗也不那么牢靠,海峽對面是瘋王執政,瘋王后面大概率還有個瘋后,但這倆人禍害之后,八成就是頭號霸權的終結了。小說照進現實,也是挺奇葩的一件事了,但李瀍就覺得這個概率比較高,不然瘋后干嘛和瘋王做切割啊。至于阿美麗的人民不長記性,那也不是第一天了,發生什么奇葩的事也不奇怪。
總之,以為換了社會形態就越過了300年的門檻就太天真了,社會形態只是更多的釋放了生產力,為后面的大紅利期打個基礎罷了,并不是肯定能越過門檻的。
唯一值得期待的是這個歷史維度上,后面還有個明武宗,應該能托底的,但自己作為先行者,也不能將希望都寄托在后人身上,誰知道明武宗面對的是怎樣的境遇呢?
自己作為大哥,在情在理,都得給正德弟弟打個樣,讓他自由自在的憑本心生活也好,還是當那個他自己也不喜歡的皇帝也好,總之能自由選擇,而不是背負著前人的期望,繼續絕望的變革。
所以,多活幾年,是李瀍的目標,盡可能的掌舵更久一點,讓這場變革進行得更深入,更徹底。以令自己改變過的這個大唐,變得更強、更持久。
正思忖間,李商隱入殿匯報道:“陛下,慧如禪師、顯如禪師等求見。”
“他們來干嘛?”李瀍一愣,自己已經不打算滅佛了啊,這幫禿驢找來干嘛?難道算出來啥了?
三武一宗的滅佛,屬唐武宗的滅佛最不給力了。
前面說過,殘唐能控制的地盤不過兩京加個蜀地,唐武宗的滅佛,也只能在這一小塊地方進行而已,規模是最小的,持續時間也最短。后面的顯宗又是個崇佛的,之后又給佛寺重建起來了,重復建設,這個佛自己滅了有什么意義呢?
人家周武帝滅佛,好歹范圍既大,持續時間也長,效果還好,周武帝滅佛,是跟佛門搶資源、人口,搶完后,他的府兵制就建立起來了,自己搶個佛門,范圍這么小,能搶到點啥?不如不廢這力氣呢。
“陛下您忘了?是您前日下旨,命下官去領著報社的同仁們勘查蓋新房的地址,要找平整些的地方,嗯,最平整的地方都是佛寺,陛下您說,佛寺太多了,都騰出來蓋民房好了,于是,下官這么去佛寺通知的,慧如、顯如二位禪師,就是為此而來。”李商隱被李瀍的反應嚇了一跳。
這事兒可都是領導您吩咐的,當時您說話的語氣,那叫一個理所當然,我下意識就信了。可別到頭來您忘了,讓我背鍋,我這小肩膀可扛不住整個佛門的怒火,這么多人,一人一口吐沫都淹死我了。
“哦,想起來了,你讓他們進來好了。”李瀍連忙擺擺手,示意自己沒忘,這事兒不會讓屬下背鍋的。
他總還記得自己是武宗,高高手沒滅佛就算是恩賜了,佛門應該領情才對。再加上征地也是為了蓋民房,佛家慈悲為懷,當然得配合才對,就沒將這事當回事,于是就隨口應下了。倒沒想到,佛門沒穿越,不知道自己領了這么大的情,又琢磨李瀍一直以來的表現似乎比較好說話,因此直接上門來了。
處處為百姓考慮的圣君么,從另一個角度來想,就是個好說話的仁君,也難怪這幫和尚蹬鼻子上臉。這么考慮的話,還是武宗更威風,更霸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