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九歌殘魄
- 赤醴長歌:圣墟之外五千年
- 蓮花妙手
- 2591字
- 2025-06-19 14:19:16
《赤醴長歌:圣墟之外五千年》第二卷·溯古尋源·酒魂初誕第164章·九歌殘魄
一
洞庭湖的夜幕如濃稠的墨汁,將天地籠罩其中,不見一絲光亮。李清照獨自靜坐舟頭,四周寂靜得只能聽見微弱的水波聲。她腕間的青銅酒樽突然嗡鳴不止,聲音低沉而詭異,仿佛在預警著什么。樽內盛著的半盞楚醴——那是白日從屈子祠祭壇取來的殘酒,此刻竟發生了奇異的變化。酒液凝成細密的血珠,沿著樽壁緩緩爬行,爬出蚯蚓般蜿蜒的紋路,透著一股說不出的陰森。
“來了。”李清照輕聲呢喃,聲音中帶著一絲凝重。話音剛落,湖心驟然炸開巨大的漩渦,水花四濺。十丈高的水墻裹著腥風惡浪,如同一頭兇猛的巨獸,咆哮著撲向孤舟。浪尖上,赫然盤踞著九頭蛟影,它們的赤目如同一盞盞紅燈籠,在黑暗中格外醒目。鱗片開合間,滲出黏稠的黑霧,那霧氣所到之處,船板立刻朽如腐紙,發出“滋滋”的腐蝕聲。
“交出《九歌》殘篇!”居中的蛟首口吐人言,聲如銹刀刮骨,刺耳又令人膽寒,“屈平以命封印的酒魂,豈容你等竊取!”九頭蛟的威脅讓氣氛瞬間凝固,一場惡戰似乎已不可避免。
李清照神色鎮定,她并指抹過酒樽。血紋驟然發亮,化作篆字浮空,吟誦出《九歌·國殤》的詞句:“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隨著詩句的念出,一股神秘的力量在湖面上涌動。湖底轟然升起千具青銅甲胄,這些銹跡斑斑的兵俑執戈列陣,雖然面容殘缺,但空洞的眼窩中燃起幽藍鬼火,氣勢磅礴,竟將黑霧逼退三丈!然而,九頭蛟怎會輕易罷休,一場激烈的攻防戰正式拉開帷幕。
二
三十里外,汨羅江畔,月光灑在搖曳的葦蕩上,營造出一種朦朧而神秘的氛圍。屈原的魂影在葦蕩間明滅不定,他身著寬大的袍服,神色憂郁而滄桑。他指尖懸著一滴琥珀色酒液,酒液中清晰地倒映著李清照在洞庭湖苦戰的身影。
“兩百年來,”屈原輕輕嘆息,聲音中帶著一絲感慨,“你是第一個喚醒《九歌》兵魂的人。”他的話語中既有驚訝,也有一絲欣慰。
就在這時,身后密林傳來簌簌的聲響,仿佛有什么神秘的東西正在靠近。杜康踏碎腐葉而來,他身著玄色長袍,步伐沉穩。“她缺的不是兵魂,是酒魄。”杜康的聲音低沉而有力,一語道破關鍵。
隨著杜康玄色袍袖的拂動,林間忽現九尊獸面酒甕。這些酒甕古樸而神秘,甕身的裂紋處滲出楚地椒漿、巴蜀蒟醬、周原醴泉……各種美酒交融在一起,形成一條小小的溪流,緩緩匯入屈原掌中酒滴。
“屈子可知?”杜康凝視著遠處翻騰的湖面,眼神中透著一絲憂慮,“那九首蛟龍,本是楚懷王煉制的‘鎮國酒獸’。”
酒滴在屈原掌心劇烈震顫,兩百年前的記憶如潮水般涌來,撕裂他的魂體。畫面中,楚懷王舉爵狂笑,神態癲狂,他將《九歌》竹簡投入蛟爐,以詩魂為薪柴,妄圖煉出護國兇獸。當爐火熄滅時,珍貴的竹簡僅余半卷《山鬼》。
“懷王以詩下酒,”屈原痛苦地閉目,聲音中充滿悔恨與無奈,“卻不知酒魄需以詩魂養……”他的話語中滿是對楚懷王行為的痛心疾首,也為這場危機的根源感到悲哀。
三
洞庭湖上的鏖戰愈發癲狂,局勢變得異常兇險。李清照的發簪在激烈的戰斗中崩碎,青絲散落,浸透了酒血,顯得狼狽不堪。九蛟噴吐的黑霧威力驚人,逐漸蝕穿青銅兵陣,那些曾經威風凜凜的兵俑在黑霧的侵蝕下紛紛破碎。一條蛟尾橫掃而來,重重地掃中李清照左肩,清晰的骨裂聲響起,她頓時感到一陣劇痛,險些站立不穩。
“還不悟嗎?”蛟首發出狂笑,語氣中充滿嘲諷,“屈平都不敢補全的殘篇,你一婦人——”
