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昭明往事:商海浮沉錄
- 虛君演義:萬歷年的社會變革游戲
- 悠慧羔士
- 3484字
- 2025-04-16 23:30:47
第一節:
我是李昭明。此刻望著懷中這個額帶十字紋的嬰孩,忽然覺得該把往事理一理——畢竟這孩子的來歷,怕是和那個佛郎機商人脫不了干系。
那年的雨啊,把蘇州學宮外的青磚地澆得像面銅鏡,照出多少讀書人的狼狽相。我從最后一名往前看,指甲在“李“字上摳出血絲——第五次童試,榜上依然沒有“李昭明“三個字。身后新科秀才們正在吟“春風得意馬蹄疾“,我卻想起離家時爹蹲在門檻上說的話:“昭明啊,咱李家祖墳沒冒青煙,考不上就回來守著二十畝水田。士農工商,再怎么說農也在商前頭。“
可爹沒見過應天府的布商怎么過日子。去年送考時,我親眼見著“瑞蚨祥“的東家下轎子——綾羅裹著的身板比縣太爺還氣派,小廝捧的琺瑯手爐,怕是抵得上我家三年收成。這世道,嘴上說著“重農抑商“,可城里米鋪的賬房先生,哪個不是綾羅綢緞裹著,比地里彎腰撅腚的佃戶體面?
正想著,一方素帕遞到眼前。抬頭就撞見蘇玉娘珍珠簪子的反光,晃得人眼花。這姑娘我認得,她爹和我爹吃醉酒訂過娃娃親——自然,得等我中秀才才算數。
“考不上秀才,你待如何?“她聲音輕得像柳絮。
我盯著她繡鞋幫上沾的泥點子:“做生意。“這話脫口而出,自己都嚇了一跳。
她忽然笑了:“我爹說商賈重利輕義。“
“《史記·貨殖列傳》云:'天下熙熙,皆為利來'。“我攥著濕透的考卷,“子貢不就是經商養著孔圣人周游列國?秦淮河上的歌姬尚知接濟落魄書生,難道比地里為三斗米逼死佃戶的'仁德君子'更不堪?“
這話說得刻薄了。可想起去年冬至,爹為收租逼得王老漢跳了井,轉頭卻給縣學捐了十石“積善糧“,我就惡心。
第二節:
那日與蘇玉娘分別后,我當真在閶門碼頭支起了菱角攤。頭一天,地痞趙三就踹翻了我的籮筐,青殼菱角滾進泥水里。“新來的要交孝敬錢!“他踩著我的秤桿獰笑。我蹲下去一顆顆撿,指甲縫里嵌滿河泥,忽然看見杏紅色的裙角——蘇玉娘不知何時來了,正蹲著幫我撿菱角。她鬢邊的珍珠步搖垂到我手背上,涼得像滴眼淚。
“用這個墊著。“她悄悄塞給我塊素絹,上面還帶著茉莉香。我按她說的,把大顆菱角包成“狀元包“,小顆的串成“連科及第“。可直到日落,只賣出七文錢——剛夠買兩個炊餅。那晚我蜷在碼頭貨棧的檐下,聽見更夫敲著梆子唱:“十年寒窗苦,不及販繒富......“
過了幾天,也就是落榜第五天傍晚,我正對著賣剩的菱角發愁,蘇玉娘突然出現在碼頭。她今天裙子上繡著葡萄紋。我不知道這是什么,但也沒有多問。
“算命瞎子說的彩虹橋。“我說道。三個月前那瞎子收了我爹二錢銀子,說我今年必中秀才,還會遇著穿紅衣的貴人。
暮色里,她忽然抓住我沾滿菱角汁的手:“我爹說...若你月入五兩...“話沒說完,丫鬟就來尋人了。她慌慌張張往我懷里塞了個油紙包,跑開時袖袋里掉出本《九章算術》——封皮上還沾著墨,顯見是剛抄的。我看著遠去的她,心里竟充滿了一股斗志。
第三節:
半個月后,我的菱角攤前居然有了回頭客。綢緞莊的伙計每次來買,都要挑繡著“蟾宮折桂“字樣的荷包裝——說是給他家趕考的小少爺討彩頭。我漸漸摸出門道:書生愛買“狀元包“,歌姬偏好“連理枝“的造型,連碼頭苦力也肯多掏一文錢,要我在菱角上刻個“力“字。有天收攤時,我發現素絹底下壓著塊碎銀——蘇玉娘來過了,卻不肯露面。
到第三個月,我已經能日賺百文。那日暴雨,我正收攤,忽見個紅發碧眼的佛郎機人蹲在貨堆旁,懷里抱著個銅星盤.......
