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機房的鐵皮柜門開啟時,鐵銹與樟腦丸混合的氣息洶涌而出,陳默不禁瞇起眼睛。他的指尖輕輕拂過 1998年生產的聯想主機,外殼上那“奔月”標志雖已褪色斑駁,卻如同一把鑰匙,瞬間打開了他記憶的閘門。回想起縣高中的微機室,那臺 386主機運轉時發出的嗡嗡聲,此刻竟比機房里轟鳴的空調聲更讓他感到安心,仿佛穿越時空,又回到了那個青澀卻充滿熱忱的年代。
趙建國抱著一摞教科書,倚在門框上,粉筆灰簌簌落在他磨得發白的袖口。這位鬢角已現白發的老教師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鏡,眼神中帶著一絲憂慮與期待:“器材室說這些老古董該當廢鐵賣了,可孩子們...”他頓了頓,轉身打開電腦顯示器,屏幕上赫然呈現出學生們用畫圖軟件繪制的“復古計算機博物館”,畫面里的主機箱旁,歪歪扭扭地寫著“陳叔叔的神奇盒子”幾個大字,字跡稚嫩卻滿含真誠。
陳默的第一堂課充滿了荒誕的張力。當那個穿著 AJ運動鞋、頭發染成栗色的男生指著軟驅插槽,滿臉疑惑地問道:“這是放 U盤的嗎?”陳默心中涌起一絲復雜的情緒,不知是驚訝于時代的變遷,還是感慨科技發展的迅速。而扎著雙馬尾、總愛眨著大眼睛的女生,則好奇地把 3.5英寸軟盤舉到燈光下,驚嘆道:“比我媽小時候的 CD還小!”教室里響起一陣輕輕的笑聲。直到陳默熟練地在 DOS系統下輸入命令,調出經典的俄羅斯方塊游戲,清脆的鍵盤敲擊聲在安靜的教室里回蕩,后排的小胖突然從座位上站起來,大聲喊道:“這比手機游戲難多了!”這一刻,陳默看到了學生們眼中閃爍的光芒,那是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與探索的渴望。
真正的轉機發生在修復老打印機的那天。當那臺老舊的針式打印機吐出帶孔的打印紙,邊緣的鏈輪齒瞬間勾起了陳默的回憶。2003年,他在大學幫系里打印成績單,用的正是這種打印機,那時紙邊的齒孔還曾劃破他的指尖,留下一道淺淺的疤痕。而此刻,學生們圍在打印機旁,目不轉睛地看著字符一行行在打印紙上生成,驚嘆聲此起彼伏,蓋過了打印機發出的咔嗒聲。“這就像魔法!”扎馬尾的女生眼睛發亮,小心翼翼地把軟盤放進陳默帶來的鐵皮盒,仿佛在珍藏一件稀世珍寶。
在教師辦公室里,趙建國正細心地泡著蒲公英茶,后勤主任卻皺著眉頭,滿臉不悅地看著手中的維修單:“老趙,這些老機器修起來比買新的還貴...”話還沒說完,陳默便遞上了自己的 U盤。U盤里,是他連夜整理的《舊系統維護手冊》,封面畫著一臺卡通風格的主機,旁邊還有女兒雨桐稚嫩的筆跡——“爸爸加油”。“您看這個庫存管理系統,”陳默調出 2005年的數據庫界面,認真地說道,“現在的云系統固然高效,但這些舊代碼里藏著最基礎的邏輯思維。”他指著屏幕上的 IF語句,想起上周在銀行駐場時,實習生面對嵌套循環時那迷茫的眼神,“就像學書法要先練楷書,編程也該知道算法最本真的樣子。”后勤主任的表情逐漸緩和,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最動人的場景出現在一個寧靜的黃昏。夕陽的余暉透過教室的窗欞,灑在圍在老主機旁的學生身上,為他們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芒。小胖正全神貫注地嘗試盲打 DIR命令,雙馬尾女生則拿著彩色粉筆,在黑板上認真地畫著流程圖,線條雖不規整,卻充滿了創意。趙建國悄悄拿出手機,拍下了這溫馨的一幕,并發給陳默,還附上了一句話:“你當年在宿舍教我們裝機的樣子,又回來了。”看著手機屏幕,陳默的眼眶不禁微微濕潤,仿佛又回到了那段充滿熱血與激情的大學時光。
那天回到家,雨桐蹦蹦跳跳地跑到玄關處,仰著小臉突然問道:“爸爸,你在學校修的電腦,是不是和我學習機里的小游戲一樣?”陳默蹲下身,看見女兒手里緊緊攥著一個軟盤——是趙建國送的紀念品,上面還貼著“雨桐專屬”的標簽。“比那個厲害多了,”他溫柔地摸著女兒的頭,笑著說,“那些電腦能記住爸爸年輕時候的樣子。”
深夜,陳默在修鞋攤前,看著父親戴著老花鏡,仔細研究學生送的賀卡:“默啊,這畫里的人是你?”卡片上,畫著穿著工裝的陳默,周圍環繞著老式顯示器、軟盤和打印機,儼然像個技術世界的老船長。母親則在一旁,戴著頂針,認真地縫補著陳默的工牌,還把女兒畫的小太陽別在藍色底紋上,嘴里念叨著:“當老師比坐辦公室強,你看雨桐最近總說爸爸會變魔術。”陳默看著這溫馨的一幕,心中滿是感動與欣慰。
手機突然震動起來,是趙建國發來的視頻。視頻里,鏡頭緩緩掃過煥然一新的機房,老主機旁貼著學生們手寫的標簽:“陳工程師的時光機”。那個穿 AJ的男生正在用 WPS寫日記,打印機吐出的紙頁邊緣,他還畫了個戴著安全帽的卡通形象——和陳默送外賣時戴的那頂一模一樣。看到這,陳默的嘴角不自覺地揚起了笑容。
深秋的夜風輕輕掀起教案紙,陳默低頭看著自己在備課筆記上寫下的話:“技術的傳承不是新舊更替,而是讓每個時代的智慧都能發光。”遠處傳來電動車的鳴笛聲,他下意識地摸了摸口袋里的軟盤,金屬外殼上的劃痕像極了掌心的紋路,記錄著 17年的職場風雨,也承載著此刻教室熒光屏里,那些年輕眼睛里閃爍的光。
第二天清晨,陽光灑在校園的跑道上,陳默把母親縫的工牌別在胸前,藍色底紋上的小太陽在晨光里格外醒目。路過銀行大廈時,LED屏還在循環播放著招聘廣告,上面“35歲以下優先”的字樣依舊刺眼,但他的步伐卻格外堅定。因為他知道,自己的目的地是中學機房——那里有更重要的使命,讓舊代碼里的溫度,傳遞給下一代,讓每個像他一樣的中年人懂得:所謂危機,不過是生命在提醒你,該換個方式,繼續閃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