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準備強攻合陽縣
- 挑起亂世:從流民開始殺官造反
- 八荒神魔
- 2171字
- 2025-05-11 22:21:51
徐世蕃冷笑一聲:“趙大人這是危言聳聽!吳大人對陛下忠心耿耿,豈會做那等不忠不義之事?
倒是趙大人,整日里高談闊論,卻拿不出半點治國安邦之策,只會在這朝堂之上大放厥詞,混淆視聽!”
趙拱氣得渾身發抖:“徐世蕃,你休要血口噴人!當年宋朝童貫領軍,號稱百萬雄師。
卻在戰事緊要關頭,為了一己私利,故意拖延戰機,導致大好局勢盡毀。如今你推薦吳宗憲,安知不是存了同樣的心思?”
雙方你來我往,唇槍舌劍,各種典故信手拈來,相互譏諷,朝堂之上一片混亂。
最后雙方誰也說不過誰,一起安靜了下來,看向嘉靖。
嘉靖皇帝半闔的雙眼緩緩睜開,黯淡的龍目掃過殿內眾人,緩緩吐出一句:
“青牛馱經自西去,何須白鶴銜符來?”
這句話如同一顆石子投入深潭,在寂靜的朝堂激起層層漣漪。
徐嵩微微瞇起眼睛,渾濁的眼珠快速轉動;趙拱則輕撫胡須,眉頭擰成一個“川”字。
整個大殿落針可聞,唯有香爐中飄出的青煙裊裊上升,仿佛也在思索著圣意。
“陛下……”徐世蕃不愧是最懂圣心之人,剛要張口進言。
“當~”
一聲清脆的罄響,突然劃破寂靜。司禮監掌印太監黃錦尖著嗓子喊道:“退朝~”
官員們如夢初醒,雖然還有些迷惑,但還是紛紛跪地恭送圣駕。
待嘉靖皇帝的身影消失在珠簾之后,眾人仍不敢多言,各自懷揣著心事,腳步匆匆地退出大殿。
宮門外,趙拱負手而立,望著天邊的殘陽若有所思。李春芳湊上前來,壓低聲音道:
“肅卿兄,陛下這句乃是取自道家典故。青牛乃老子坐騎,暗指地方自行處理;白鶴銜符則是朝廷發兵之意。
陛下這是暗示,陜西之事讓布政司自行解決,無需調動其他地方大軍。
方才徐世蕃反應極快,剛要爭辯,卻被陛下斷然打斷。
依我看,陛下這是在敲打徐黨,忌憚他們手中的兵權啊。”
趙拱聞言撫掌大笑:“好個偷雞不成蝕把米!只是這陜西反賊的消息,徐黨怎會如此之快得知?”
李春芳沉吟片刻道:“今日早朝,新晉庶吉士李明玉上奏了此事。說來也巧,此人正是白水縣人士?!?
趙拱面色一沉,冷聲道:“若是此人與徐黨無關便罷;若是主動投靠,這等趨炎附勢之徒,留他在翰林院只會玷污清流名聲。
逸甫,你身為吏部右侍郎,七品小官的調動不過是舉手之勞。若是查明確有勾結,即刻將他外調!”
“卑職明白?!标愐郧谖⑽⒐?,眼中閃過一絲狠厲。
這李明玉今天一大早去嚴府的消息,自然是瞞不住人,趙拱等人也是立刻就知道了。
當夜,一紙調令便送到了他的府上:著李明玉即刻前往河南,任知縣一職。
~~~~
攻破澄城縣的次日清晨,晨曦微露,趙炳便率領著義軍鐵騎踏上征途,浩浩蕩蕩地朝著合陽縣進發。
澄城縣在縣令張斗耀的殘酷盤剝下,宛如一座深陷泥潭的孤城。
縣城內僅存六千余百姓,面黃肌瘦,衣衫襤褸;城外洛水河畔,流民如蟻,綿延數里,哀嚎聲此起彼伏。
這些飽受苦難的民眾聽聞義軍的義舉,紛紛加入隊伍。
待抵達合陽地界時,趙炳麾下的大軍已如滾雪球般,壯大至三萬人馬,旌旗蔽日,聲勢震天。
合陽縣令顯然早有防備,采取堅壁清野之策。城外村落十室九空,田地荒蕪,百姓盡皆遷入城內,緊閉城門,一副死守的架勢。
趙炳騎著高頭大馬,帶著一眾親兵和軍中核心將領,登上城郊的一處小山坡,俯瞰這座即將面臨戰火的城池。
合陽縣坐落在一片小型平原之上,西臨郃水,東倚黃河,宛如一顆鑲嵌在兩水之間的明珠。
城墻雖不算巍峨雄偉,卻也足有兩丈之高,城頭上旌旗飄揚,士兵們手持兵器,嚴陣以待,護城河波光粼粼,平添幾分肅殺之氣。
“大哥!”趙啟驅馬靠近,大聲稟報道:
“俺抓了幾個當地百姓審問,都說這合陽縣令梁志旭是個難得的好官!他從不濫發徭役,賦稅也輕,若不是這場天災,百姓們都能安居樂業!”
趙炳聞言,濃眉微蹙,眼中閃過一絲詫異。在這腐朽的大慶王朝,竟然還有如此清官,著實出乎他的意料。
但片刻之后,他神色一凜,沉聲道:“他是好官,難道我們就不攻城了?這縣里難道就沒有為非作歹的豪強?沒有身陷水火的百姓?
只不過這縣令清廉,倒是給我們攻城添了幾分麻煩。聚明,你在澄城縣多年,可有良策助我破城?”
牛金星神色凝重,沉思片刻后答道:“主公,這梁志旭生性迂腐固執,勸降怕是行不通。
而且他在合陽深得民心,想煽動內亂、里應外合,更是難如登天。依屬下之見,不如暫且繞開此城?”
趙炳沉吟良久,緩緩點頭:“可以繞開,但我們不能示弱,否則日后其他城池都會效仿。讓城內獻出五萬兩銀子,我們即刻退兵!”
牛金星面露苦色,無奈道:“主公有所不知,這梁志旭是個寧折不彎的性子,莫說五萬兩銀子,就算拿全城百姓的性命相逼,他也絕不會屈服!”
此言一出,眾人皆是一驚,面面相覷,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趙炳眼神一狠,咬牙道:“勸降不成,那就強攻!自起義以來,大小戰事我們經歷不少,但攻城之戰,這還是頭一回!”
這時,廖飛指著不遠處的黃河,提議道:“大河近在咫尺,我們何不掘開河道,引水灌城?如此一來,破城易如反掌!”
趙炳眉頭緊鎖,果斷搖頭:“不可!先不說引水灌城會傷及多少無辜百姓,單看這合陽縣地勢高于周邊,若掘開黃河,洪水倒灌,恐怕遭殃的反而是我們自己的軍營?!?
李巖也在一旁附和:“主公所言極是。我們義軍高舉義旗,替天行道,若用此等傷天害理的手段破城,必將失了民心,遭天下人唾棄!”
趙炳心中雖覺得戰爭本就不擇手段,但也深知如今義軍初起,根基未穩,一個好的名聲至關重要。
他遠眺合陽城墻,目光堅定,卻也透著幾分無奈。
又觀察許久,仍未想出更好的破城之策,只得帶領眾人返回軍營,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起攻城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