后來我才知曉,他的名字叫安東尼奧,是這個地方的傳教士與商人。這佛郎機人天天蹲在岸邊擺弄銅星盤,被小孩扔石子也不惱。那日我筐里菱角賣剩大半,他倒用生硬的官話說:“李,你的貨,要分三等。“
他教我按個頭分裝,大顆的包成“狀元包“,小的串成“連科及第“——這紅毛鬼竟懂大明科舉!后來熟了他才說,他們那兒的耶穌會士,早把《四書》翻成了拉丁文。
“你們拜的菩薩,和我們的圣母,也許是一個。“有天暴雨,他邀我去教堂躲雨。彩玻璃透進來的光映著圣母像,我忽然想起蘇玉娘踮腳摘玉蘭的樣子。安東尼奧指著壁畫說:“瞧,耶穌也是木匠的兒子。“
那年臘月,應天府突然清查佛郎機商船。安東尼奧慌張跑來攤前,說他那船胡椒被官府扣了——原來禮部下了新札子,說西夷貨物需經市舶司抽分。“李,幫幫我。“他碧眼里全是血絲,“他們說我私販販貨。“
我把他藏在送菱角的驢車里,混過三山門的盤查。經過陡門橋時,他突然往我懷里塞了個銅十字架:“你們《論語》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我們卻說'誠實是通向上帝的橋'。“橋下漕船正經過,船工號子震得橋板發顫,他聲音卻格外清晰:“秤桿兩頭,一頭挑著貨物,一頭挑著靈魂。“
后來我才知道,那日搜檢的衙役里,有個是“瑞蚨祥“派來的——他們怕安東尼奧的西洋布搶了生意。我把十字架掛在賬房梁上,從此每筆記賬,墨跡都工整得像在抄《金剛經》。
那枚銅十字架在懷里揣了三日,終究沒敢戴出來。倒是蘇玉娘見了,用紅繩編了個絡子,讓我系在賬本上。“西洋人的菩薩也是菩薩,“她指尖靈巧地打著結,“能保佑賬目清明就好。“我低頭看她腕上戴的桃核小船——那是我用賣剩的菱角核刻的,粗糙得能劃傷皮膚,她卻日日戴著。
第四節:
轉眼入了梅雨季,連日的暴雨讓碼頭幾乎無人光顧。我縮在蘆席棚下,看著雨水在素絹上暈開一朵朵灰暗的花,像極了當年落榜時被雨水泡爛的考卷。忽然,雨幕里沖出一道杏紅色的身影——蘇玉娘撐著破油紙傘跑來,裙擺早已濕透,卻把懷里的布包護得嚴實。
“你瘋了嗎?“我急忙用身體擋住漏雨的棚角。
她喘著氣遞來布包:“炊餅,還熱著。“雨水順著她發梢滴在我手背上,比滾燙的炊餅還灼人。我想起算命瞎子說的“紅衣貴人“,喉頭一哽:“玉娘,我……“話到嘴邊,卻成了句傻話:“你的鞋濕了。“
她愣了一下,忽然笑了:“那你給我買雙新的?“
我攥緊她冰涼的手:“買,買十雙!“
她睫毛上掛著水珠,輕聲說:“傻子,我要那么多鞋做什么?“指尖在我掌心畫了個圈,“我只要你……“話未說完,遠處傳來丫鬟的呼喚。她慌慌張張抽回手,袖袋里掉出本手抄的《九章算術》——墨跡被雨水暈開,最后一頁卻工整畫著個T字賬,右邊寫著“誠信無價“。
