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麟兒初顯·七顧定乾坤

第一節(jié):

一年后。

雨絲斜織,檐角滴水敲在青石板上,聲聲清脆。李家正堂內(nèi),一張紅木案幾橫陳,左右分列兩案:左案擺著《論語》、銅錢、算盤、毛筆,皆是漢家舊物;右案卻陳著幾樣西洋奇器——一支威尼斯玻璃墨水瓶插著鵝毛筆,旁邊擱著一本燙金拉丁文圣經(jīng),還有安東尼奧帶來的銅星盤,在燭光下泛著冷冽的光。

李昭明站在案前,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袖口。蘇玉娘跪坐在蒲團上,懷里抱著剛滿周歲的李華,輕聲哄著:“華兒,去抓一個喜歡的。”

李華睜著一雙琥珀色的眼睛,目光在案幾上游移。他忽然掙開母親的手,搖搖晃晃地爬向右側(cè),小手一探,徑直抓住了那支鵝毛筆。

“咦?”蘇玉娘微微一愣,隨即展顏笑道,“昭明,你看,華兒選了筆呢。”

李昭明松了口氣,正待說話,忽見李華抓著筆,竟蘸了墨,在案旁的素絹上胡亂一劃——墨跡歪扭,卻隱約是個十字形狀,而后墨汁暈染,竟如葡萄藤蔓般蔓延開來。

堂內(nèi)霎時一靜。

“這……”士紳甲眉頭緊皺,冷哼一聲,“此子竟染夷風(fēng),抓周便擇夷物,日后怕是要離經(jīng)叛道!”

士紳乙捋須沉吟:“倒也未嘗不是好事,鵝毛筆亦是筆,或許此子將來文采斐然。”

安東尼奧卻猛地站起,碧眼圓睜,雙手合十:“天主在上!這孩子竟畫出美第奇家族的紋章!”他激動地轉(zhuǎn)向李昭明,“李,這是神跡!他必是蒙主眷顧之人!”

蘇玉娘面色微沉,卻仍溫聲道:“幾位老爺,抓周不過是討個彩頭,何必較真?華兒年幼,哪懂什么夷風(fēng)漢禮?”

李昭明亦笑道:“小兒無知,隨手抓取罷了,諸位莫要過分解讀。”

話音未落,李華忽然咯咯一笑,小手又拍向案上的《坤輿萬國全圖》,墨跡沾在歐羅巴的版圖上,暈開一片深色。

眾人面面相覷。

同日,應(yīng)天府,韓府書房

韓明遠(yuǎn)剛調(diào)任陪都應(yīng)天府,正伏案批閱公文。窗外雨聲淅瀝,府中管事輕步走入,低聲道:“老爺,蘇州府那邊傳來消息,說李家那孩子抓周抓了支西洋筆,還畫了個十字。”

韓明遠(yuǎn)筆鋒未停,淡淡道:“小兒無知,隨手抓取罷了,何足掛齒?”

管事遲疑道:“可那佛郎機人說是什么‘神跡’……”

韓明遠(yuǎn)輕笑一聲,擱下筆:“神跡?若抓支筆便是神跡,那天下讀書人豈不個個都是圣人轉(zhuǎn)世?”他搖搖頭,重新提筆蘸墨,“不過是巧合罷了。”

管事見狀,不敢多言,躬身退下。

韓明遠(yuǎn)望向窗外雨幕,目光深遠(yuǎn),卻終究未再多想。

第二節(jié):

轉(zhuǎn)眼間,李華七歲了。

寒露剛過,蘇州府的秋風(fēng)便裹著涼意掃過街巷。李昭明牽著李華的小手,走在閶門外的米市街上。自打這孩子會說話起,嘴里蹦出的詞兒便常叫人吃驚——三歲能背《千字文》,四歲已把《大明律》翻得卷了邊,七歲已經(jīng)知曉東西傳統(tǒng)文化一二了。

