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新生樂章
- 音樂治療師
- 我就寫
- 2817字
- 2025-04-21 01:45:04
日內瓦康復中心的音樂廳里,陽光透過落地窗在木質舞臺上投下斑駁的光影。程默站在指揮臺上,手中的琴弓輕輕敲擊樂譜架,示意排練暫停。
“艾琳娜,G大調音階再柔和一些,想象清晨湖面的第一縷陽光。“他溫和地糾正道,“納特,你的節奏快了0.3秒,跟著諾姆薩的呼吸走。“
十七個孩子——曾經被將軍控制的“音樂種子“——專注地調整著自己的演奏。三個月來的音樂治療取得了驚人效果,他們大腦中的控制器殘留已被完全清除,只留下純粹的音樂天賦。
“程教授,“助理匆匆走來,“有位周先生在前廳等您。“
前廳的落地窗前,周明正望著湖景出神。與半年前相比,這位國安部官員的鬢角已染上霜白,但眼神比初見時清明許多。
“聯合國特別委員會下周開始聽證會。“周明遞過一份燙金文件,“作為主要證人,我們希望您能出席。“
程默翻開文件,是《全球神經聲波技術應用白皮書》的草案。他注意到“軍事應用“一欄被完全刪除,取而代之的是“醫療與教育“的詳細規范。
“將軍的遺產清理干凈了?“
周明苦笑:“比想象中困難。黑市上仍有碎片化技術流傳,但我們開發了反制頻率。“他猶豫片刻,“其實...我來還有件私事。“
他從公文包取出一個小型投影儀。啟動后,林教授的全息影像出現在兩人之間——這是程默從未見過的年輕版本,約莫三十歲,眼中閃爍著理想的光芒。
“這是二十年前在基輔的備份。“周明輕聲說,“將軍從未完全控制他。林教授在自我意識被侵蝕前,將核心人格編碼藏在了這段旋律里。“
投影中的林教授開始演奏一段程默從未聽過的鋼琴曲,清澈如溪流的音符在廳內流淌。奇怪的是,當旋律進行到中段時,程默發現自己的手指不由自主地在膝蓋上跟隨著節奏。
“你體內有這段記憶的接收編碼。“周明觀察著他的反應,“林教授稱之為'新生樂章'——專門為這一刻創作的。“
程默突然明白了父親的設計:將軍以為控制了他的思想,實際上林教授將真正的自我分散隱藏,等待合適的時機重組。紐約之戰摧毀了將軍的系統,也釋放了這些被禁錮的記憶碎片。
“他還活著?“程默的聲音微微發顫。
“不完全是。“周明調整投影儀,“更準確地說,是一種高級記憶鏡像。當足夠多的受體同時激活這段編碼時,可以短暫重構他的意識場。“
程默望向窗外,排練廳里的孩子們正在演奏《永恒交響曲》的片段。一個大膽的想法在他腦海中成形。
“召集所有音樂種子。“他突然說,“包括美咲他們在內的二十九個孩子,加上我——正好三十個受體。“
周明瞪大眼睛:“你想重構林教授的人格?但這需要——“
“聯合國主會議廳的量子計算系統,我知道。“程默指向白皮書的某一頁,“正好下周的聽證會就在那里舉行。“
夕陽西沉,將湖面染成金紅色。程默獨自坐在碼頭邊,手中的音叉在暮色中微微發亮。美咲悄悄走來,遞給他一杯熱茶。
“決定了?“她輕聲問,紫羅蘭色的眼睛映著晚霞。
程默點點頭:“風險很大。三十個大腦的神經同步從未嘗試過,可能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但值得一試。“美咲在他身邊坐下,“不是為了復活,而是為了告別。真正意義上的。“
一周后,紐約聯合國總部。
主會議廳被改造成一個巨大的聲學實驗室。三十把特制的椅子圍成同心圓,連接著中央的量子計算機。程默和二十九個孩子各就各位,每人頭上戴著輕巧的神經同步頭環。
“系統檢查完畢。“陳遠在控制臺前報告,他的輪椅旁是老魏和一群頂尖神經科學家,“量子計算模塊已載入'新生樂章'的算法。“