第五節:
半年光景,我的菱角攤已在碼頭扎下根來。那些穿長衫的書生專挑“狀元包“,歌姬們愛買“連理枝“的樣式,就連碼頭扛活的苦力也肯多掏一文錢,要我在菱角上刻個“力“字。攢下的碎銀換成了一張張會票,薄得像蟬翼,卻比爹那二十畝水田的收成還壓手。
那日安東尼奧抱著個鎏金匣子來找我,路人都躲著走,嘴里念叨“紅毛鬼“。他也不惱,只神秘地掀開匣蓋——里頭躺著個精巧的自鳴鐘,齒輪咬合間發出“咔嗒“聲響。“李,這叫'時辰表'。“他碧眼里閃著光,“你們打更的梆子敲十下,它才走一格。“銅指針映著陽光,在我掌心投下一道金線,像極了當年學宮放榜時,朱砂名單上那道劃掉我名字的紅杠。
蘇家賬房的貓膩,是被這西洋記賬法揪出來的。那老賬房做了兩本賬,“天“字本記收入,“地“字本記支出,卻不知安東尼奧教的復式記賬里,天地原該嚴絲合縫。我當著蘇父的面,用炭筆在青石板上畫T字賬,左邊記著“臘月收絲五十匹“,右邊對應“付銀十二兩六錢“,差的那三錢銀子,正卡在賬房先生袖袋的夾層里。
“你小子……“蘇父手里的核桃咔咔響,“倒比那些酸秀才實在。“他瞇眼打量我掛在賬房的銅十字架,突然笑了:“聽說紅毛夷人做生意,最重'誠信'二字?“
第六節:
婚禮那日,我冠上串的玻璃珠,是安東尼奧用教堂彩窗碎片磨的。陽光穿過珠子,在玉娘蓋頭上投下七彩光斑。她的嫁衣下擺還縫著那塊素絹,只是原先的茉莉香已被葡萄紋蓋住——那是照著安東尼奧給的佛郎機圖樣繡的。拜堂時她掐我手心,珍珠蓋頭下的聲音帶著笑:“昭明哥,現在你可比秀才老爺風光。“
好景不長。玉娘懷胎五月時,朝廷突然嚴查番貨。碼頭上堆的松江棉布發了霉,湖州的生絲在倉里結成團。債主們堵在門口那夜,有個閩南口音的商人悄悄掀開包袱:“李掌柜,要倭緞么?“暗紅綢緞上金線繡的櫻花刺得人眼疼。玉娘突然按住我的手,她指尖冰涼:“這紋樣……我在《倭寇圖卷》上見過。“
安東尼奧被官府驅逐那日,將自鳴鐘塞給了我。“李,時間會證明一切。“他指著鐘面上羅馬數字的“Ⅶ“:“在我們家鄉,這是幸運數。“我望著他被押解的背影,突然想起陡門橋下那句“秤桿兩頭挑著靈魂“。
玉娘臨盆前夜,把當年那塊素絹塞進我手里。絹上多了幅歪扭的《坤輿萬國全圖》,墨線勾出???佛郎機商船正駛向應天府。“待君五兩時……“她氣息微弱,卻笑著補全了下半句:“與君共此生。“
“老爺?“春桃的聲音將我拽回現實。懷中的李華正抓著銅十字架玩耍,那藍胸佛法僧鳥突然飛落在搖車上,啄起一片葡萄紋碎布。晨光穿過教堂尖頂的十字架,在青石板上投下長長的影,像極了一桿秤——一頭墜著往昔,一頭翹起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