“爹,你看。“李華忽然拽了拽父親的袖子,琥珀色的眸子盯著前方。

米行前擠滿了人,一個穿綢衫的胖子正掂著秤桿,滿臉油光地吆喝:“今日新米,每斗再加三錢!“

人群里頓時炸開鍋。

“趙老爺,這、這已是第三回漲價了!“一個瘦骨嶙峋的老漢攥著空布袋,聲音發(fā)顫。

趙德財——這米行東家,蘇州府出了名的奸商——瞇眼一笑:“天旱歉收,米價自然漲。嫌貴?餓著唄!“說著,他隨手抓了把米,指縫間漏下的沙粒簌簌落在秤盤上。

李昭明皺眉,剛要拉兒子離開,卻覺掌心一空——

“《大明律·戶律》有載!“

脆生生的童音炸響在街心。四歲的李華竟擠到了人群最前,小手指著趙德財:“'凡諸物行人評估物價,或貴或賤,令價不平者,計所增減之價坐贓論'!“

整條街霎時一靜。

趙德財?shù)呐帜樈┳×恕K皖^瞅著還沒他腰高的小娃娃,突然哈哈大笑:“哪家的小崽子?學(xué)兩句律法就來逞能?“

李華不慌不忙,又上前半步:“米中摻沙,依《刑律·詐偽》'以偽雜真'條,當(dāng)杖六十,追贓還主。“他一字不差地背完,忽然話鋒一轉(zhuǎn),“趙東家可知,物以稀為貴,然過貴則民亂?“

這話聽著新鮮。人群里幾個識字的已經(jīng)開始交頭接耳。

“放屁!“趙德財臉上橫肉一抖,“老子做買賣,輪得到你個小畜生說三道四?“

“商道貴通,滯則價踴。“李華仰著頭,眼里閃著與年齡不符的銳光,“您堵米如堵血,血滯則身潰,價踴則——“他故意頓了頓,“民反。“

最后兩個字像塊冰,砸得趙德財肥臉一顫。

人群嗡地炸開。有人高喊:“小公子說得在理!“更有機靈的已經(jīng)往衙門方向跑——誰不知道應(yīng)天府的推官最恨奸商?

趙德財?shù)哪樣杉t轉(zhuǎn)青,突然彎腰湊近李華,從牙縫里擠出句話:“小雜種,小心夜里走丟嘍......“

李昭明一個箭步?jīng)_上前,把兒子拽到身后。他還沒開口,斜刺里忽傳來一聲輕咳。

“好個'物以稀為貴'。“

人群自動分開,露出個穿靛藍(lán)直裰的中年人。他腰間懸著戶房的木牌,手里捧著冊簿子,正似笑非笑地看著李華:“小娃娃,這話從哪學(xué)來的?“

李華眨眨眼:“《史記·貨殖列傳》說'物賤之征貴,貴之征賤',佛郎機人安東尼奧說這叫'供需之理'。“

書辦瞳孔一縮。他合上冊子,意味深長地看了眼李昭明:“令郎......不凡啊。“說罷轉(zhuǎn)身便走,腰間木牌晃蕩間,隱約露出個“韓“字。

當(dāng)夜,趙德財派來的潑皮剛摸到李家墻根,就被巡夜的更夫撞個正著。而三條街外的韓府書房里,韓明遠(yuǎn)正摩挲著一冊《幼學(xué)瓊林》,聽著書辦的匯報。

“......那孩子最后還說,'價踴則民反'。“

燭花“啪“地爆響。韓明遠(yuǎn)突然笑了:“倒是個做御史的料子。“他推開窗,夜風(fēng)送來打更聲,“明日,讓茶樓說書的聊聊城西私塾。“

書辦剛退下,管事匆匆進(jìn)來:“老爺,查清了,那孩子是李昭明之子,就是三年前抓周抓西洋筆的那個......“

韓明遠(yuǎn)執(zhí)筆的手微微一頓。硯臺里,墨汁映出他忽然恍惚的臉——三年前那句“不過巧合罷了“,此刻聽著竟有些可笑。

“老爺?“管事捧著茶盞輕聲喚道。

“備轎。“韓明遠(yuǎn)突然擱筆,“去城西私塾。“

管事一怔:“可今日不是休沐......“

“那孩子既通律法,又知商事,豈是尋常商賈之子?“韓明遠(yuǎn)撫過案上《幼學(xué)瓊林》,指尖在“養(yǎng)正“二字上停留,“去書坊,把這書的新刻本擺到李家布莊顯眼處。“

第三節(jié):

幾天后的夜晚,暴雨傾盆。李昭明冒雨關(guān)鋪板時,一本藍(lán)布封皮的《幼學(xué)瓊林》正端端正正擺在柜臺中央。書頁間夾著的字條被雨水洇濕,墨跡卻依然清晰:“城西韓氏私塾,束脩五兩,童蒙至舉業(yè)。“

“爹!“李華從里屋跑出來,懷里抱著本《大明律》,“趙家米行又漲價了!“

李昭明急忙將字條攥進(jìn)掌心。三日前兒子當(dāng)街揭穿趙德財摻沙抬價的事,已讓這奸商記恨在心。他蹲下身平視兒子:“華兒,明日爹帶你去個地方。“

“可是韓先生的私塾?“四歲的孩子眨著琥珀色的眼睛,“今早茶樓說書先生唱'城西韓塾出狀元'呢。“

李昭明心頭一震。

次日天未亮,布莊外就傳來“嘩啦“一聲——半扇門板被人潑了糞。蘇玉娘攥著帕子發(fā)抖:“昭明,這樣下去不行!今早華兒在院里背書,墻外竟有人扔進(jìn)條死狗!“