周明站在觀察窗前,身后是聯合國特別委員會的成員們。這不是官方議程上的項目,但沒人愿意錯過見證歷史的機會。
“記住,“程默對孩子們說,“不要抗拒任何浮現的記憶。像對待溪流一樣讓它自然流過。“
三十個頭環同時亮起藍光。量子計算機啟動的瞬間,主會議廳的燈光自動調暗,全息投影系統在空中構建出復雜的聲波模型。
程默閉上眼睛,開始哼唱“新生樂章“的第一個音符。其他孩子陸續加入,各自的聲音通過量子計算被精確分析、重組。奇妙的是,盡管每人唱的旋律片段不同,合在一起卻形成完美的和聲。
音叉在程默手中劇烈震動,突然掙脫束縛懸浮到圓圈中央。它發出的金光越來越強,在空氣中勾勒出一個人形輪廓——先是模糊的剪影,然后逐漸清晰。
“小默。“那個人形開口了,是林教授的聲音,但比記憶中的更加溫暖,“你們都長大了。“
程默睜開眼,看到父親的全息影像站在圓圈中央,不再是往日的病弱模樣,而是充滿生命力的中年時期。他環顧四周,目光在每個孩子臉上停留,叫出他們的名字。
“這不可能...“老魏在控制臺前喃喃自語,“量子態人格重構...林志遠真的做到了...“
“不是重構,魏老哥。“全息林教授微笑,“是共鳴。你們激活的不是我的記憶副本,而是所有受體心中關于我的記憶共振。“
他走向程默,虛幻的手輕撫兒子臉頰。雖然無法真正觸碰,但程默感受到一股暖流涌入心田——那是二十年來壓抑的所有父子之情,在瞬間釋放。
“我有太多遺憾。“林教授的聲音輕柔如風,“錯過了你成長的每個瞬間,把重擔壓在你肩上,甚至沒能親口告訴你我有多驕傲...“
程默的眼淚落在琴弦上:“爸...“
“但今天,看著你創造的這一切...“林教授環視康復中心的孩子們,他們眼中已不再有恐懼,“我知道音樂找到了最好的繼承者。“
量子計算機的警報突然響起。陳遠緊張地查看數據:“能量波動超出預期!系統只能維持三分鐘了!“
林教授的影像開始閃爍,但他依然平靜:“足夠了。小默,拿好琴,和我一起完成最后的樂章。“
程默擦干眼淚,將小提琴抵在下巴。林教授站在他身后,做出虛握琴弓的姿勢。當他們同時開始演奏時,奇跡發生了——程默的雙手自動調整到完美位置,演奏出遠超他技巧的復雜樂章。這是林教授通過量子鏈接在引導他。
其他孩子也加入合奏,二十九種樂器與嗓音交織成恢宏的《新生樂章》。全息投影中,林教授的身影逐漸化作無數光點,隨著音樂流向每個孩子,最后匯聚在程默的琴弦上。
當最后一個音符落下時,主會議廳陷入絕對的寂靜。音叉輕輕落回程默掌心,溫度與人體完全一致。
醫療團隊迅速檢查所有受體的生命體征。令人驚訝的是,不僅沒有損傷,許多孩子原本異常的腦波反而變得前所未有地協調。
“神經同步率98.7%...“首席科學家難以置信地看著數據,“這打破了所有醫學記錄!“
周明走到程默身邊,發現他正凝視著琴板上多出的一行小字——那不是刻上去的,更像是木材自身紋理的變化:
“音樂不死,記憶永恒。當你演奏時,我就在那里。——父親“
返程的飛機上,程默望著窗外的云海出神。美咲遞給他一杯咖啡,輕聲問:“后悔嗎?“
“不。“程默搖頭,“這不是永別,只是形式的改變。“他拿出音叉輕敲杯沿,發出清脆的聲響,“現在他在每個音符里,更自由,更...完整。“
六個月后,日內瓦湖畔矗立起一座嶄新的建筑——“林志遠國際音樂治療中心“。開幕音樂會上,程默和三十個孩子共同演奏了《新生樂章》的完整版。當最后一個音符余韻未消時,觀眾席上的周明突然發現,自己多年來的偏頭痛不知何時已經痊愈。
而在研究中心的花園里,一把古老的小提琴靜靜躺在紀念臺上,每當有風吹過,琴弦便會微微顫動,發出清越的鳴響,仿佛在演奏一首只有特定心靈才能聽見的永恒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