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的改革,往往都是以檢索戶籍為起手式的,無論是文明太后壯大了北魏的改革,還是后來隋文帝楊堅重新統一天下后的新政。因為只有檢索出詳細的戶口數,統治者才能在心中有個賬本,知道自己有多少家底,有事時能調出多少勞力,能征集多少兵源。
偏偏晚唐是沒這個條件的,因為天子的顏面早就被人按在地上摩擦了,所以哪怕知道神策軍不堪用,還是沒有哪個天子肯放棄這支兵馬,好歹留著能充充門面,解散了就啥都沒了。而達成這一切的代價,是以宦官勢大,把天子當做傀儡為代價,可在李瀍之前,沒有任何一位大唐天子,是以打散神策軍為起手式,然后才重掌大權的。
先前,即便是李瀍想,長安百姓也不會配合他的。
誰知道天子統計了戶口后想干什么?是要加稅還是加徭役,不然就可能是征兵吧?眼見著就要入夏了,吐蕃每年一度的打劫就要來了吧?鳳翔的節度使根本不管用,肯定又會把吐蕃人放下來,如今的天子是個有脾氣的,搞不好就會帶兵出去迎擊,到時死的可都是大伙兒。
雖然李瀍敗神策軍,殺宦官那一仗打得很漂亮,但百姓們還是不托底。實在是新神策軍的裝備看起來太簡陋了,沒有長槍大槊,就是一些竹竿、木棒,還有個很可笑的竹掃帚,大伙承認,那玩意看起來挺厲害的,實戰效果也不錯,可驗證的對手是原神策軍,不靠譜的意味還是太濃了。
誰不知道那幫城管是啥玩意啊,現在他們的市容管理工作做得不錯,可他們也就是干些雜事的水平了。
上戰場拼命,遠不是他們能干得來的,拿這幫貨色打出來的戰績,實在沒啥說服力。
直到李瀍祭出了房地產這面法寶,這玩意后世已經驗證過了,效果驚人,雖然后遺癥也挺嚇人的,但這是晚唐,根本不存在金融工具,沒有金融工具助推的地產業,壓根也沒有后世的那種威力。
何況,對于平民百姓,李瀍是免費贈房,只是他目前還沒找到工程師,無法確定最終的房子得怎么建,或者說能不能建。
他的構想中,主要建的是四層的小樓,竹木結構的,應該能建出來,畢竟這時代的寶塔都多有七層高的,更別說宇文愷建過的那個觀風行城了。那玩意的技術含量可比造個七層的公寓樓高多了,只可惜沒找到宇文愷的后人,畢竟這人是前朝的,死的太早,滿天下的找或許能找到,但現在李瀍可不具備這樣的實力。
殘唐控制的區域,不過兩京、蜀地而已,連長安周邊,都被藩鎮所環繞著,政令肯定是無法通行的。
不過,隨著新政的開始,關中的百姓可能會向長安集中,畢竟落了戶籍,就能分房,這個吸引力是相當大的,連后世改革初期的百姓都趨之若鶩,何況晚唐的百姓?
而且,李瀍的輿論攻勢很有效,畢竟白居易那也是不遜于杜甫多少的大詩人,給后世的中小學生創造過不少痛苦的回憶的。由他主筆解析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往往讓人看得心有戚戚,乃至潸然淚下,效果是一等一的好。
當然,能看報的前提是識字,不過隨著紙張的普及,以及唐初的盛世光景,唐朝的識字率還是比較高的。即使不識字的,鄰里總有讀書人,遇到這樣的好文章,自然會向四鄰傳播,順便的,也推廣了一下報紙。
報紙上,多是與民生有關的內容,對此敏感的百姓也越來越多,即使不識字的人,也開始通過買報,找讀書人解讀給自己聽,好及時了解朝廷的新政動向,進而采取行動了。
這就是李瀍沒想到的了。
他經歷了后世的整個改革大潮,但還真沒想過,地產的拉動效果有這么強,居然連報業都拉起來了。只能說華夏人對于居者有其屋的執念是藏在骨子里面的,一旦被牽動,就一發不可收拾。
對此,他倒是不擔心,畢竟他沒上金融工具,而且百姓的房子都是免費贈送的,商品房則是拿來收割門閥以及潛在的藩鎮節度使的。房價就算崩潰,也不可能跟后世一樣后果慘重,頂多是富人倒霉。
資本時代么,有錢人倒霉是世人都喜聞樂見的,沒人會在意的。
長安的門閥太多了,比例已經超過了后世2%的警戒線,根據目前統計出來的戶籍數據來看,長安的貧富比例,大概在5%左右,難怪后來黃巢來了長安,在這里殺的那么爽呢。
根據目前統計上來的戶籍數據,因為百姓踴躍報名,所以戶籍的統計比預想中要快,十天時間就統計出個大概了,倒是忙壞了李瀍的詩人幕府中的幕僚們,但這事是為國為民的,詩人們大多也不在意這點小事,為為國為民的情懷所支配著。
按照這項數字,長安目前共有人口一百二十萬左右。
在輿論散開前,本來是沒這么多人的,可隨著免費分房的消息散播開,周邊的百姓開始大量涌入長安。
之前是不會的,因為這些年,吐蕃幾乎每年都來長安打秋風,每次還捎帶上回紇一起來,雖然沒再搞出來攻入長安的惡果,但秋天來打秋風習慣已經成了慣例。
所以,長安的人口每年都是變化的,百姓像候鳥一樣,春天考慮今年要不要去長安,夏天就在選定的地點耕作,秋天看看長安今年的安全狀況,冬天再根據今年的情況,選擇來年的去處。
但現在,長安不是分房了么,連一直打交道的川商都通過李商隱,問詢四川人搬來長安的政策,何況本就家在關中的百姓?
還是那句話,對此,李瀍都有點準備不足,至少他就沒考慮到四川人會想著搬來長安的事,只能敷衍對方,告訴他,成都那邊遲早也會進行房產建設,讓他安心等著就好,沒必要大老遠的搬來長安。
川商半信半疑的走了,看他樣子,八成還是不怎么相信,畢竟長安是國都,天子手上又有閑錢,以天子的愛民之心,至少開始的幾批分房應該是靠譜的,但之后的,川商就不怎么托底了。
萬一,這個項目經營不善,天子后面手上又沒錢了呢?
這不是不可能的,可以預見的是,天子接下來肯定要重整武備,搞不好要削藩什么的,華夏這么大,那仗打起來可就沒頭了,耗的銀子也海了去了,天子靠著這球賽能撐得住么?川商對此表示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