“聽說新來的韓大人......“李昭明盯著《幼學(xué)瓊林》燙金的“韓“字,“雖是翰林出身,束脩只要市價三成。“

玉娘猛地抬頭:“你忘了三年前抓周時那些士紳的嘴臉?“她急得扯住丈夫衣袖,“韓明遠(yuǎn)上月剛杖斃了個米商!“

“正因如此!“李昭明一拳砸在桌上,茶盞震得叮當(dāng)響,“那米商與趙德財是一路色!“

屋外忽然傳來童聲:“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玉娘聞聲怔住,終是抹著淚松了手。

第四節(jié):

晨霧彌漫的山道上,李昭明背著熟睡的兒子深一腳淺一腳地走著。暴雨沖垮了近道,他們不得不繞行五里山路。行至半途,李華突然醒了:“爹,是那兒嗎?“

霧中隱約露出灰墻一角。走近才知是座荒廢的土谷祠,卻聽祠后傳來讀書聲。循聲穿過竹林,白墻小院門楣上懸著榆木匾“養(yǎng)正齋“。

“站住!“兩個彪形大漢突然攔住去路。黑臉漢子晃著府衙腰牌冷笑:“韓先生今日閉門注經(jīng)!“

正僵持間,馬蹄聲驟至。四名佩刀衛(wèi)兵擁著書辦疾馳而來:“韓大人有令,不得阻攔求學(xué)者!“書辦目光在李華臉上停留片刻,“大人今早被急召議災(zāi)情,三日后午時再來吧。“

返程時山風(fēng)卷著碎雨,將“養(yǎng)正齋“的匾額吹得吱呀作響。李華仰頭問:“爹,他們是不是討厭商人?“

竹林深處,韓明遠(yuǎn)立于小樓窗前,手中《幼學(xué)瓊林》翻至“養(yǎng)正“一章。硯臺里新磨的墨汁映出他微揚的嘴角——三日前那個在米行前引經(jīng)據(jù)典的小小身影,此刻正在山道上漸行漸遠(yuǎn)。

“老爺,要派人護(hù)送么?“

“不必。“韓明遠(yuǎn)合上書卷,“讓茶樓明日改說'七顧茅廬'的故事。“

第五節(jié):

