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章 風暴前夜,真正的戰局開始了

鎮上剛安靜沒兩天,就又起波瀾。

這一次,是“市報”下來了。

江東市青年通訊社的一位實習記者,突然到訪南山鎮,說是要采訪“青苗計劃”典型人物——林浩。

林母慌了:“浩子,這不會是又要整你吧?”

林浩卻并不驚慌,只是輕聲說:“沒事,是王長根請來的記者,他想用‘言辭’干掉我。”

母親不解:“言辭也能害人?”

林浩沒解釋。因為他知道,王長根在布局一個“紙上殺人”的大局。

市報記者姓秦,二十五六歲,一口標準普通話,戴著副眼鏡,看起來文弱書生。

他開門見山:“林浩同學,我聽說你用作文掙了不少錢,還在鎮里組織印刷,甚至有人說你是在‘借公益之名,謀私利’。你怎么看?”

一句話,刀子一樣。

林浩不緊不慢地遞上一杯水:“秦記者,我不知道這些是誰說的,但我只問一句——那些作文集,是不是幫助了學生?”

秦愣了一下,答:“這我……確實看到有不少好評。”

“那這些錢,我有沒有揣自己腰包?”

“……據我所知,好像都捐了?”

林浩點點頭,又笑:“那秦記者,如果你采訪我,是要報道事實,那我歡迎;可如果你是要寫個結論,再用我來拼湊內容……那這水,你還是別喝了,傷身。”

這一句話,直擊要害。

秦記者沉默良久,低聲道:“我……被人點了名,要對你做一篇‘反面典型’,否則實習期就過不去。”

林浩眼神一冷,問:“誰讓你來的?”

秦不說。

林浩卻已心中有數。

王長根,這是擺明了要用“市報”來徹底毀他名聲,讓他身敗名裂。

“你可以回去交差,但稿子,必須你自己寫,不能讓別人動筆。”

“我可以給你資料,但我要你的承諾——寫實,不添油加醋。”

秦看著眼前這個只有十七歲的少年,忽然羞愧難當,鄭重點頭。

兩天后,《江東青年》頭條刊出——

《他用一支筆,為鄉村點亮微光》

文章并未唱高調,而是真實記錄了林浩如何幫村小募集桌椅、策劃作文集、組織代寫補助計劃,還引用了幾個學生家長的留言:

“我們這輩子頭一回看到孩子主動去寫作文,不是為了分數,是為了跟林浩哥哥一樣有出息。”

文章發出后,引發江東教育圈熱議,一時間成為“青年榜樣”正面教材。

王長根氣得砸了杯子:“秦文澤那個廢物!連個孩子都搞不定!”

他身旁,一位陌生中年男人抿了口茶,冷冷道:

“林浩確實不簡單。但王主任,我這次來,是帶著‘項目’的。他要是擋了我們的事……那就不是‘稿子’能解決的問題了。”

林浩的名聲,一夜之間傳出鎮子。

而他的機會,也悄然降臨。

就在他家院子里,有個陌生男子找上門,自稱是城里一家文化印務公司的采購員,看到市報報道后,想請林浩提供一些“作文樣本”,幫他們策劃一套“初中寫作輔導教材”。

“你不用自己寫,我們出錢出人,你只要授權、參與審稿即可。”

林浩問:“多少錢?”

對方笑了:“初稿樣本費,每百篇三千,后續按版面提成。”

林浩心里一跳。

這是他人生第一筆真正意義上的版權收入!

他沒有馬上答應,而是拿出五篇文章樣本:“你拿去看看。如果能過初審,我們再談。”

夜里,他躺在炕上久久不能入睡。

這筆錢,可以給母親做新灶臺,修廚房,給家里添一臺電視機,甚至……讓妹妹不必再去外縣借宿讀書。

但他知道,更大的事還在后頭。

王長根不會輕易罷手。

而現在,他要比過去更冷靜。

第二天一早,他到鎮郵局寄出一封匿名信。

信件的抬頭寫著:“江東市紀委監察室”。

內容是一份詳細“情況反映”:

“王長根濫用職權,收受禮品回扣,安排親戚擔任青苗計劃‘志愿指導員’,其人品行不正,已引起群眾不滿……”

署名處只有一句話:

“來自一位曾被頂替的農村少年。”

章末。

林母終于做好了一件新棉衣。

她看著兒子,眼里滿是慈愛:“浩子,你現在不一樣了,娘聽鎮上人說,你都快成了‘電視人物’。”

林浩穿上那件灰藍色棉衣,仿佛穿上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娘,以后咱們家,絕不會再被人看不起。”

他望向窗外,陽光灑落,仿佛新的春天,正在悄然降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阳县| 西昌市| 榕江县| 宁晋县| 承德县| 赣榆县| 茌平县| 绥芬河市| 惠安县| 防城港市| 浦县| 洪泽县| 元江| 喀什市| 康定县| 高邮市| 思南县| 沂水县| 乌兰察布市| 安图县| 玉溪市| 湖北省| 湟中县| 信阳市| 永靖县| 黑山县| 思南县| 富宁县| 湟源县| 元氏县| 调兵山市| 资阳市| 佛教| 内黄县| 澄江县| 来宾市| 安新县| 稻城县| 剑阁县| 类乌齐县| 柳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