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修心性終得道妙
- 西游:從五指山山神開始
- i胡言亂語
- 2200字
- 2025-04-16 18:59:56
岳求真再一睜眼,眼前又是熟悉場景。
仿佛剛剛?cè)肷綄は桑輲熧n名都是繁華一夢,此時不過夢醒。
但是他在心中感念,卻又能感應(yīng)到一處神秘所在,只要他心念微動,便能再入其中。
祖師揮手之間,便能讓他來去自如,實在是神通廣大。
他依稀記得前世有些觀點,說是“靈臺”、“方寸”指的都是心。
所謂“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便是心中世界,不過一片幻象罷了。
但他在靈臺方寸山中感應(yīng)地脈,卻又是實實在在,真真切切的仙山。
只能說他如今見識尚淺,看不懂祖師神通。
而祖師說他時機未到,還需經(jīng)歷些歷練,讓他做些修行。
他雖然心中對大道期盼,但也知道急切不得。
如今他雖在大道之外,但有祖師這個先行者為他指路。
他要做的便是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修行,積跬步以至千里,匯小流而成江海。
雖是道阻且長,但他終有一日能見大道。
如此,岳求真便遁往山下,開始每日修行。
往地脈處行水磨工夫,于山脈之上修清心凈法。
閑時即尋些凡間草木,種在山脈之上,以恢復(fù)五行山的生態(tài)。
每隔七日,祖師便召他入三星洞,與他講經(jīng)論道,教他通讀經(jīng)典。
雖未曾教他修行之道,卻讓他心境愈發(fā)圓滿。
這種節(jié)奏,讓他想起前世高三時,每日也是忙碌,扎身于題海之中。
頗有另一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節(jié)奏感。
當(dāng)他完全沉浸在這種修行中時,時間流逝都變得模糊了。
轉(zhuǎn)眼之間,五行山上便是花開花謝,草枯草又生。
如今,已經(jīng)是滿山綠色,看不到黃土,即使是巖石峭壁之上,也是爬滿綠苔。
這一日,岳求真如往常一樣入得方寸山三星洞中,正準(zhǔn)備焚香聽道。
卻聽祖師問道:
“虎兒,我且問你,你隨我修行多少時了?”
岳求真拜道:
“弟子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靜心修行,未曾在意時間流逝。”
“只記得在后山采了五次靈桃,也回五行山種得一山桃樹,如今桃花滿山,甚是美麗?!?
祖師頷首道:
“那山喚作爛桃山,你師兄在山上時常采桃充饑,只可惜桃山依舊人卻變。”
“你既然采了五次桃,想來便是五年了?!?
“為師五年不曾傳你道法,你可怨我?”
岳求真拜首道:
“弟子怎會怨祖師,祖師不辭辛苦,每七日便與我一人講經(jīng),使我明白道理,已是恩比再造?!?
“弟子自知根基淺薄,大道難求,祖師教我靜心,必有深意?!?
“況且弟子只求金丹大道,若是祖師只是隨意便傳我一二旁門,弟子才覺得虧了呢?!?
祖師從童子手中拿起戒尺,輕輕打在岳求真虎頭上:
“你個虎兒,倒是會說些胡話了,看來修心有些長進(jìn),如今清心口訣念得如何?”
岳求真這五年間對于修煉談不上多上心,只當(dāng)日常。
但是心境修行卻是未曾放松,不曾耽擱過。
【功法:菩提清心訣(大成)】
【進(jìn)度:(566/800)】
【效用: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明鏡本清凈,何處染塵埃?!?
岳求真頷首答道:“已是心如明鏡,不染塵埃矣?!?
祖師贊道:“五年修行,心如明鏡,你心常靜矣,虎兒果有大才?!?
“如此根基,可為金丹道基矣?!?
“你今有緣,我亦喜說。你進(jìn)前來,仔細(xì)聽之,當(dāng)傳你金丹之妙道也?!?
岳求真走上前去,叩首拜謝,洗耳用心傾聽。
菩提祖師頷首道:
“欲行金丹,難關(guān)重重。今把要訣與你說,望你是關(guān)關(guān)難過關(guān)關(guān)過。”
“拴心猿、鎖意馬,先定心神方入道。
煉金公,請木母,調(diào)和精神有道基。
黃婆居中三家見,五行合一金丹成?!?
“你可聽得明白?”
岳求真聞得道妙,心中如撥云見月。
他這些時日,常聽祖師講經(jīng),對道家典故已是爛熟于心,此時大約能聽懂。
所謂心猿,意馬,指的乃是心神,若是不受控,便使人雜念叢生,阻礙修行。
金公對應(yīng)人體“精氣”象征先天之炁,說的乃是“煉精化炁”。
木母對應(yīng)人體“元神”象征先天之神,說的乃是“煉炁化神”。
黃婆屬土對應(yīng)人體“意念”象征后天之意,土居中央,為調(diào)和五行之樞紐,故稱“黃婆”(媒婆)。
其作用是調(diào)和金公(精)與木母(神),促成“三家相見”(精、氣、神合一)。
如此“三家相見”以致“五行合一”方能修成金丹。
如此看來,便是修成“三家五行”便是八個難關(guān),當(dāng)真是難關(guān)重重。
若是將初來時的他換來聽,便是這金丹道妙擺在眼前,他也是只能如人無手,雖至寶山,終無所得。
岳求真只感祖師恩情深厚,誨人不倦。
他聽到祖師發(fā)問,便開口說道;
“祖師憐憫,弟子聽了大概,粗略懂了?!?
“修金丹大道,須先拴心猿、鎖意馬,弟子尚不知心猿意馬何在,煩請祖師指點?!?
祖師舉起戒尺點在岳求真額頭上,唱道: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岳求真不解,他知心猿意馬皆是他又非他,祖師教他求人不如求己,但他又怎知何處去尋?
祖師將戒尺遞與童子,拿起拂塵,笑道:
“覺真你且回去,慢慢參悟,金丹大道向來艱難,去罷?!?
“拜別祖師。”
待岳求真離開,童子伺候祖師入了靜室,按耐不住,忍不住道:
“當(dāng)初悟空師弟七年修心,三年便練成金丹,學(xué)得一身本領(lǐng)?!?
“祖師,覺真師弟何時可以入道,何時能成金丹?”
祖師搖頭道:
“我亦不知,金丹大道,別人雖能助得,終究還是須靠自身?!?
“悟空天生神圣,出世便是三五合一,覺真卻是凡胎肉身,入道卻是艱難?!?
童子點頭應(yīng)道:
“哦,就如那人間俚語‘先胖不算胖,后胖壓倒炕’。悟空師弟是先易后難,覺真師弟是先難后易?!?
祖師笑罵道:
“哪里學(xué)得怪話,倒也不算錯,個人機緣不同,修行若是為了攀比賣弄,遲早有那道消身隕之厄?!?
童子搖頭晃腦道:
“覺真師弟教我的,他說此語雖然算不得文雅,但卻是合‘話糙理不糙’之理?!?
“他還說甚么‘他強任他強,清風(fēng)拂山崗’,亦是有道理?!?
“祖師,覺真師弟懂得道理真多。”
祖師拿起戒尺,敲在童子腦門上,笑著訓(xùn)斥道:
“我看是你心不清凈,想要出山撒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