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暖閣內,炭火燒得正旺,卻驅不散殿內的寒氣。沈硯之盯著下首跪著的吏部尚書,那人后頸已滲出冷汗,官服上的仙鶴補子被攥得皺成一團。
“愛卿說,這‘禪位詔書’是先皇遺愿?”沈硯之指尖摩挲著案頭的鎮紙,那是塊雕琢著“正大光明”的和田玉,父皇生前常說“為官者需以此為鏡”。
吏部尚書叩首至地:“陛下明鑒,此乃攝政王親自捧來,言明是先皇臨終所囑……”
“砰——”鎮紙重重砸在地上,玉屑飛濺。沈硯之起身時,明黃龍袍掃過炭盆,火星濺上袖口。朱砂連忙撲上去拂滅,卻被他揮手推開:“先皇殯天當日,愛卿可在乾清宮?”
“臣……臣在午門監工修繕……”
“好個監工!”沈硯之抽出腰間的天子劍,劍鞘敲在吏部尚書肩頭,“午門到乾清宮不過百步,先皇咽氣時滿朝重臣皆在側,獨缺你——掌管官員任免的吏部尚書。”
殿外忽然傳來喧嘩。顧沉掀開簾子進來,銀甲上還沾著未干的血跡,左眼角箭疤在燭火下泛著淡紅:“陛下,謝承淵余黨已控制西六宮,封鎖了太醫院。”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地上的鎮紙碎片,“御林軍雖接管了玄武門,但……”
“但人心還在謝承淵手里。”沈硯之替他說完,忽然注意到顧沉腰間掛著的火龍駒玉佩——與他幼時丟失的那枚一模一樣。
吏部尚書忽然抬頭,眼中閃過狠戾:“陛下重瞳乃不祥之兆,若執意……”
“拖出去,杖斃。”沈硯之打斷他,聲音平靜得可怕。朱砂示意殿外侍衛動手時,他忽然看見尚書袖中掉出片衣角——月白色錦緞,繡著北戎特有的狼頭圖騰。
夜更深了。沈硯之獨自坐在龍椅上,聽著殿外的梆子聲。案頭擺著顧沉送來的密報:謝承淵在北疆私鑄錢幣,用劣質銅料替換官銀,導致民間通貨膨脹;更令人心驚的是,二十萬邊軍中有三萬北戎細作,穿謝家軍軍服,用北戎的“狼嘯”暗號。
“陛下該歇了。”朱砂端來參茶,卻被他推開。銅鏡里映出少年帝王蒼白的臉,重瞳在燭火下泛著奇異的金芒——今早梳頭時,他發現鬢角竟添了幾根白發。
“去把太后寢殿的密柜打開。”他忽然開口。
密柜藏在太后床榻后的暗墻里,沈硯之用銀針刺破指尖,鮮血滴在柜門上的龍紋凹槽里。柜門轟然開啟,除了半幅虎符,還有卷泛黃的絹畫。
畫中是位身著戎裝的女子,懷抱襁褓中的嬰兒,身后是熊熊燃燒的城樓。沈硯之認出那是二十年前的景陽宮大火,史書說是“意外”,但畫中女子手中的劍上,分明刻著謝家軍的狼頭標志。
絹畫背后寫著小字:“硯兒,你乃顧承煜遺腹子,當年先皇為保你,用親子替換……”
身后傳來腳步聲。沈硯之迅速將畫塞進袖口,轉身時看見顧沉手持血劍站在門口,甲胄上的“顧”字軍旗被血浸透:“陛下,謝明修率軍攻進了東華門。”
“虎符呢?”沈硯之按住袖口的畫,掌心全是冷汗。
“在臣這里。”顧沉單膝跪地,呈上半幅虎符,與沈硯之從密柜中拿出的嚴絲合縫,“當年太后將右半虎符交給臣父,囑他‘若有朝一日沈氏江山改姓,便以血清君側’。”
沈硯之望著完整的虎符,忽然想起白天吏部尚書袖中的狼頭錦緞——那布料,竟與顧沉內襯的料子相似。
東華門方向傳來巨響,似是城門被撞開。顧沉起身時,沈硯之看見他后頸有塊月牙形胎記——和朱砂的一模一樣。
“帶朱砂去安全之地。”沈硯之將虎符塞進顧沉掌心,“我去奉天殿,會會謝明修。”
“陛下不可!”顧沉想阻攔,卻被他推開。
奉天殿的鎏金匾額在月光下泛著冷光。沈硯之登上臺階時,看見謝明修坐在龍椅上,腳邊躺著被割喉的禁軍統領。北戎特有的狼首軍旗取代了殿內的盤龍金柱,燭光將謝明修的影子投在墻上,像頭擇人而噬的惡狼。
“小皇帝,你終于來了。”謝明修把玩著手中的匕首,刀刃上還沾著德順的血,“知道你為什么贏不了嗎?因為你心太軟——連個宦官都舍不得殺。”
沈硯之盯著他胸前的狼首吊墜,想起白天在吏部尚書身上看到的同款:“所以你們早就滲透了整個朝廷?”