三日后,城西山道。這是第二次拜訪。

晨霧未散,李昭明牽著李華的手,踩著濕滑的石階往山上走。前日那場暴雨沖垮了半截山路,泥漿干涸后,在青石板上留下道道溝壑,像極了李昭明這幾日緊鎖的眉頭。

“爹,韓先生真的會見我們嗎?“李華仰頭問,琥珀色的眸子映著晨光。

李昭明攥緊兒子的小手,沒答話。昨夜布莊又遭人潑糞,門板上用血漆涂了個猙獰的“商“字。趙德財?shù)膱髲?fù)越來越明目張膽,私塾已是唯一的退路。

山路轉(zhuǎn)過一道彎,前方突然傳來“咔嚓“一聲脆響——

一個樵夫背著柴捆擋在路中央,斗笠壓得極低,粗布麻衣上沾滿山霧。他彎腰拾起折斷的枯枝,袖口露出半截竹牌,上面隱約刻著“養(yǎng)正“二字。

李昭明心頭一跳,剛要開口,那樵夫卻先冷笑一聲:“商賈之流,也配踏文教圣地?“

李華突然掙開父親的手,上前一步:“《論語》云:'有教無類'。“

樵夫猛地抬頭,斗笠下竟是一張儒雅面孔,唯有右頰一道疤平添幾分兇悍。他盯著李華,突然甩下柴捆:“既讀圣賢書,可會對句?“

不待應(yīng)答,沙啞的嗓音已劈空而來——“商門銅臭污筆墨!“

山風(fēng)驟停。李昭明掌心沁出冷汗,這上聯(lián)惡毒至極,分明是譏諷商人子弟玷污學(xué)問。

李華卻彎腰拾起一根樹枝,在泥地上劃出清秀字跡:“學(xué)海澄清有源流。“

樵夫瞳孔微縮。下聯(lián)不僅工整,更暗藏機鋒——“清流“既是自辯,又暗指朝廷清流黨。他忽然大笑,袖中竹牌“當(dāng)啷“落地,轉(zhuǎn)身便走。

“先生留步!“李昭明急追兩步,卻見那人身影已隱入霧中。地上只余那塊竹牌,背面刻著葡萄藤紋,與當(dāng)年抓周時素絹上的墨跡一模一樣。

午時,養(yǎng)正齋外。

烈日當(dāng)空,私塾大門緊鎖。李華踮腳從門縫窺視——庭院石桌上擺著未干的硯臺,半幅對聯(lián)墨跡淋漓:“世間清品至蘭極“。

“這是下聯(lián)。“李華輕聲道,“上聯(lián)該是'賢者虛懷與竹同'...“

話音未落,門內(nèi)突然傳來瓷器碎裂聲。一個蒼老嗓音怒喝:“滾出去!誰準(zhǔn)你動我的蘭草!“

李昭明渾身僵住。那分明是韓明遠(yuǎn)的聲音,卻比三日前更加暴怒。父子倆對視一眼,同時看向手中竹牌——葡萄紋在陽光下泛著詭異的紫光,像極了凝固的血漬。

歸途,暮色四合。

山腳下茶棚里,說書人正拍醒木:“話說劉玄德二顧茅廬,卻見諸葛均負(fù)鋤而歸...“

李華突然拽父親衣角:“爹,那樵夫袖中有墨香。“

遠(yuǎn)處山巔,韓明遠(yuǎn)立于古松下,手中《幼學(xué)瓊林》翻至“交友“一章。山風(fēng)卷起他腰間懸著的竹牌——正面刻“養(yǎng)正“,背面卻是新題的字:“與竹同“。

管事氣喘吁吁跑來:“老爺,那孩子對的下聯(lián)...“

“我知道。“韓明遠(yuǎn)撕下書頁折成紙船,“放話出去,三日后私塾辯經(jīng)。“

紙船順溪而下,溪水倒映著星空,宛如當(dāng)年李華抓周時打翻的墨池。

第六節(jié):

霜降前夜,李家宅院。

秋風(fēng)卷著枯葉撲打窗欞,燭火在李華床前搖曳不定。李昭明攥著濕透的帕子,第三次浸入銅盆。水已換過七回,可李華的額頭仍燙得嚇人。

“東街的郎中說……是邪風(fēng)入體。“蘇玉娘聲音發(fā)顫,將煎好的藥汁遞來,“可這燒怎就退不下去?“

藥碗里飄著幾片深紫色的葡萄葉——是春桃從后院老藤上摘的。三年前安東尼奧臨走時說過,這佛郎機葡萄能解熱毒。

李昭明扶起兒子,藥碗剛湊到唇邊,李華突然劇烈咳嗽,竟噴出一口鮮血。濺在素白中衣上,宛如當(dāng)年抓周時那幅十字墨痕。”

“華兒!“

“《羅馬……十二銅表法……》“李華雙目緊閉,嘴唇卻詭異地翕動,吐出拗口的異域詞匯,“侵權(quán)之訴……須有……四名證人……“

屋內(nèi)驟然死寂。春桃手中的藥勺“當(dāng)啷“落地,蘇玉娘驚恐地望向丈夫——這孩子從未接觸過番邦律法。

窗外更夫的梆子敲過三更。

夢境·前世記憶

李華看見自己站在二十一世紀(jì)的法庭上,西裝革履地辯護(hù):“根據(jù)供需曲線,米價暴漲必然導(dǎo)致……“

場景突然扭曲,化作韓明遠(yuǎn)手持戒尺的身影:“商賈之子,也敢妄議經(jīng)義?“

“我不是!“他想?yún)群埃瑓s發(fā)不出聲。

漫天紙頁飛舞,有《大明律》殘卷,有經(jīng)濟學(xué)論文,還有一頁泛黃的《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他拼命去抓,指尖剛觸到紙頁——“啊!“

