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天又變了
- 大明,我朱厚照七歲監國
- 東府人
- 3592字
- 2025-05-01 19:45:06
清晨,天才蒙蒙亮。
朝陽門大街上,老早就是熱鬧起來了。
路邊上,各式各樣的小攤也早就支出來了,攤位也主要是朝食攤和買菜的攤位。
這個時候京城地面上難得有什么綠菜,所以大多數攤位擺放的都是一些農家自產的肉蛋,還有山里尋來的野貨!
當然最受歡迎還得是朝食攤子幾乎每個攤位前都圍滿了人,上工或者要辦事的人隨便買上兩個餅子,一邊走一邊吃著。
不用上工的人或者剛起不久來街上覓食的人,一般都會講究的選擇一家面館或者茶樓飯館之類的。
朝陽門還沒有打開,但城門口卻早就是聚集了好多想要出門的馬車。馬車按照順序排了好長的隊伍,一旁有人見了不由發出感嘆“娘哎,這排場是真大啊!這些車得有個百八十輛吧!”
“我看啊,你不但沒見識還沒腦子。這能有百八十輛車,哪怕好好數一下也知道只有二十輛啊!”
“這些車都運的糧食、衣裳啊!那得值多少銀子啊!也不怕被人搶了去?”
“就你們也好意思說自己是京城人,這都不知道?”一人突然出現在所有人跟前,用很是顯擺的語氣對所有人說道。
“劉四爺,您給講講唄!您見多識廣的!”
“行,你們可聽好了,我可就說一遍……”
從這位劉四爺的講述中,大家伙知道了這些馬車屬于東宮,車上運的都是糧食。目的地就在門外的宮莊,已經接連運了好幾天了。
而且,東宮現在什么都缺就不缺糧食和銀子。
“也是啊,咱們這位太子爺還真敢干。那李老公是一般人?說抓就給抓了!”
“抓了還不好嘛!抓了他朝廷不就有錢賑災了嘛!我聽說啊,良鄉都遭了水了!”
劉四爺的這話說完,旁邊有人就立即補上了一句“好不好的也落不到我們的頭上啊!”
劉四爺一聽男人這些風涼話,瞬間不開心了。“那是朝廷給受災的百姓的,怎么,你小子也受災?”
“沒……沒有!”
“沒有就別瞎抱怨啊!什么叫沒你們的好處,你是流民還是難民?我們告訴你,大把賺錢的時候到了!”劉四爺說完還卷起來袖子拍了拍自己的肩膀說道“諸位,只要是有把子力氣的,后面說不定還能夠混上一口皇糧下肚。”
“劉四爺,您給說說,只要您說,早上飯錢我出!”
周圍人都十分好奇這劉四爺說的到底是個什么意思,一時間都劉四爺奉承起來。
“哈哈,我告訴你們,聽我小姨子他們家侄子的小弟弟說,皇上啊,要招錦衣衛嘍!就在城外的宮莊報名,只要家世清白能過了選拔,就入錦衣衛給糧給餉!錦衣衛!那可是天子的親軍,誰敢惹?”
“另外,他還說好像太子爺說要在宮莊建個什么動物園!用來養動物,什么麒麟啊!大象啥的都有!”
“總之啊,最近這段時間宮莊那邊缺人手,一人一天二十個大錢!”
一聽到劉四爺說的這些,一些心眼子活泛的立馬就有了想法了。不一會兒剛剛聚集在劉四爺身邊的人,慢慢的全部沒了影。
“劉四爺,您還真是見多識廣,知道的東西多!”
攤主望著劉四爺不知道該說什么,本來還以為會有一大筆生意,沒想到只是煮個面的功夫全跑沒影了。
劉四爺聞言只是呵呵一笑,然后對他說道“面里多放蒜汁!”
京城里藏不住什么秘密,不過一個時辰劉四爺剛剛的話,就傳遍了整個朝陽門大街以及周圍!
到了晌午,整個京城差不多都是知道了。
最近這些日子,京城的百姓突然發現自己似乎消息很是靈通。往往能知道很多以前不敢想的消息,就比如李廣謀反被抄家,從家里抄出來大量了金銀珠寶還有古玩字畫,還有許許多多與朝中官員往來的信件!
據說還有李廣多年來收受財物的賬本,李廣把他這些年向他送禮的人全部記錄下來了,這賬本還有個好聽的名字—“集萃錄”。
李廣的私宅,就叫做集萃園!
不斷有人出來證明,說自己親眼看著宮里的人押送著一輛輛馬車入宮。車上裝著的東西一看就知道是成堆的紙張溥冊之類的,一定是官員們與李廣來往的書信!
當這個傳言徹底散開之后,什么水災,什么李廣,什么動物園,什么錦衣衛招募都讓人提不起興趣來了。
京城的熱門總是轉變的很快,現在人們更加關注到底有哪些官員與李廣有聯系。“集萃錄”在京城的關注度一天高過一天,而隨著民間討論的熱度不斷攀升。
錦報卻整出來個大活,震驚了整個順天府。
錦報,就是之前朱厚照讓錦衣衛負責印發的傳單。因為幾乎每天都在更新著許多一般官員都很難接觸的秘聞,逐漸在京城乃至整個順天府流通。
漸漸的人們按照官府邸報的叫法,將至稱為“錦報”。
朱厚照很喜歡這個名字同時也不得不感嘆人民群眾的想象力是無限的,原本他真的只是想做一份傳單。
現在好了,大明朝的百姓竟然反向帶動他弄出報紙來。趁著大家對于李廣黨羽的關注度高,朱厚照也愿意借此徹底打開錦報的知名度。
“直娘賊!這幫丘八,簡直欺人太甚!”
