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
李知蟬帶著青青走在西市街道上。
雖然西市貧瘠,但人流不少,街道兩旁的粥鋪,小攤,散發著食物本來的香氣。
這個時代調料少,早食多清淡,吃的都是食物本身味道。
李知蟬看了眼不遠處,餛飩攤上的老人。
一身破舊衣衫,縫著補丁。
餛飩攤主是一位中年男子,雖然粗布麻衣,卻沒什么補丁。
“餛飩來咯。”
攤主吆喝一聲,送上一碗餛飩,餛飩堆得老高,幾乎沒什么湯。
周邊其余客人,倒是正常混沌,湯水很足。
可周圍客人,卻無一有異議,似乎老人的餛飩,本就該這么多。
老人也看見了李知蟬,呵呵笑道:“郎君,若不嫌棄,不如與老朽分食?”
“多謝老丈了,行者厚顏。”
李知蟬順勢在他對面坐下。
攤主見怪不怪,端了一碗湯水來。
老人將餛飩撥弄大部分到了李知蟬碗中:“人老了,吃不了多少,有勞郎君分攤。”
“明明是受你恩惠,倒是成了行者幫老丈的忙了。”李知蟬輕笑。
“行者?”老人聞言,道:“是離開云安,遠行么?”
“游覽山水,以腳步丈量大地的旅者,久聞云安繁花,所以來看看。”李知蟬道。
“那行者不該來集市,應該去西湖,或者東市,那里才是云安繁花之地。”老人道:“行者在此徘徊三日,可是不知東市和西湖方向?”
“初到云安,確實不知,老丈是見行者三日清晨,不食不飲,才出聲邀請?”李知蟬道。
老人笑了笑,道:“倒也不是,只是一個人吃飯,有些乏味,有人同食,老頭子內心也多了幾分生氣。”
“巧了,行者游覽山水,唯有青鳥相伴,倒也覺得少了一份人氣。”
李知蟬吃下一顆餛飩:“菌子、肉油,簡單的組合,卻是鮮美。”
“行者能嘗出是什么菌子么?”一直未出聲的攤主道。
李知蟬道:“我于山中見過,一種白如雪,質韌而脆,口感鮮嫩;一種質柔而軟,口感綿軟,適合老人。”
攤主豎起大拇指:“行者厲害。”
老人聞言起身向著攤主作揖:“勞煩攤主費心了。”
他已年邁,牙口不好,這兩種菌子,一種鮮嫩,一種綿軟,正適合他食用。
“趙大人莫要如此,您的恩情,小的還不完呢。”攤主連忙還禮。
這位老人,正是趙為民。
趙為民坐下,繼續吃著餛飩,每一口都細細品味很久,吃的很認真。
李知蟬同樣很認真,和老人一起,連帶著湯湯水水,吃了個干凈。
“行者,老朽正要去西湖,可愿同行?”趙為民道。
“有勞老丈了。”李知蟬笑著應下。
不得不說,和趙為民相處,極為舒服。
明明是他分吃了餛飩,可在趙為民這里,成了幫忙。
他想見識云安城繁花,初來不知路,趙為民卻提出自己正好要去西湖。
東市雖然熱鬧,但正值清晨,已經吃過餛飩,去西湖散步正好。
一老一少,穿過街道,向郊外而去。
西湖是赤河的分支,赤河源自于北方,流向東海。
相傳赤河的水源,赤紅如血,但是否真是如此,李知蟬不清楚,他未曾去看過。
西湖水質偏綠,不如西江水清。
湖面上,不見漁船,倒是有一艘艘畫舫,有琴音,琵琶,各種樂器之聲。
畫舫上,有貴公子,錦衣少爺,折扇翩翩,意氣風發。
偶爾有身著薄紗的女子,從畫舫走出,迎風舞上幾下,便能贏得滿堂喝彩,吸引富商權貴登船。
西湖邊已經聚集了不少人,他們都遠遠眺望著。
趙為民介紹道:“這便是西湖了,風景甚好,湖風吹來,涼爽宜人。”
“景色不錯,老丈莫帶行者登那畫舫便好。”李知蟬道。
“老朽可不會帶你去,那畫舫不是什么正經地,登上一次,最低也要十兩銀子。”趙為民道。
“那還帶行者來此?”
“老朽還能提前告知行者,若是行者孤身前來,誤登畫風,豈不是耗了錢財?”
“老丈多慮了,行者沒銀子,上不了畫舫。”
“行者垂釣否?”趙為民問道。
“清風不燥,垂釣正好,西湖可垂釣?”李知蟬道。
“那望月樓附近可垂釣,但魚兒要賣給望月樓。”
趙為民帶著他在湖邊行走,來到湖邊一座九層酒樓。
酒樓外面,有十余人垂釣。
一位青衣中年,見到趙為民,連忙起身相迎:“趙大人。”
“吳掌柜,今兒收什么魚?”趙為民道:“這位是行者,與我一同垂釣。”
“今日只收過一尺的魚,若能釣得三云魚,一尺百文。”吳掌柜說著,令人取來兩根魚竿。
所謂青云,是赤河獨有的一種魚,共有三類,一類青云,象征青云直上,官員最為喜愛。
二類黃云,象征魚中貴族,平民不可食。
三類白云,象征淡雅靜謐,品性高潔。
聽聞趙為民介紹,李知蟬并不驚訝,人總是喜歡討個彩頭。
兩人拋竿,坐在一起垂釣,李知蟬聊起山林風景:“西江水清,白鯪魚鮮美,老丈若有閑暇,可去西江走走,嘗一嘗白鯪魚。”
“若有機會,會去的。”趙為民笑道:“行者去過多少地方?”
“行者走過的山林很多,但基本都叫不出名字來。”
李知蟬道:“倒是可以講講,山中風景,有趣的獸類。”
“老朽可要多聽聽,城外的景色,已經許多年不曾見過了。”趙為民喜道。
李知蟬輕笑,緩緩講述,他走過的風景,見過的獸類,當然,并未提到精靈。
趙為民向往山林隱士的生活,可他做不了隱士。
能聽聞外面的山水美景,也算是有了慰藉。
就當,自己去過吧。
趙為民垂釣技術,顯然和他是一個層次的。
兩人從清晨坐到接近午時,別說三云魚,就連一條普通的魚兒,也不曾咬鉤。
倒是其余垂釣的人,幾乎都有收獲,只是沒達到望月樓要求,放回了水中。
李知蟬看了一眼,西湖中并無精怪,國運雖然頹喪,精怪們也不敢冒著生命危險來嘗試。
“行者不必失望,吳掌柜很好說話,明日再來便是。”趙為民道。
“容行者想想,可能是魚餌不對。”
李知蟬略一沉吟,正要取魚鉤,一縷紅白光輝,一閃而過。
一條三尺大魚,暈暈乎乎地游了過來,一口咬住了魚餌。
李知蟬抬頭看了一眼,望月樓上,袁親賢正面帶笑容地看著他。
“行者,上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