李華猛然睜眼,發(fā)現(xiàn)父親正用浸了葡萄汁的帕子擦拭他胸口。那里不知何時浮現(xiàn)出淡紅色的十字紋,與周歲時額間的印記一模一樣。

“爹……韓先生……“他氣若游絲,“《茅屋歌》……安得廣廈……“

李昭明手一抖。這是三日前樵夫離去時,山間隱約飄來的詩句。

養(yǎng)正齋·同日寅時。

韓明遠(yuǎn)獨坐書房,面前攤著連夜謄抄的《李華米行辯詞》。硯臺里的墨結(jié)了冰,他卻渾然不覺,枯瘦的手指反復(fù)摩挲著“價踴則民反“五個字。

“老爺。“管事在門外輕喚,“已是辰時了……您說今日等那孩子……“

銅壺滴漏顯示,早已過了約定時辰。

韓明遠(yuǎn)突然抓起案頭名冊,將寫有“李華“的那頁撕得粉碎。紙屑飛揚中,他瞥見墻上掛的《風(fēng)雨歸舟圖》——那是二十年前自己中舉時,恩師所贈。

“商賈之子……終究難成大器。“

話音未落,一陣怪風(fēng)撞開窗戶,將畫軸“嘩啦“卷落。露出后面暗格里的一本《泰西水法》——書脊上,安東尼奧的葡萄紋藏書印清晰可見。

李家·三日后的黎明。

李華的高燒奇跡般退了。晨光中,他靠在床頭翻閱《九章算術(shù)》,忽然指著一頁道:“爹,這道'池方一丈'題,佛郎機人用圓規(guī)解得更快。“

春桃慌慌張張沖進(jìn)來:“老爺!門口有人放了這東西!“

那是個紫檀木匣,內(nèi)鋪錦緞,盛著三支老山參。匣底壓著張灑金箋,上書三個鐵畫銀鉤的字——孝可通天

李昭明盯著字跡出神——與《幼學(xué)瓊林》扉頁批注如出一轍。

窗外,晨鐘震落銀杏葉,驚起一群麻雀。其中一只藍(lán)胸脯的佛法僧鳥,徑直往西山飛去。

第七節(jié):

臘月初八,蘇州府街市

雪粒子簌簌砸在青石板上,李昭明裹緊棉袍,把李華往懷里又摟了摟。三日前收到的“韓氏拒商帖“還揣在袖中,粗劣的墨跡暈染開,像一團淤血——

“商賈賤業(yè),玷我門庭。若再糾纏,送官究治。“

落款赫然蓋著“養(yǎng)正齋主“的私印。

“爹,這帖子是假的。“李華突然開口,白汽在冷風(fēng)中凝結(jié),“韓先生若真要拒,不會用'賤業(yè)'這種市井粗話。“

李昭明苦笑。兒子說得在理,可今晨布莊又被潑了漆,門板上“商賊“二字刺得人眼疼。趙德財?shù)膱髲?fù)已從暗處擺到明面,他們等不起。

“讓開!讓開!“

一陣馬蹄聲驟至。人群驚慌散開,幾個差役揮舞著水火棍清道。李昭明急忙護(hù)住兒子退到墻根,卻見一頂青呢官轎在雪中迤邐而來——正是韓明遠(yuǎn)的轎子。

“韓大人!“李昭明突然沖出,雙手高舉那卷《辯商論》,“犬子有拙作呈覽!“

差役的棍子已兜頭劈下。

韓明遠(yuǎn)指尖一顫,茶盞傾翻,燙紅的指腹按在密信火漆上——那是今早張居正從京師送來的《清丈田畝疏》。轎外喧嚷聲中,他隱約聽見脆生生的童音:

“《大明會典》載:商籍子弟,許入府學(xué)!“轎簾忽被寒風(fēng)掀起一角。雪光里,他看見個裹著破棉襖的小童,正被差役揪著衣領(lǐng)提起。那孩子手中文稿紛飛,一頁恰好貼到轎窗上,秀挺的字跡力透紙背:

“管子曰:士農(nóng)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民也。今有司抑商如仇,豈圣人平天下之旨乎?“

韓明遠(yuǎn)瞳孔驟縮。這哪里是孩童口吻?分明是經(jīng)年老吏的奏疏筆法!

“住手。“

低沉的喝止驚得差役僵在原地。轎中遞出一只骨節(jié)分明的手,拈起那頁殘稿。青緞袖口掠過雪泥,竟不沾半點污漬。

韓明遠(yuǎn)指尖捏著的殘稿突然變得滾燙——那上面竟引用了《論貨幣貶值》的拉丁文原句,正是他年輕時在翰林院偷讀的禁書。

“這紅胡子老翁...“韓明遠(yuǎn)突然用葡萄牙語發(fā)問,“可說了'貨幣如血液'?“

李華眼睛一亮,脫口而出:“**Sanguis mercaturae**!(商業(yè)之血)“

轎簾“唰“地落下。韓明遠(yuǎn)攥緊袖中那本私藏的《薩拉曼卡學(xué)派選集》,封皮葡萄紋烙得他掌心發(fā)疼。二十年前,那個被燒死的佛郎機傳教士,臨終前說的正是這句話。

