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4月 15號
- 生活一二瑣事
- 風中飛不動的鳥兒
- 1065字
- 2025-04-15 18:15:18
我握著方向盤,后視鏡里映出西湖文化廣場的霓虹光斑。手機發出清脆的提示音時,我正在啃最后一口梅干菜燒餅。訂單顯示乘客要去安吉竹海,備注欄寫著:“帶活體樣品,需后備箱恒溫。“
到達上車點時,穿米色亞麻裙的女人正踮腳往行道樹上綁什么東西。她手腕上的智能手環在暮色里泛著幽藍的光,AR眼鏡片上映出跳動的數據流。“這是給流浪貓的定位喂食器。“她轉頭解釋,細碎劉海被晚風揚起,“算法會根據貓群活動軌跡自動補糧。“
后座很快被各種古怪儀器占據。保溫箱里的鐵皮石斛苗在補光燈下舒展嫩芽,丈夫周明遠調試著便攜式光譜儀,屏幕上的葉綠素含量曲線像起伏的青山。妻子林悅摘掉AR眼鏡,露出眼下一圈淡青,“我是自由插畫師,這些都是創作素材。“
導航引導我們駛上余杭高架,夕陽正從阿里園區玻璃幕墻上滑落。林悅的指尖在空中劃出淡金色軌跡,云端工作室的全息投影在車廂鋪開。她的最新訂單是繪制AR童話繪本,“昨晚剛給丹麥客戶直播了螢火蟲作畫過程。“
周明遠打開話匣子時,我們正經過他經營的生態茶園。他掏出手機展示監控畫面:無人機在茶壟間穿梭,傳感器上的露珠折射出虹彩。“以前收茶青要翻三座山,現在茶農戴著智能手環采茶,數據直通炒茶車間的AI溫控系統。“
車載電臺突然插播突發新聞,某直播基地因流量造假被查。林悅關掉投影輕嘆:“上周有MCN機構找我打造虛擬偶像,說只要授權面部數據就能躺著收錢。“她撫摸著保溫箱的觀察窗,“可我還是喜歡親手培育這些會呼吸的生命。“
導航突然發出異常警報,原本清晰的路線圖扭曲成亂碼。我們被困在盤山公路的某個彎道,月光照亮前方褪色的路牌——“云上村 2km“。沒有4G信號的深山老村里,七十歲的王阿婆用柴火灶給我們煮筍干面,她孫女的華為手表正在雞窩旁充電。
暴雨在凌晨兩點突襲,山洪沖斷了返程的路。我們蜷縮在漏雨的村委會辦公室,手機閃光燈在墻上拼湊出破碎的光斑。林悅忽然笑出聲,指著信號格旁的小字:“中國移動祝您生日快樂。“原來這天是她三十歲生辰。
晨霧中出現救援車燈光時,我們正在用應急電源給石斛苗續命。林悅把AR眼鏡架在阿婆鼻梁上,老人對著突然綻放的虛擬花海發出驚嘆。返程路上,我看見她修改了繪本結局:機械蝴蝶落在真花上,鱗翅折射出露珠的微光。
---
**接下來我們將重點呈現三個陌生人在信號中斷的深山中,如何重新建立真實聯結的過程。這段經歷將揭示數字時代最珍貴的寶藏——那些無法被量化的溫度與意外**。
“您有新的順風車訂單。“導航恢復時,林悅的智能手環突然震動。后視鏡里,周明遠正往阿婆的竹籃里塞物聯網探頭,老人別在衣襟上的老年機閃爍著綠光。
保溫箱里,石斛苗新抽的嫩芽穿透了保鮮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