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皇城司(1)
- 家父王安石
- 九品上卿
- 2054字
- 2025-05-31 14:27:14
王宅門前,聚集了一群讀書人,正在熱情地叫喊著什么。
“叔明叔明你最強,叔明叔明你最棒!”
“世間可以失去所有,唯獨不能失去哥哥!”
“腳踢李白,拳打杜甫,叔明哥哥你值得所有!”
“哥哥掉一滴淚,全世界都對不起他!”
瘋狂程度,不亞于今日的追星粉絲。導致王家現在根本沒人敢出門,生怕門一開,這些狂熱的儒生們,會一擁而進,對王方做出什么不好的舉動來。
王方也很無奈,誰知道男粉也如此瘋狂?!
“兒啊,既然做了官,就要收拾起以前的頑性,規規矩矩地,知不知道?”
吳大娘子一面親自給王方系腰帶,一面苦口婆心說道。
“哎呀,知道了,娘,您都嘮叨一早晨了。”
王方說著,看著鏡子里穿著皇城司官服的自己,劍眉星目點絳唇,墨色緊身束衣,修襯的寬肩窄腰大長腿,挎著腰刀,威風凜凜,氣宇軒昂。這走出去,回頭率不得百分之一千?
“臭小子。”
吳大娘子拍了他一下。
“娘是擔心你啊,你本就是個新人,又當了個班長,底下怎么也有十來個人,他們若是不服你,你脾氣又爆,不懂得退讓,又生事可怎么好?咱們家才消停了幾天,可經不起折騰啊。”
王方冷冷道。
“不服我自然讓他服我,我是長官,還能聽他們的去。”
春桃上前,手里抱著一罐藥膏,請王方坐下,自己輕輕給他往臉上傷口涂抹著。
王方倒也老實,任由她擺弄,主要是眼睛一個勁兒盯著春桃胸前若隱若現的一抹雪白的緣故。
吳大娘子看了春桃一眼,神情有些微妙,雖然明面上是官家恩典,送了個宮女來伺候兒子,但其中深意,誰不知道,卻也無可奈何,只能接受,換官家一個心安了。
“我爹呢?怎么一早晨沒有看見他?”
“一大早就進宮了,咱們家蒙了官家這么大的恩典,可不得好好謝謝官家。”
“嗯……”
王方若有所思。
“恐怕還得說些別的事情。”
王方心里清楚,他被關在宮里的那段時間,如果沒有老爹,呂惠卿他們在前朝跟司馬光那些人僵持,就憑自己在宮里點了一把火,是絕對不可能化險為夷的,甚至還可能被司馬光借著這件事倒打一耙。
簡單說來正是因為老爹與趙頊在前朝罷了很多的官,才扭轉了事情的風向,而自己不過是在這團火馬上要點起來的時候,助了一陣風,讓這火燒得更猛更旺了些。
而現在,這把火,還沒有燒到一個人。
最后的一個敵人。
下人進來說,車馬備好了,但門外人太多,只能從后面廚子走的小門出去了。
“總這么在這兒也不是個辦法啊。”
吳大娘子嘆道,她現在可是整日懸心,生怕王家又被逮著什么錯處。
“還是讓人把那些人都趕走吧。”
“趕走干什么。”
王方卻不這樣想。
朝中三分之二的人都是舊黨,新黨誠可謂是勢單力孤。
而作為穿越來本身具有天眼優勢的王方,在他看來,王安石失敗的最重要的原因,其實還是新黨自身的問題。
王安石太急了!
急到沒有看清坐在龍椅上的皇帝,之所以發動變法,歸根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急到也沒有看清,他用的那些人,到底是不是真的可以用。而不管你是個什么立場,中立都不行,比如蘇軾,只要你反對變法,那你就是新政的敵人,就要打壓你!
這就不可避免的把維新變成了黨爭,蘇軾在元豐年間被整的有多慘不必多說。而一整個黨派,或者說行政機構,竟然自上到下,從王安石到他的整個班子,竟然都是保持著這樣一種對外態度,不失敗還有可能嗎?
王方深知,挽救大宋朝,必須從根開始。
從思想開始。
上層要有將蛋糕重新分配的決心,下層要有能夠重新分配的力量。
“今天十七……去告訴他們,本月底我將在大相國寺開一場講座,如果諸位肯賞臉,就請三十那天,大相國寺一會。”
王方對下人說道。
下人應聲去了,王方收拾停當之后,也要去皇城司上任了。
今天是他第一天上班。
而皇城司的名聲又是一向不好,里面的人也一向以逢迎上意為繼任,很多人都像極了王方中學時代的班長,老師眼中的小棉襖,同學眼中的小混蛋。
這些人能活下去而不被百萬臣工們打死,靠的就是皇帝的恩寵,爭風吃醋,不亞于后宮妃子的宮斗。
王方以無限盛寵入皇城司,難保不會成為一些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怕是有好一場麻煩正等著他呢。
——
皇城司原名武德司,衙署在開封左承軒門內,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代后唐時期,以伶官史彥瓊得寵幸,為武德使,逢迎御前,專管監督各司衙門,做皇帝耳目,以及肅衛宮禁。臣工多受其害。
武德司這個名字,一直用到宋太宗時期。在宋太宗之前,武德司的職權范圍是遍布全國的,跟明朝的錦衣衛比起來,武德司僅僅是沒有司法權而已,但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跟皇帝打小報告,然后讓皇帝來司法。
畢竟天高皇帝遠,皇帝坐在京城,底下發生了什么事情他又不知道,武德司說什么,他就信什么。因此官員們深受其害,司馬光更是接二連三上疏痛斥武德司(此時已經成為皇城司),只知一昧逢迎上意,弄得朝廷人心惶惶,祈求皇帝能夠罷免皇城司,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由于沒有司法權,這也成了他們的一個短板,在還叫武德司的時候,他們在四川,甚至被當地官員給綁起來毒打一頓,并群起上書給太宗皇帝,不滿他身為皇帝,卻不信任百萬臣僚,只信任這些狐假虎威的鷹犬。最后事情鬧得太大,太宗皇帝趙光義,這才不得不把武德司改名為皇城司,將權力縮小到京城之內。
饒是如此,皇城司烏煙瘴氣的風氣,依舊沒有改變分毫,搞內斗,使絆子,栽贓陷害爭權奪利,該怎么著還是怎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