沒多久,在趙氏米行后院,傳來一股憤怒的聲音。

“廢物!“趙德財一腳踹翻報信的小廝,“韓明遠(yuǎn)竟收了那孽障的文章?“

賬房先生湊近耳語:“東家,不如把李小子那篇《辯商論》……“他比了個撕扯的手勢。

“蠢貨!“趙德財甩手一耳光,“要仿就仿韓明遠(yuǎn)的筆跡!“

他獰笑著鋪開宣紙。窗外,一個戴斗笠的糧販悄然離去,腰間露出半塊戶房令牌。

夜晚,養(yǎng)正齋里傳來一股摔東西的聲音。

韓明遠(yuǎn)將《辯商論》攤在案上,朱筆批注已寫滿眉批。突然,他抓過案頭《韓非子》狠狠一摔。

“好個'商通有無則國富'!“他盯著燭火自語,“連《貨殖列傳》都未必有此見地……“

管事慌張跑進(jìn):“老爺!剛收到密報,趙德財派人仿您筆跡……“

“我知道。“韓明遠(yuǎn)突然冷笑,“明日起,你在茶樓傳句話。“

他扯下一張灑金箋,寫下龍飛鳳舞的三個字。管事湊近一看,駭?shù)玫雇藘刹健?

“殺商者,斬。“

李家柴房·五更天。

李華被窸窣聲驚醒。月光下,一只藍(lán)胸脯的佛法僧鳥正啄擊窗欞,鳥喙叼著片殘紙。

紙上只有朱砂寫的一行小字:

“冬至辯經(jīng),攜圓規(guī)來。“

窗外積雪忽然“咯吱“一響。李華撲到窗前,只見個戴斗笠的背影消逝在街角,腰間令牌晃蕩——分明是白日那個“糧販“。

第八節(jié):

萬歷元年冬至,養(yǎng)正齋。

霜花在窗欞上蔓延,李華踩著滿地碎冰踏入私塾前院。冬至大如年,本該是闔家圍爐的日子,可養(yǎng)正齋的庭院里卻擠滿了青衿學(xué)子,呵出的白霧在寒風(fēng)中凝成一片低沉的云。

“瞧,商賈家的小犬來了。“

人群中傳來一聲嗤笑。李華緊了緊身上的棉袍——那是春桃連夜用舊袈裟改的,袖口還留著未拆的線頭。他抬頭望向檐下懸著的辯題木牌:

夷夏之辨:重農(nóng)抑商,固國之本也。“

“請商賈之子先述。“主座上的白發(fā)儒生敲響銅磬,故意將“商賈“二字咬得極重。

第一回合·義利之辯

“《孟子》曰:'王何必曰利?'“藍(lán)袍士子率先發(fā)難,“商賈重利輕義,豈非亂國之源?“

李華從袖中取出個黃銅圓規(guī)——正是韓明遠(yuǎn)密信中要求攜帶的。他在沙盤上畫了個完美圓弧:

“薩拉曼卡學(xué)派有言:'公平之價,乃買賣雙方自愿所定。'“圓規(guī)尖劃過《孟子》竹簡,“若按閣下所言,子貢貨殖以致富,為何孔子許其'億則屢中'?“

滿座嘩然。那士子漲紅了臉:“番邦邪說!“

“《鹽鐵論·本議》載:'農(nóng)商交易,以利本末。'“李華突然改用拉丁文背誦了一段,又迅速切回官話,“這是羅馬執(zhí)政官西塞羅所言,與桑弘羊之論異曲同工。“

簾幕后傳來瓷器碎裂聲。

第二回合·本末之爭

“縱然如此!“麻臉書生拍案而起,“《呂氏春秋》明載:'民舍本而事末則不令',商終是末業(yè)!“

李華將圓規(guī)往沙盤一插,正好立在“本“與“末“二字之間:“嘉靖年間,徽商輸糧九邊,換鹽引以活饑民——這是末業(yè)亂國,還是末業(yè)救國?“

他從懷中掏出一本手抄冊子:“這是家父經(jīng)商二十年的賬本。正德十五年,糧價每石三錢;嘉靖三十八年,倭亂導(dǎo)致糧價飆至二兩——“手指點在某頁血漬斑斑處,“而趙德財之流,正是在此時囤糧至每石五兩!“

寒風(fēng)突然卷起賬頁,露出夾著的《大明律》殘頁,上面用朱砂圈著“坐贓論“三字。

第三回合·夷夏之防

“巧言令色!“白發(fā)儒生終于親自下場,“爾引番邦學(xué)說,可知《春秋》大義在于'夷夏之防'?“

李華的圓規(guī)突然在沙盤上劃出個等邊三角:“亞里士多德《政治學(xué)》言:'城邦之治,在于平衡。'“他在三個角分標(biāo)“農(nóng)““工““商“,“若斬其一角——“