京城某處,禮部尚書徐瓊宅。
書房之中的徐瓊手里拿著一份所謂的錦報,歇斯底里的對著面前的幾個人嘶吼著。
他現在的樣子哪里還有當朝大宗伯的威嚴氣度,活像個街頭巷尾游蕩的青皮混混。
“父親,此事重大,您應該馬上向陛下參上一本!”徐瓊的兒子看著自己老爹的樣子,害怕老頭別被氣死了。
“對啊,老爺,這個錦報分明就是在影射您!”一旁的管家的也勸徐瓊盡快采取行動,但是他們的話落在徐瓊耳朵卻十分刺耳。
人家錦報只是弄個“與閹同行”的榜單,然后發了篇語焉不詳模糊不清的文章也沒有指明道姓,你們兩個混蛋竟然直接把勾結閹人、李廣同黨的帽子扣在了我頭上。
“怎么上書,怎么對付,人家是錦衣衛不是什么尋常書鋪,你上書皇帝能聽你的嗎?”徐瓊忍著心中的怒火對面前兩人說道“你們兩個蠢才,實在的蠢才,這種事能出頭嗎?是要天下人都以為徐某,與一介閹人交好!”
要不說徐瓊能做皇帝的連襟,心胸就是開闊,啥事都能夠忍下來。
為了更好引導與協助百姓可以盡快破解“集萃錄”名單之謎,錦報宣布設置“與閹同行”榜單,并且會根據讀者的來信投票,每日公布排名前十分“閹黨”!
當然,為了不惹麻煩。榜單上的所有人都是化名!
這樣的活動一出,錦報算是徹底火了。趁熱打鐵朱厚照也決定錦報以后每天一發,一份兩張四版,兩個大錢一份。
錦衣衛南司衙門,牟斌幾個手下湊在一起看著手機錦報都是笑的合不攏嘴。
“咱們殿下手段真是高明!”
“是高明,但是說實話殿下也太……太特別!”被牟斌瞪了一樣,那人話說一半竟然給硬生生吞回去了。
“禍從口出,殿下是待我們隨意親和,可你們自己不應該忘記自己的身份!”教訓一頓手下人之后,牟斌指著其中一個人說道“劉京,這錦報以后你負責!”
“那我是不是想怎么干都行?”
“劉四兒,大白天你小子說什么夢話呢?”牟斌順勢給了劉四一腳,然后說“殿下說了要找些專業的人來,他出點子然后寫文章,你帶人負責印負責賣。”
“專業的人?”劉四不明白什么是專業的,而且這專業是個什么意思。
“你是真笨啊,也不知道殿下為什么讓你干這個報紙主編。專業的人就是那些讀書人啊,你劉四再會罵人能有他們罵的狠?”
牟斌說著話突然還笑了一下,然后說道“那些犯官也可用上!錦報要快點印,大量的印!別的不干,就天天罵那些文官!”
其實,不僅僅是徐瓊一個人在破防。還有更多的人在見到錦報的時候難以自控徹底破防,他們驚呼大明朝百余年了,還沒有人敢如此對待官員士人。
“過癮!過癮啊!”
聽到朱厚照的報告,弘治皇帝實在難掩心中興奮,若不是還要處理事情,弘治皇帝一定會拉著朱厚照“浮一大白”!
“壽兒,李廣的事難得就這樣了。”
從始自終,弘治皇帝對于李廣的看法很是飄忽不定。一時信任一時又猜忌,朱厚照之所以能夠這樣的輕易說動弘治皇帝,其實也是鉆了空子。
當弘治皇帝真正看到李廣背后隱瞞的事情之后,弘治皇帝不禁也感受到后怕。因為李廣一人所牽扯的人實在太多,如果要追查李廣之同黨。
那么,朝堂六部尚書就要去五!這是何等恐怕的事實,朝廷六個尚書其中有五個與李廣暗中有聯系。除了兵部尚書馬文升之外,竟然全部淪陷。
其下,六部侍郎以下所牽扯的官員更是過百。
如果,將這些人全部處置或者罷免了,那么大明朝廷可能也會停擺。這個后果是父子兩個所承受不起的,所以朱厚照向弘治皇帝建議“父皇,李廣的事我們可以慢慢來,那些官員與李廣來往的信件就是我們抓在手里的把柄,以后我們要將這些官員當做牛馬,這些證據就是韁繩!”
“他們會這么簡單被馴服?”弘治皇帝認為朱厚照把事情想的太過于簡單,文官不想宦官殺了抓了都是一句話。
處置文官需要一套流程,且需要承擔更大的風險!
“父皇您說的對,但這件事我們也不必要想的這么復雜!文官們最重的是什么,名聲,政績還有人脈。”
弘治皇帝點點頭便是贊同,朱厚照則繼續說道“既然如此,我們便從這幾方面入手!”
“所以你弄出來這個錦報是為了試水,目的在于掌控民間輿論,從而達到想讓誰身敗名裂誰就得遺臭萬年的目的?”
朱厚照又給弘治皇帝比了一個大大的贊,然后笑著說道“父皇,您看您天生就是天子的命,什么事一下子就明白。您這樣的人不當皇帝,那都是大明百姓的損失!”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任誰都不會反對對于自己夸贊之詞,皇帝也不例外。
朱厚照的目的就是在此,他幾次說過文官們處在整個國家統治排位中最關鍵的中間位置,表面上是承上啟下的作用,實際上他們對上隱瞞對下欺騙。
還始終讓自己處在皇帝與百姓兩者之外,百姓苦了是皇帝的錯,皇帝煩惱了是百姓的過!
總之,他們沒一點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