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章 士族與選官

  • 漢末太平道
  • 揮劍斬云夢
  • 4063字
  • 2025-04-30 23:59:37

偏殿之中,黃天的神牌供奉在上首神壇。神壇前放著一個粗陶香爐,燃著最常見的松香與柏脂。這殿中其實并不常燃香,但為了募糧回來的三師兄辛茂安,這次特意點上了。

淡淡的青煙在殿中縈繞,師徒九人跪坐成太極的圓形。而張承負與高道奴相對而坐,一起傾聽著上首的對談。大漢士族的世界,就從那只言片語中,露出了片羽鱗爪。

“茂安,你這次在耿氏談了許久…可能談了些其他的?比如州中最近的大事?”

大賢良師張角神色溫和,看向士族出身的三弟子辛茂安。這位三弟子是中山辛氏的庶支,雖然是普通的寒門,但有了他這個師父的名望加持,也有了登堂入室,與世家大族談話的資格。

而剩下的七位弟子中,除了大弟子馬元義外,其他六人沒有士族出身,都很難進入世家大族的門庭,更不用說知曉冀州士族、大漢朝廷的最新消息了。

士族這個圈子,從娘胎里生下時就定了七分。生下來不在里面的,想擠進去千難萬難,哪怕進去了也低人一等。以后世劉裕的功績尚且被士族鄙薄,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了。

“州中的大事?有的,老師。我與耿氏家主前后談了半月,這冀州眼下的頭等大事,就是新到任的冀州刺史李公,要檢校郡中的英才,確定今年的孝廉名額。再從各大族收些子弟,填補冀州各郡的屬吏。據(jù)說,作為新到任的刺史,李公還準備格外開恩,向朝廷舉薦幾個茂才!”

辛茂安興致沖沖,提起“舉孝廉茂才”,身體都坐的直了。

毫無疑問,在冀州本地的世家大族眼中,今年的大疫災荒,根本算不上“頭等大事”。各家只要把道路一封,莊園一閉,外間死上多少小民百姓,都無關(guān)緊要。這小民死的多了,還是大族的好事,讓兼并土地輕松許多。而眼下士族們真正的大事,正是一年一次的“舉孝廉”,以及今年新刺史格外開恩的“舉茂才”!

“朝廷選官,無非就是四個門路。察舉、征辟、薦舉、任子…”

辛茂安微微含笑,看了眼下首的幾位師弟,詳細的解釋道。

“這征辟和薦舉,都是針對名望卓著、德才兼?zhèn)涞摹t士’。除非是各郡望世家中的仁厚長者,或是像黨人君子一樣的名士,普通的士族,想也不用想。”

“至于任子,則是兩千石以上的高官之子,若無重大過失,可以直接被授以郎官職位。只是這個任官的渠道,算不上大好。大多都是為勛貴之后,那些無才的嫡系子弟準備的。就好比那后族外戚何氏,河南尹何進,剛成為兩千石,就把郎官的職位大肆授予族中子侄,各個都是‘任子’…”

說到這,辛茂安笑著搖頭,面露譏諷。隨后,他神情一肅,正容道。

“說到底,這察舉選才,才是士族選官任官的正途!朝廷法度,人口滿二十萬的上郡國,每年舉孝廉一人。往上滿四十萬的,每年舉孝廉兩人。而往下人口不滿二十萬的下郡國,每兩年舉孝廉一人;人口不滿十萬,每三年舉孝廉一人…”

“我冀州戶口之豐,在天下數(shù)一數(shù)二。魏郡、清河國、安平國、巨鹿郡、常山國、中山國、河間國、渤海郡,都是人口五、六十萬,能舉薦兩個孝廉的大郡。唯一人口少些的,就是二十萬左右的趙國,只有一個孝廉名額。整個冀州加起來,四五百萬口,每年能有17個察舉出的孝廉!…”

“冀州四五百萬口,每年只選17個士族子弟作為孝廉,進入做官的門徑?…”

聞言,張承負抿著嘴,眼中閃動著思索。此時的“官”與“吏”上下分野,幾乎是不會相交的平行線。這些做“官”的名額極度稀缺,每年只有十幾人,顯然都是為上層士族,乃至于世家大族所準備的。而普通的士族和豪強,只能去求“吏”的名額,去求刺史屬吏、郡國屬吏,乃至最小的縣屬吏。至于占人口九成的平民、農(nóng)民,世世代代都是底層,根本沒有往上走的可能!

“茂安,那今年冀州的十七個孝廉,又是如何分配的?”