圓規(guī)猛地劃破“商“字,沙盤上的三角轟然崩塌。

滿堂死寂中,李華輕聲補充:“萬歷元年,佛郎機人歲購生絲三十萬斤。若斷商路,江南百萬織戶當(dāng)如何?“

“荒謬!“麻臉書生掀翻案幾,“你這是通夷!“

銅磬突然自鳴三聲。

幕后·韓明遠(yuǎn)的震撼

韓明遠(yuǎn)攥著簾幕的手青筋暴起。他腳邊躺著摔碎的茶盞,茶水正滲入那本翻開的《尼各馬可倫理學(xué)》——亞里士多德的著作,他偷偷研習(xí)了二十年。

“老爺……“管事捧著李華的賬本進(jìn)來,“那孩子竟將《大明律》與《羅馬法》條款并排批注……“

窗外飄來李華清亮的聲音:“《尚書·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貨。敢問'貨'字當(dāng)何解?“

韓明遠(yuǎn)突然拔出墻上掛的戒尺,“咔嚓“折成兩段。

終局·雪夜贈書

辯論持續(xù)到掌燈時分。當(dāng)李華拖著疲憊的步伐離開時,雪地上靜靜躺著一本《泰西水法》。扉頁題著八個鐵畫銀鉤的字——以夷證夏,其道不孤。“

落款處沒有名字,只蓋了個葡萄紋印章——與當(dāng)年抓周時素絹上的墨跡分毫不差。

遠(yuǎn)處鐘樓上,那只藍(lán)胸脯的佛法僧鳥振翅掠過冬至的滿月,喙里叼著一截折斷的戒尺。

第九節(jié):

山洪咆哮著沖垮木橋的瞬間,李昭明的身影在濁浪中一閃而沒。李華死死攥著斷裂的橋索,七歲孩童的手指被粗麻勒出血痕。

“爹——!“

驚雷炸響,吞沒了呼喊。三天前韓府送來的灑金箋還在懷中,墨跡被雨水暈開,“孝可通天“四字化作蜿蜒的黑蛇。李華突然撲向崖邊的野葡萄藤,嫩枝上的尖刺扎進(jìn)掌心,與周歲時抓周劃破的十字傷痕重疊。

三個時辰前.......

“這參湯帶著。“蘇玉娘將青瓷瓶塞進(jìn)包袱,“韓先生既送了參,今日必能相見。“

李昭明望著屋外如注的暴雨猶豫片刻,還是蹲下身給兒子系緊蓑衣:“待會兒過橋時抓緊爹的手。“

他們沒看見,遠(yuǎn)處茶棚里戴斗笠的糧販正對更夫比了個手勢——正是三日前在趙德財后院出現(xiàn)過的那個。

然而三時辰后的現(xiàn)在,在斷橋處。

李華將葡萄藤纏在崖邊老松上,藤蔓吱呀作響。前世記憶碎片突然閃現(xiàn):大學(xué)團建時的攀巖培訓(xùn)。他咬牙用《九章算術(shù)》里的結(jié)繩法系緊藤條,小小的身子墜入洪流。

濁浪中,李昭明卡在兩塊礁石間,額角的血染紅了一片水面。李華拼命伸手,卻見父親嘶吼著推開他:“去私塾!你的前程——“

一根斷椽當(dāng)頭砸來。

李華本能地旋身避讓,突然想起安東尼奧說過的“杠桿原理“。他踩住浮木借力一蕩,終于抓住父親衣帶。葡萄藤在此時“啪“地斷裂。

過了一會。

暴雨中,李華拖著昏迷的父親爬到高處。韓府參湯瓷瓶早已粉碎,他掰開父親緊咬的牙關(guān),將最后幾滴參液渡進(jìn)去。遠(yuǎn)處傳來養(yǎng)正齋的鐘聲——未時已過,韓明遠(yuǎn)最恨遲到。

“華兒……走……“李昭明突然抽搐著抓住他,“你的《辯商論》……“

李華望向云霧深處的私塾飛檐,又低頭看著父親青紫的面容。他慢慢解下腰間玉佩——上面刻著“學(xué)海澄源“,是上次辯論后韓府暗中送來的。

“啪!“

玉佩在山石上摔得粉碎。李華扯斷藤條編成擔(dān)架,七歲孩童竟爆發(fā)出驚人的力氣,拖著父親往山下醫(yī)館走去。

養(yǎng)正齋處,黃昏之時。

韓明遠(yuǎn)立在窗前,手中《泰西水法》的插圖頁正畫著杠桿圖示。管事冒雨沖進(jìn)來:“老爺!那孩子沒來,他爹落水重傷……“

“我知道。“韓明遠(yuǎn)突然將書按在案上,水墨暈染了威尼斯水城插圖,“派轎子去接,用我的金瘡藥。“

管事愕然:“可您說過,商賈……“

“去!“韓明遠(yuǎn)一拳捶在桌面,震得幾何儀器叮當(dāng)亂響。他轉(zhuǎn)身從暗格取出一卷畫,緩緩展開——正是當(dāng)年李華抓周時畫的十字葡萄紋。