“聰明。”謝明修拋起匕首,“從你父皇開始,我們就布下了局。你以為謝承淵真的想當皇帝?他不過是我們的棋子,而你……”
匕首破空而來,擦著沈硯之耳畔釘入廊柱。他摸向袖中的天子劍,卻發現早已被顧沉拿走——不知何時。
“現在知道怕了?”謝明修起身逼近,靴底碾碎地上的玉佩碎片,“可惜你那位顧將軍,此刻正在西華門殺你的‘忠臣’呢。”
沈硯之渾身血液凝固。遠處傳來喊殺聲,卻不是御林軍的“龍吟調”,而是北戎的“狼嘯”。他終于明白,為什么顧沉的內襯會有狼頭錦緞,為什么他和朱砂有同樣的月牙胎記——他們根本不是什么忠臣之后,而是北戎埋在他身邊的刀。
“你猜,你那位假母后為什么會死?”謝明修捏住他的下巴,“因為她發現了你的身世,想送你去北疆避禍——可惜,我讓她永遠開不了口。”
指甲刺破掌心,沈硯之卻感覺不到疼。他想起太后臨終前的眼神,那不是看養子的目光,而是看親兒子的——原來她早就知道他不是沈氏血脈,卻依然將他當作正統。
“殺了我,你也坐不穩皇位。”沈硯之盯著謝明修的眼睛,“天下人都知道我是先皇親子,你的狼族血統,只會讓他們群起而攻之。”
謝明修忽然笑了,從懷里掏出卷黃絹:“這是你親筆寫的‘禪位詔書’,上面還有你的玉璽印。”他展開黃絹,沈硯之看見那是白天被他摔碎的鎮紙旁,吏部尚書偷偷塞給他的假詔書。
殿外傳來馬蹄聲。沈硯之聽見顧沉的聲音:“謝明修,你敢傷陛下一根頭發,我讓你北戎寸草不生!”
“哦?”謝明修反手將匕首抵在沈硯之咽喉,“那你是要救他,還是要你的‘妹妹’朱砂?”
沈硯之看見顧沉身后的士兵押著朱砂,她左腕的胎記被劃開,鮮血滴在青磚上。顧沉握劍的手在發抖,沈硯之忽然想起那幅絹畫上的女子——顧沉的母親,會不會就是當年救他的人?
“顧將軍,”沈硯之忽然開口,聲音平穩如死水,“殺了他。”
謝明修愣了愣。顧沉抬眼望來,雙瞳在夜色中泛著奇異的光,像兩把淬了冰的劍。
“陛下?”顧沉的聲音帶著一絲動搖。
“我說,殺了他。”沈硯之掙脫謝明修的桎梏,指尖摸向腰間的玉佩,“用你手中的虎符,調御林軍絞殺叛黨。”
謝明修這才注意到顧沉手中的虎符,臉色劇變:“你竟敢私藏虎符!”
顧沉忽然揮劍,銀槍劃破謝明修的咽喉。鮮血濺在沈硯之龍袍上,他望著倒在地上的北戎細作,忽然笑了——這一笑,驚得殿內眾人皆不敢出聲。
“傳旨,”他擦去臉上的血,“謝承淵及其黨羽通敵賣國,誅九族。北戎犯我疆土,著顧沉為征北大將軍,率二十萬大軍踏平王庭。”
顧沉單膝跪地,血劍插入青磚:“末將領旨。但陛下需知,此戰若勝,臣恐功高震主。”
沈硯之彎腰撿起地上的天子劍,劍尖挑起顧沉的下巴:“將軍可知,朕為何留你到現在?”他湊近他耳邊,聲音只有兩人能聽見,“因為你和朕一樣,都有想守護的東西——比如,這萬里河山。”
顧沉抬頭望進他的重瞳,忽然在那雙眼里看到了與當年顧承煜相同的鋒芒。殿外晨光初現,御林軍的“龍吟調”終于蓋過了北戎的“狼嘯”。
沈硯之望著東方既白的天空,想起太后密信里的最后一句:“硯兒,真正的天子,不是生來就坐在龍椅上的人,而是能讓天下人信服他該坐在龍椅上的人。”
他握緊天子劍,劍鞘上的“殺”字在朝陽下泛著冷光。這一局,他險勝,但更大的棋盤,才剛剛展開——比如,他的身世之謎,比如,謝承淵藏在民間的勢力,比如,那個傳說中能號令天下的“傳國玉璽”……
“陛下,該去上朝了。”朱砂替他整理好龍袍,手腕的傷口已簡單包扎,“今日要議的,是北疆軍餉和科舉改制。”
沈硯之點點頭,轉身時看見奉天殿內的狼首軍旗被風吹得獵獵作響。他抽出天子劍,一劍劈斷旗桿:“從今往后,這金鑾殿里,只容得下龍旗。”
陽光穿透云層,照在少年帝王的重瞳里,碎成萬千金光。這山河,終有一日,會在他的劍下,重歸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