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章 初入江東,一戰見真章

春寒料峭,天光微明。

林浩提著母親縫制的布包,踏上了進城的班車。他第一次離開南山鎮,不是為了逃難,而是為了機會。

江東市,對他來說,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車窗外,水泥樓、廣告牌、高速路,一切都讓他眼花繚亂。他的世界,從這一刻起,正在改變。

出版社位于江東市西城區的一棟老寫字樓里。

林浩站在“晨光文化出版中心”的門口,看著那塊略顯老舊的金字牌匾,心頭泛起一絲激動。

他穿著村里縫制的棉衣,鞋上還有點泥,但背脊筆直,眼神明亮。

前臺小姐顯然沒把他放在眼里:“你找誰?”

“我找杜編輯,他說讓我今天來送樣稿。”林浩把印刷好的幾篇作文小樣遞了上去。

小姐正準備敷衍過去,忽然杜編輯從里面走出來,一眼看到他,頓時驚喜地招手:“哎呀你來了,這就是林浩,報紙上那個寫‘紙上蒼生’的農村少年!”

這一下,前臺小姐神情微變,連忙起身讓座。

進了辦公室,杜編輯熱情地泡茶、遞餅干,說道:

“你這幾篇稿子我們社長看了,說很有煙火氣,比市里幾個所謂‘高才生’寫的那種空泛議論文強多了。”

林浩謙虛道:“我只是寫自己見過的事。”

杜編輯點頭:“這才難得。現在文壇寫農村的不是沒有,但寫得真、不浮夸的,太少了。”

正聊著,門忽然開了,一個人走進來,衣著講究,鼻梁架著一副金絲邊眼鏡,一開口就是諷刺:

“這就是你們說的‘農村寫手’?穿成這樣也敢進出版社?”

林浩看了他一眼,不卑不亢:“穿衣服不能代表寫作水平吧?”

“呵,”那人冷笑,“我可聽說你那幾篇文章不過是博取同情的低級寫法,只適合農村家長看,進不了大雅之堂。”

林浩沒出聲,他知道這種人最怕什么——事實。

杜編輯臉色不好看:“林浩是我們特邀新作者,趙謙你就別陰陽怪氣了。”

“趙謙”這名字林浩記住了。也許現在對方有資源,有話語權,但他不會永遠在下面仰望。

會議室里,一場臨時編輯討論會開始。

林浩第一次看到“出版業的規則”:

誰能進書單,誰能進教材附錄,誰的書能出城市宣傳——這一切都不是寫得好不好,而是誰有人脈、誰有操作手段。

他清楚地看到趙謙在背后推動,把一個空洞無物的“城市少年勵志集”強行頂上推薦位,而他的《紙上蒼生》卻被排在附錄欄目。

林浩沒有爭,但他記下了。

他不是來斗嘴的,而是來留下自己作品的。

會后,杜編輯把他叫到一邊,小聲說:

“你那幾篇我留檔了,先出小冊子,版稅按千字一元起步,銷量提成另計。雖然不高,但咱們可以邊試邊走。”

林浩點頭。他不是貪錢的人,但他明白,這是踏進城市的第一塊敲門磚。

回去的路上,他在市里新華書店門前站了很久。

他看著櫥窗里一本本厚重的“名人傳記”、“成功法則”,眼里浮現出前世曾看到的那些偽裝與虛偽。

“我要寫出真正的東西。寫活人、寫苦難、寫掙扎,也寫希望。”

這是他給自己的承諾。

而在江東市的另一頭,王長根正在一間私人會所里,與幾個老友飲茶。

“你那個林浩,名氣越炒越高了,不好搞吧?”有人笑問。

王長根冷哼:“一個農村娃,翻不出天。”

他說著,從手提包里取出幾張照片和幾封信——全是關于“林浩代寫申請書,收取傭金”的材料副本,還有一張村支部會議上他講話的舊照。

“這些東西,只要放給媒體,再帶一點‘輿論引導’……”

“你是想搞‘經濟欺詐’的方向?”那人問。

王長根笑了:“群眾最怕的不是黑,是假善。”

“他不是個榜樣么?我就讓他從‘榜樣’變‘騙子’。”

林浩卻全然不知,自己已在對方的謀劃中成為獵物。

他回到南山,剛進家門,就看見林母蹲在灶臺前,手背紅腫,臉色疲憊。

“怎么回事?”林浩趕忙扶她。

林母苦笑:“想給你包點肉餡餃子,鍋裂了,濺了點油。”

林浩心口發緊。

他低頭看著地上的破鐵鍋、舊灶臺,還有母親那雙粗糙的手。

“娘,等著。這世上我掙的第一筆稿費,就拿來給你換一整套新廚房。”

章末。

林浩把第一筆樣稿錢存入銀行,賬戶上第一次出現“¥3000”的數字。

而他,也在日記上寫下:

“這一世,我要用筆,寫下命運不該遺忘的名字,也寫下我該走的路。錢、權、名、仇……一步步,統統拿回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筠连县| 蓝田县| 凭祥市| 西乌| 衡水市| 阜城县| 白银市| 三原县| 黄冈市| 聊城市| 长治县| 女性| 叶城县| 紫金县| 康乐县| 宝兴县| 崇义县| 怀安县| 巩留县| 彭州市| 宁城县| 柳州市| 阳城县| 石门县| 康平县| 五莲县| 申扎县| 灵丘县| 宝应县| 凤冈县| 大竹县| 大英县| 西青区| 滦平县| 沙雅县| 佛教| 哈巴河县| 驻马店市| 安远县| 阳城县| 邯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