窗外,那只藍(lán)胸脯的佛法僧鳥穿過雨幕,喙里叼著半截葡萄藤。

第十節(jié):

李昭明的腿傷終究是落下了病根。他拄著藤杖站在山道口,青布直裰下露出半截疤痕——像一條蜈蚣,自腳踝蜿蜒至膝。

“爹,您不必送我。“李華緊了緊肩上的包袱,里面裝著那本被血浸透又曬干的《辯商論》。

“七次了……“李昭明摩挲著杖頭的葡萄紋——正是兒子救他時用的那根藤條所制,“韓大人若再……“

山風(fēng)送來鐘聲,驚起一群麻雀。李華突然指向石階:“您看!“

青苔斑駁的臺階上,每隔七步便擺著一塊硯臺,墨汁畫出的箭頭指向云霧深處。

來到養(yǎng)正齋門前。

門廊下懸著道算題木牌,新刨的松木還帶著清香:

“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適與岸齊。問水深幾何?“——正是《九章算術(shù)》里的經(jīng)典題目。

李華蹲下身,從包袱取出韓府送過的黃銅圓規(guī)。當(dāng)規(guī)尖觸地時,他忽然怔住——青石板上布滿細(xì)微刻痕,組成一幅龐大的葡萄藤紋,與抓周時的素絹圖案完全一致。

“畫圓。“李昭明低聲道,“就像你救我那日說的杠桿之理。“

圓規(guī)在青石上劃出完美弧線時,私塾大門“吱呀“洞開。二十余名青衿學(xué)子魚貫而出,在院中排成《周禮》六藝之陣。

接下來,是堂前對峙。

韓明遠(yuǎn)端坐明倫堂,案頭擺著三樣物件:戒尺、歐幾里得《幾何原本》漢譯稿、一束干枯的葡萄藤。

“跪。“

蒼老的聲音像戒尺抽在青磚上。李華卻挺直脊背:“先生未著師服。“

滿堂嘩然。按禮,授業(yè)需著深衣幅巾,而韓明遠(yuǎn)此刻只穿素麻中單——這是守喪的打扮。

“好!好!“韓明遠(yuǎn)突然大笑,袖中抖出一卷斑駁竹簡,“《商君書》有云:'民弱國強,國強民弱。'你父子這般桀驁,可知老朽為何要收你?“

他猛地掀開《幾何原本》,扉頁赫然貼著李華四歲時在米行前的畫像,旁邊朱批:“此子類我。“

接下來,是終極試煉。

“解這題。“韓明遠(yuǎn)扔來一冊賬本,“用你的番邦算法。“

李華翻開泛黃的紙頁——竟是趙德財米行三十年的暗賬。他拾起葡萄藤蘸墨,在空白處列出一串佛郎機數(shù)字:

“嘉靖三十八年,蘇州府米價官定三錢,實售五兩,差額盡入趙家地窖。“他抬頭直視韓明遠(yuǎn),“學(xué)生不解,先生既知《幾何原本》,為何縱容此等勾當(dāng)?“

戒尺呼嘯而下,卻在觸及李華頭頂時陡然轉(zhuǎn)向——

“啪!“

韓明遠(yuǎn)竟將戒尺劈在自己左臂,骨裂聲驚飛檐下燕雀:“這一記,打老夫明知而故縱!“

血滴在《幾何原本》上,恰好染紅“公理“二字。

接下來,是師禮。

暮鼓聲中,韓明遠(yuǎn)從懷中取出半塊殘玉——正是李華摔碎的那枚“學(xué)海澄源“。

“今日始,你當(dāng)知何為'源'。“他親手將殘玉系回李華腰間,“明日卯時,帶圓規(guī)來學(xué)《周髀算經(jīng)》——用你所謂的歐幾里得法。“

當(dāng)父子倆走出山門時,夕陽將葡萄藤的影子拉得很長,宛如一柄橫貫古今的巨尺。

作者努力碼字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兴县| 龙井市| 台江县| 达拉特旗| 太和县| 宜黄县| 吉林市| 江达县| 泰宁县| 临江市| 黑山县| 台南市| 拉萨市| 麻栗坡县| 保德县| 出国| 甘洛县| 高唐县| 中卫市| 沁水县| 汝南县| 巴马| 夏津县| 胶南市| 中江县| 娱乐| 鹤壁市| 甘泉县| 抚顺市| 门头沟区| 阿拉善左旗| 临洮县| 承德县| 大同县| 新民市| 吉林市| 尼玛县| 永安市| 家居| 东方市| 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