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醫學總會鴻蒙研究所的量子重生艙緩緩開啟,冷凝霧氣如瀑布般傾瀉而出。凌勐罅的手指在控制臺上懸停了三秒才按下終止鍵——這已經是第七次生命體征掃描,所有指標都顯示完美,但他仍無法相信眼前的事實。
霧氣散盡處,蘇瑤的睫毛輕輕顫動。她睜開眼的瞬間,實驗室的量子糾纏監測儀突然爆發出刺耳的警報聲。凌勐罅沖到艙邊,卻看見她虹膜深處流轉著奇異的銀藍色光暈,那是魂柱能量殘留的特征。
“歡迎回來。“他的聲音哽在喉嚨里,手指拂過她額角——那里本該有反向芯片的紋路,現在卻光滑如初。
蘇瑤的目光緩緩聚焦,嘴唇開合幾次才發出聲音:“我夢見......“話未說完便蹙起眉頭,仿佛有某種無形的屏障截斷了她的記憶傳輸。這個細微表情讓凌勐罅想起被困在量子門戶里的那個“蘇瑤“,胸腔頓時被冰冷的預感穿透。
“記憶重組需要時間。“白大褂上繡著太極圖案的女研究員走近,手中的平板顯示著不斷跳變的腦波圖譜,“她的海馬體里有37個記憶錨點,就像......“
“就像我的克隆體數量。“凌勐罅接過話頭,目光掃過蘇瑤后頸——那里新植入的生物芯片正泛著珍珠母的光澤,與鴻蒙研究所特有的青金色符文交相輝映。
窗外忽然掠過一道陰影。凌勐罅轉頭時,正好看見研究所穹頂的量子投影鐘顯示“戊寅年亥時三刻“——這個沿用千年的干支計時系統,此刻在夕陽中投下蛛網般的金色光紋,將整個病房分割成無數碎片化的時空。
蘇瑤就在這時抓住了他的手腕。她的指尖冰涼得不似活人,力道卻大得驚人:“照片......“她的瞳孔劇烈收縮,“那張1943年的合影里......“
凌勐罅反握住她的手,發現她掌心不知何時多了一道傷口——不是新傷,而是早已愈合的陳舊疤痕,形狀酷似魂柱的截面圖。這個傷痕在之前的身體上從未存在過。
“蘇女士的量子重組度達到99.7%。“太極研究員突然插話,平板電腦轉向他們,屏幕上跳動著“靈魂視界計劃“的青銅紋章,“所長邀請二位參加今晚的迎新茶會。“她意味深長地補充:“特別準備了云南千年古樹普洱。“
茶室的布置令人恍如隔世。凌勐罅數著腳下青磚的裂紋——正好三十七道,與墻上懸掛的《黃帝內經》靈樞篇竹簡數量相同。當第三十七片茶葉在紫砂壺中舒展時,屏風后轉出個穿麻布長衫的老者,左眼戴著嵌有八卦圖的單片鏡。
“老朽姓張,忝居研究所靈魂工程部主任。“他斟茶的手穩如磐石,茶湯卻在杯中自行旋轉成太極圖案,“蘇姑娘可知為何選中你參與'靈魂視界'?“
蘇瑤的茶杯突然出現蛛網狀裂紋。凌勐罅看見有銀藍色液體從她指縫滲出,竟與茶湯涇渭分明地相互排斥。
“因為我的記憶里......“她的聲音突然變成多重和聲,“藏著三十七個世界的入口。“
張主任的單片鏡閃過一道數據流。茶案中央的銅爐無火自燃,青煙凝成凌勐罅在照片里見過的日軍實驗室。不同的是,這次畫面中央多出一個水晶棺,里面沉睡的赫然是年輕時的蘇瑤,額頭上嵌著初代符咒芯片。
“靈魂置換技術的真相,遠比社會實驗宣傳的震撼。“張主任的鏡片映出凌勐罅驟變的表情,“我們要找回的是1945年被日軍銷毀的'佛骨'原型體——它現在就在......“
研究所的警報突然炸響。窗外,兩輪月亮不知何時已高懸夜空,較小的那輪表面浮現出林殳的面容。蘇瑤突然站起身,打翻的茶湯在宣紙上暈開成詭異的符咒形狀——正是魂柱上的往生咒文。
“她來了。“蘇瑤的聲音徹底變成量子門戶中的那個和聲,“來收取第38號實驗體。“
凌勐罅的太陽穴突突跳動。他這才發現茶室根本沒有電燈,所有光源都來自蘇瑤眼中越來越盛的銀藍光芒——那分明是正在蘇醒的魂柱能量。
張主任不慌不忙地抿了口茶:“所以茶會要提前結束了。二位請隨我去'視界艙',那里有你們想要的答案。“他掀開茶席,露出嵌在地板上的青銅羅盤——與鐘樓老住持那件法器一模一樣。
當月光完全變成藍色時,研究所的防量子沖擊罩發出了不堪重負的呻吟。凌勐罅最后看了一眼墻上的竹簡,發現那些所謂的《黃帝內經》文字,實則是用梵文書寫的量子佛經。
而蘇瑤已經站在視界艙門前,伸出的手掌心朝上——那里浮現出與照片中完全一致的日軍實驗室立體投影,只是這次能清晰看到,每個培養艙里漂浮的“凌勐罅“原型體,后頸都嵌著與她相同的青金色生物芯片。