然而,蛟首的話還未說完,便戛然而止。一瓣桃花如同一把利刃,精準地釘入蛟目!陶淵明不知何時立于月下,他手中的《桃花源記》翻至“芳草鮮美”頁。隨著桃瓣的飄落,湖面驟現阡陌縱橫的虛影,神奇地將兩條蛟龍困入田埂迷宮。
“補!”陶淵明厲聲喝道,“用你的愁!”他的聲音堅定而有力,仿佛給李清照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
李清照咳血大笑,她的笑容中帶著不屈與決然。染血的指尖蘸酒,在虛空續寫《九歌·山鬼》:“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后來——”當這句詩寫成的瞬間,整座洞庭湖的蘆葦無風自燃,碧火熊熊燃燒。在火光中,走出綽約神女,她身姿曼妙,身旁赤豹文貍隨行,所踏之處,黑霧退散如潮,局勢似乎出現了轉機。
四
九蛟被激怒,它們怒極反噬,展現出更強大的力量。居中蛟首猛然脹大,張開血盆大口,竟吐出半卷焦黑竹簡——正是眾人苦苦追尋的《九歌》殘篇!竹簡展開剎那,一股邪惡的力量彌漫開來,兵俑崩碎,山鬼哀鳴,連陶淵明設下的桃花結界都裂開蛛網紋,形勢急轉直下。
“懷王以它飼蛟兩百年,”蛟口獠牙滴落毒涎,聲音中充滿怨恨,“早成我骨中刺!”九蛟的憤怒讓整個洞庭湖都在顫抖,仿佛世界末日即將來臨。
李清照踉蹌跪地,她腕間的青銅酒樽也裂開細縫,情況萬分危急。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忽有清朗詩吟穿透夜幕:“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屈原的魂影踏浪而來,他每吟一句,焦黑竹簡便剝落一層炭殼,露出內里青翠如新的簡牘。隨著詩句的吟誦,竹簡仿佛獲得了新生。待誦至“思公子兮徒離憂”,竹簡驟然化作流螢萬千,沒入李清照的酒樽!
“原來如此。”李清照撫著酒樽,艱難地起身,眼中閃過一絲頓悟的光芒,“酒魄不在簡中——”
樽中血酒沸騰,瞬間凝成一柄細長吳鉤,她高呼:“在飲者魂里!”這一刻,她終于明白了酒魄的真諦,也找到了對抗九蛟的關鍵。
五
李清照手持吳鉤,眼神堅定。她以鉤作筆,在虛空寫下《九歌·禮魂》終章:“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鉤鋒劃過之處,帶著一股強大的力量。九蛟發出哀嚎,聲音響徹云霄,它們的身體漸漸化為九道酒泉!琥珀色的酒漿注入湖心,所經之處,朽舟生蘗,腐魚騰鱗,仿佛給這片飽受摧殘的湖水注入了新的生機,連屈原透明的魂體都凝實三分。
晨曦初露,陽光灑在洞庭湖上,給整個湖面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外衣。陶淵明拾起湖面浮沉的桃花,花瓣上烙著新生的篆字:“成禮兮會鼓,傳芭兮代舞”。
“《九歌》補全了?”陶淵明問道,眼神中帶著一絲期待。
李清照搖頭,她左肩的白骨已被酒漿覆成琥珀,看起來既神秘又帶著一絲凄美:“只夠釀一壇‘招魂酒’。”她望向汨羅江方向,眼神中充滿溫柔與堅定,“但足夠送屈子過忘川了。”
江畔葦叢中,屈原正將新得的酒魄滴入江水。酒落處,奇跡發生了,兩百年前沉水的詩簡紛紛浮起,簡上刻滿楚地童謠。
“酒魂歸處,”屈原輕笑,笑容中帶著釋然與滿足,“終是人間煙火。”他的話語仿佛在訴說著一個真理,酒魂的根源,終究是來自于人間的生活與情感。這場驚心動魄的戰斗落下帷幕,但關于酒魂的故事,還將繼續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