二師兄唐周微微傾身,看著辛茂安開口。雖然,像他這樣的小吏之后,與那些能舉孝廉的“世家子”,完全是兩個世界的人。但這并不妨礙,他對于這些消息的關(guān)注。這些“孝廉”的名額,正反應著冀州各郡世家大族的此消彼長,也象征著未來的、必然的朝廷權(quán)力!

“哈哈!唐周師兄,你若是問別人,得來的消息必然不準。而我這次帶回的消息,可是耿氏家主親口告知我的,是提前和刺史李公通過信的…”

辛茂安嘴角揚起,拍腿大笑出聲。但很快,他就意識到這舉止有些放肆,不符合儒家子弟在老師前的恭謙舉止。他趕緊看了眼上首平靜傾聽的老師張角,低頭恭敬行禮,才繼續(xù)道。

“老師!此次冀州17名孝廉的名額,已經(jīng)差不多定下來了。接下來刺史李公的選才校驗,不過是走個過場…嗯,也不一定。今年舉了茂才,孝廉的名額有多,大概能分出2個,給表現(xiàn)卓異的寒門士族…”

“茂安,具體說說。”

“是,老師!首先是我們巨鹿郡,兩個孝廉名額,一個給了軍功貴胄耿氏,一個給了縣望沮氏。然后是清河郡,郡望清河崔氏拿了一個,縣望清河張氏拿了一個。”

辛茂安伸出手指,在地面的泥土上虛虛畫著,把冀州九郡最重要的世家大族,盡數(shù)標注出來,如同最明確不過的權(quán)力地圖。

“趙國只有一個名額,給了郡望趙郡李氏。李氏也是傳承久遠的世家了,是戰(zhàn)國趙將李牧之后,也一度與皇室聯(lián)姻。只是最近幾代人,李氏家門不繼,有些衰落…”

“常山國有兩個名額,一個給了縣望常山張氏,另一個空了出來,留在刺史李公手中。常山張氏也是本地望族,與中山甄氏世代聯(lián)姻。常山與中山本地的郡吏,基本都出自他們兩家…”

聽到“常山國”的名字,張承負心中一動。他想了想,開口問道。

“茂安師兄,常山可有姓趙的士族?…”

“姓趙?常山趙氏?…”

聞言,辛茂安沉吟片刻,搖頭道。

“常山國沒有姓趙的世家…倒是真定縣有家姓趙的豪族,真定趙氏。這家豪族的聲望不高,也沒出過什么名士,夠不上縣望的門檻,頂多就是族人眾多罷了。歷次的舉孝廉,真定趙氏也都沒有份的。嗯,大概和我們巨鹿郡下曲陽的王氏,層次相當…”

說完,辛茂安疑惑的看了張承負一眼,笑著道。

“小師弟,你從哪聽說的這真定趙氏?”

“哦!我是從之前的災民口中,聽說真定趙氏有位杰出的子侄,武藝出眾非凡,似乎單名一個云字…”

張承負面色如常,微笑著回答。而辛茂安仔細想了想,搖頭道。

“趙…云?我未曾聽過趙氏有什么武藝出眾的子弟,也不識得什么趙云。倒是河間張氏是河間大族,有位剛剛?cè)豕诘淖拥埽R頗為驚人,叫做張儁乂。據(jù)說李公準備把他提拔為河間郡一縣的縣尉,秩比兩百石。后面再歷練上幾年,立下些捕盜剿匪的功績…以河間張氏的底蘊,當個郡中秩千石的郡都尉,想來也是順理成章!”

“秩千石郡都尉…”

聽到這“秩千石”的官職,二師兄唐周暗嘆一聲,低頭不語。

世家大族之后,哪怕是河間張氏這樣的縣望,子弟也能按部就班的升到千石。而普通的寒門士族、小吏之后,要從幾十石的鄉(xiāng)吏做起,熬上幾年甚至十年,才能成為兩百石的縣吏。等一輩子到頭,能熬到六百石,就已經(jīng)是祖墳冒青煙了。至于那些一出仕就是六百石的頂級世家子弟,那都是青天之上仰望的存在,根本交集不上的。

“哦!想來是鄉(xiāng)人傳言有誤,我聽錯了。”

張承負“靦腆”一笑,不好意思的行了一禮。辛茂安笑著頷首,看了眼沉思的老師,又繼續(xù)往下講。

“說完常山國,接下來自然是挨著的中山國。中山國的兩個孝廉名額,一個給了郡望中山甄氏。中山甄氏從前漢至今,累世二千石,家底之厚,富甲一方!只是當今甄氏家主甄逸官職不高,只是個上蔡令。而這次的孝廉名額,給了他家的二公子甄儼…”