蘇瑤的復活,堪稱醫學與靈魂研究領域的奇跡。這一切都得益于鴻蒙研究所那先進且神秘的靈魂修復與重塑技術。然而,復活后的蘇瑤,就像一個迷失在陌生世界的旅人,對周圍的一切既熟悉又陌生,仿佛還未完全適應這失而復得的現實。在凌勐罅溫柔的陪伴與安慰下,她那因恐懼而微微顫抖的身體逐漸平靜下來。
而此時,在研究所的另一間會議室里,一場關于靈魂的激烈探討正在進行。于永恒所長坐在會議桌的首位,他的目光平和而深邃,透著對知識的渴望與敬畏。坐在他周圍的,是科學界、哲學界以及宗教界的幾位權威人士——科學家杜大勇,哲學家陳先致、佛學家釋永歆、九宮山道長李不凡。
科學家杜大勇率先發言,他扶了扶鼻梁上的黑框眼鏡,神情嚴肅地說道:“關于‘靈魂’的科學研究,目前科學界的主流觀點依舊基于唯物主義框架。從現代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意識是大腦活動的產物,就像軟件運行在硬件之上。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任何實證能夠支持獨立于肉體的‘靈魂’存在。不過,在一些前沿研究中,科學家們試圖從不同角度去探索意識與生命的本質,其中不乏一些有趣的進展和激烈的爭議。”
“比如說,在意識研究領域,有整合信息理論,簡稱IIT,是由神經科學家朱利奧·托諾尼提出的。這個理論認為意識是大腦信息整合的產物,而且意識可能存在于不同復雜程度的系統中,甚至不限于生物體。打個比方,如果一個復雜的計算機系統能夠實現高度的信息整合,按照IIT的理論,它可能也具有某種程度的意識。然而,這個理論目前還停留在假設階段,尚未得到廣泛的驗證。”
“還有量子意識假說,這是由少數科學家如彭羅斯和哈梅羅夫提出的,他們認為意識可能與量子過程有關。他們設想在大腦的微管中存在著量子計算,從而產生了意識。但這個假說面臨著諸多質疑,主流物理學認為,大腦所處的環境溫暖、潮濕且充滿噪聲,這種環境不利于維持量子相干性,要知道,量子效應通常只在極低溫下才能穩定存在。而且,到目前為止,也沒有任何實驗能夠證明大腦中確實存在宏觀量子現象。”
“在瀕死體驗研究方面,一些研究記錄了瀕死患者在心臟停跳后仍具有清晰體驗的現象,比如所謂的‘出體體驗’。但對于這種現象的解釋,科學界存在很大的分歧。一部分人從生理學角度出發,認為這可能是由于缺氧、大腦異常放電或者內啡肽釋放導致的幻覺。像‘AWARE’項目,試圖通過在手術室天花板上隱藏圖像,讓瀕死體驗者在恢復后描述這些圖像,以此來驗證出體體驗的真實性,但最終并沒有獲得確鑿的證據。”
“另外,還有生物電磁場假說,少數理論認為生命體可能存在未知的電磁場或能量模式,甚至將其與意識聯系起來。但這類假設同樣缺乏實驗支持,主流科學界對此并不認可。以及延續性意識研究,像美國弗吉尼亞大學進行的‘轉世研究’,收集了一些兒童自稱擁有前世記憶的案例。然而,大多數科學家認為這些現象更可能是心理學上的虛構記憶或者單純的巧合,并未得到科學界的廣泛認可。”
“總的來說,科學目前只能研究可觀測的現象,而‘靈魂’通常被定義為非物質的存在,這無疑超出了實證科學的范疇。在哲學上,二元論主張心物分離,認為靈魂和肉體是兩個獨立的實體;而物理主義則堅信意識源于物質。這兩種觀點的爭論已經持續了很久,至今仍未停止。目前科學界的共識是,雖然現代神經科學表明意識、記憶、情緒等均與大腦活動直接相關,比如腦損傷會改變人的人格或記憶,但意識的本質,也就是所謂的‘硬問題’——為什么會有主觀體驗,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不過,當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質基礎上,而非超自然的解釋。這一領域需要更多嚴謹的研究,同時,我們也必須嚴格區分科學假設與哲學、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