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弘化郡治所巖綠已經算是一座有著歷史底蘊的古城。
其建城史可追溯到北魏神麚四年(431年),彼時便已設縣。歷經變遷,到原本西魏大統十二年(546年),這里成為了弘化郡的治所。
巖綠城規模不算宏大,布局卻是緊湊有序。
城墻環繞,雖比不上那些雄偉壯觀的大都市城墻,但也堅實厚重,在防御外敵上起著關鍵作用。
城內道路縱橫交錯,主道寬闊,可供車馬并行。
待到第二天早上,邵勛一行人終究還是進城了。
他們也不知道這次事件的根由,但毫無疑問,駐扎在易守難攻的巖綠城內,要比駐扎在外面好的多。
庾湘然率五千多人抵達巖綠城南時,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郡學與城隍廟。
他們最終入駐的地方便是郡學東側的演武場——一片長百丈、寬五十步的夯土空地,曾是地方駐軍演練騎射的所在,如今被騰了出來,大軍一進,雖然地方寬敞,但總顯得有些雜亂,此相對照下,北側一座三開間的青磚望樓就賞心悅目多了。
“此處東接驛道,騾馬車隊可直接駛入;西臨護城河支流,取水便利。”有經驗的楊威為大家指出了此地優劣。
“這地方確實比預想的寬敞。”
庾澄慶帶著幾人登上望樓,遠眺城垣。
演武場中央已立起中軍大旗,旗下兵卒正用馬車圍擋出轅門,東側空地上,伙夫已經開始了工作。
鄭韓旅帥抱臂道:“此處雖寬敞,但出口終究還是有些閉塞,若是敵軍堵住出口,盡情射箭,我們就慘了。”
“呵,在自己的城里哪里來的敵軍?”庾澄慶搖搖頭。
“這可不一定啊……”邵勛在一旁默默支持了一波鄭韓。
這塊地方駐軍確實可以稱得上不錯,
只是如何不錯卻也是要看形勢。
此時,這座并不能稱之為多大的城里,還駐扎著其他部隊,一部分原守城軍,剩下的都是周邊各城增援過來的。
進城路上,雖然百姓生活依舊,但肅殺的氛圍卻也是凝重的很。
城外并沒有敵軍,那他們為何都被調了過來呢?
讓他們駐扎在這個“困獸之地”是不是有著其他政治因素亦或是“防范”?
“邵勛,勿要多慮,稽胡人再厲害也不可能殺進城內,還像上次那樣突襲我軍。”庾澄慶拍了拍邵勛的肩膀。
他還以為邵勛是為當日遇襲的兄弟所悲。
邵勛悄然低頭,到了此刻,他覺得庾旅帥確實不適合當一位統帥。
這嗅覺也太不敏感了。
也不知道庾湘然會不會召集中下層武官議事,若是會,還是讓楊威亦或是鄭韓去比較好,庾旅帥還是太吃操作了。
……
又是雨天,淅淅瀝瀝的小雨,讓剛駐扎進演武場的兄弟們……一部分兄弟們非常不爽。
下的慢,排的就慢,濕漉漉的,還得站崗。
不需要站崗的兄弟則是樂呵呵看著兄弟站崗。
邵勛看著天際間陰沉灰蒙蒙的天色,心情沒來由地復雜和沉重。
就在剛剛,庾湘然召集中下層武將議事了。
在邵勛巧言令說下,成功讓鄭韓去當了回代表。
把鄭旅帥感動的不要不要的,
看著天空不斷滴落的水滴,
邵勛不禁猜測,一會鄭韓帶回來的會是什么消息。
聚攏重兵,駐守一城,
沒有危險的話,那就是要打擊某個目標。
可是打擊目標的話,他們為什么會在路上被伏擊?
有人透露了他們的行軍消息,并讓那支騎兵提前到地方埋伏。
所以要打的是稽胡?
發起此次攻勢的人中有人通敵?
其實還有一個可能,大家要一起造反,但這可能太低了。
“嗨,這雨下的還真是巧。”楊威冒著雨從外面趕了回來。
“怎么?一大早就不見你,莫不是在此有什么相好?”邵勛笑著問。
“哈,那倒沒有,我去觀察了一下城東和城北的兄弟。”
“如何?”邵勛問。
“都是一臉懵,也不知道這次是個怎么章程。”
“跟著上級一路來增援,不過他們路上倒沒被伏擊。”
“實力怎么樣?”邵勛繼續問。
“都是附近抽出來的守軍,有時間不上戰場了,大抵稱不上精兵。”楊威想了想,給出了自己的判斷。
前幾年和偽齊的爭斗屢戰屢敗,他們的防線一縮再縮,最近幾年好不容易穩住了,但不可避免的內圍將士產生懈怠。
若說國家境內哪支軍最能打,出了長安天子直轄的一支,就是邊防各地的守軍了。
目前城內貨真價實的邊防軍估計沒多少,他們這支應該已經算是優等生了。
這么一想,不管是什么原因,他們都是應該被拉攏的。
不過打一個稽胡應該用不到這么大動作,
怕不是剛崛起的突厥。
仔細想想,好像也只有這個原因。
但突厥少說能拉出十萬騎兵,什么人敢這么大膽的挑起戰端。
“楊將軍覺得接下來我們去向何方?”邵勛問楊威。
“想那么多作甚,無非聽命行事罷了。”
抬頭望天的楊威突然這么說了一句。
邵勛微微一愣,是啊,他又能怎么辦呢?
身在基層,根本無法左右大人物們的決定,他只需要在任務下達的時候,盡力去立功,然后獲得升遷便是了。
想這么多完全是沒用的。
“不過可以肯定不是要對稽胡動手了。”楊威又說。
“小小稽胡,不值得調動這么多人。”
“就是不知道我軍為何會在半路遭遇伏擊,若是不打稽胡,這個仇就說不定什么時候才能報了。”
邵勛亦是點點頭,
若是打突厥,那誰知道要打多久,隔壁的齊會不會趁亂偷襲,這誰也說不準,
而且按照歷史走向,南邊的陳霸先估計要也快要稱帝了。
陳國一建立,勢必會影響局勢。
此時的“外交策略”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不管怎么看,此時也應該是以穩為主。
并沒有等太久
第一次開會的鄭韓便冒雨回來了,
嗯……劉金刀冒雨,他給鄭韓打著傘。
“哈,原來是五原郡王到了。”鄭韓一見面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