“我聽耿氏家主說,甄逸走了宦官的門路,給后族何氏塞了大錢,想把甄儼送到何進身邊,當個屬吏…”

說到這,辛茂安又是有些不屑,又是難掩羨慕的說道。

“不擇手段,走宦官的門路...這中山甄氏,可真是打定主意,要做濁流了!這條青云捷徑,名聲可不是那么好聽啊!…”

“中山甄氏,富甲一方…”

張承負微微垂首,眼神閃動間,又想到了些翩若驚鴻的人物。他按下心神,繼續(xù)傾聽。這些冀州士族們的情報,對他這樣的出身來說,可是很難獲得的。

“中山國還有一個名額,刺史李公捏在手里,還沒有想好給誰。據(jù)說是中山國國相派了人,想給本地的劉氏遠支皇親們,求一個名額,而李公不置可否…可中山靖王的后代那么多,數(shù)以千計,絕大多數(shù)都和平民無二。眼下能算得上皇親的,就沒幾個。”

提到“中山國的劉氏宗親”,辛茂安笑著搖頭,話語里也有些不滿。這舉孝廉的名額,士族都不夠分的,隔了不知多少輩的劉氏子弟,也想來求一個嗎?劉氏皇親,這天下沒有數(shù)十萬,也有十萬,根本就是不值錢的名頭!

“安平國的兩個名額,自不必說,一個給了博陵崔氏,另一個給了安平高氏。元義師兄去安平募糧,想必也是見過他們兩家的子弟的…”

大師兄馬元義平靜點頭,并不言語。辛茂安笑了笑,又接著道。

“安平往東,河間國的兩個名額,一個給了縣望河間張氏,另一個給了縣望河間邢氏。這兩家一家偏武,一家偏文,也都是縣望。兩家被河間王壓在國中,勢力不出一縣,倒是頗有意思。”

“河間再往東,渤海郡乃當世重郡。戶口極多,世家豪族也是紛繁。其中一個孝廉名額,必然是落在渤海田氏身上的。渤海田氏是戰(zhàn)國齊國貴族之后,在郡治所南皮縣世代傳承。田氏田地之多,仆客之多,算得上冀州一等一的世家。”

“而這一代的渤海田氏,出了個極為出眾的年輕子弟,喚作田元皓。他博學多才,從小就有神童的名聲,眼下二十多歲,已經(jīng)名重冀州。刺史李公一向選賢舉能,這次開了茂才的通天門路,一共只定下兩個茂才的名額。其中一個名額,就給了這田豐田元皓。而另一個茂才名額,則給了清河崔氏同樣卓異的弱冠子弟,崔琰崔季珪…”

“嘖嘖,以茂才選官,出仕就是一縣之長,秩千石的縣令。冀州才俊一石,八斗都在這兩人身上了!…”

辛茂安慨然神往,充滿了對“茂才”的渴望。這可是察舉制中,比孝廉更高的選官出身,可能好幾年才選一次。只可惜,若是沒有頂級的家門背景,再加上出眾的學識、傳唱的名聲,是萬萬不可能入此通天大道的。

而聽到“田豐”的名字,張承負抬起頭來,若有所思。渤海田氏的家門,最頂級的茂才出身,舉州皆知的才學名氣,或許才是田豐一身“傲氣”的本錢…

“至于渤海郡中的另一個名額,則給了渤海高氏。說起來,渤海高氏本身清流士族,眼下卻偏向了武勛。傳聞高氏的族中子弟中,習練武藝弓馬的大有人在,倒是文采不興。而渤海靠近幽州,馬匹易得。高氏甚至組建了一支百人的騎兵,也不知把資糧都花在這些上面,究竟所圖為何?…”

說到這,三師兄辛茂安搖頭嘆氣。世道不平,各地的世家豪族,也都各有心思,有了變化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友谊县| 阳谷县| 隆化县| 商都县| 厦门市| 新疆| 织金县| 克拉玛依市| 政和县| 大荔县| 蛟河市| 南漳县| 郁南县| 新宾| 克山县| 额敏县| 若尔盖县| 宁武县| 织金县| 鄂托克前旗| 保靖县| 莫力| 西充县| 通许县| 宜宾县| 财经| 汪清县| 三原县| 博客| 海晏县| 那曲县| 阜南县| 久治县| 灯塔市| 武城县| 新和县| 裕民县| 灵璧县| 祁东县| 汉沽区| 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