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二年春正月,長安天工監的鍛鐵坊內火星四濺。蘇寒握著新制的“貞觀犁“模型,犁鏵處的弧度正是崔明薇根據《齊民要術》改良的“魯班曲“,忽然聽見東側作坊傳來歡呼聲——安小容帶著波斯匠人,終于攻克了水力鍛鐵機的齒輪耐磨問題。
“蘇少監,“王玄策匆匆趕來,手中捧著染血的加急文書,“突厥細作混進關中,在匠人坊投放鼠疫桿菌,河東鹽池的匠人病倒了三成!“
蘇寒的算籌在掌心捏出凹痕,忽然想起赤瑪倫從邏些城送來的吐蕃藥草。他立刻指向觀星院:“讓匠人用雷丸粉和雪蓮花熬制藥膏,另外——“他展開《千金方》批注,“把神火銃的槍管改造成蒸汽消毒器,用沸水熏蒸匠人坊?!?
太極宮的甘露殿里,李世民正在批閱《匠籍考成法》,案頭擺著各地呈報的匠人傷亡名單?!暗钕?,“蘇寒推門而入,手中托著蒸汽消毒器的銅制模型,“臣請旨,將匠人納入太醫署編制,每個作坊配三名醫匠?!?
李世民的袖珍銃在硯臺上敲出火星:“準奏。另外——“他忽然壓低聲音,“朕收到密報,江南士族借鼠疫之名,準備聯合突厥余部封鎖江淮漕運。“
蘇寒點頭,從懷中取出崔明薇連夜繪制的《江南水網圖》:“臣已讓崔匠正帶著神火營南下,用改良的'龍舟銃'控制運河關鍵節點。這種銃船吃水淺,船首的紅衣炮能旋轉三百六十度?!?
三日后,江淮運河的邗溝段,崔明薇站在龍舟銃的甲板上,看著前方的士族船隊升起狼頭旗。她腰間的銀梭發出輕響,這是匠人之間的攻擊信號?!伴_炮!“她的令旗揮下,船首的紅衣炮噴出火舌,第一發炮彈就打斷了敵方旗艦的桅桿。
士族船隊的首領站在船頭,看著唐軍船只的炮口轉動如飛,忽然想起去年在長安米市看見的天工監精鹽——原來那些雪白的鹽粒背后,是這樣的鋼鐵巨獸。他剛要下令撤退,兩側的蘆葦蕩里又沖出數艘龍舟銃,船舷上的火焰紋徽記在春水映照著,像極了燃燒的烙鐵。
長安的匠人醫院里,蘇寒正在調試蒸汽消毒器。波斯匠人帶來的琉璃管派上了用場,透明的管道能清楚看見沸水產生的蒸汽如何殺滅病菌。“蘇少監,“病愈的河東匠人捧著新制的鹽鏟跪下,“是您和殿下給了咱們第二條命?!?
蘇寒扶起匠人,看著他手中的鹽鏟——鏟柄處刻著小小的“工“字,與李世民袖珍銃上的“貞觀“二字遙相呼應。他忽然明白,當匠人不再是門閥的私產,而成為國家的基石,任何瘟疫與封鎖,都不過是爐火中的火星。
太極宮的早朝,李世民舉起從士族船隊繳獲的密信:“諸位愛卿,這封信里寫著'斷匠人者斷唐之臂'。“他忽然指向殿外,“但朕要告訴你們,唐之臂不是某家某姓,是天下所有能握錘頭、會用算籌的匠人!“
殿中門閥重臣臉色鐵青,忽然看見殿外走進一隊特殊的“匠人儀仗“——崔明薇帶著各族匠人代表,手中捧著改良的農具、兵器,甚至還有能測地震的候風儀模型?!氨菹?,“崔明薇跪下,“匠人懇請設立'百工科舉',讓手藝也能入朝為官?!?
李世民大笑,聲震殿瓦:“好!從今天起,天工監設'匠科',分鍛鐵、制器、算學三科,合格者授八品官階?!八鋈豢聪蛱K寒,“先生,就由你擔任第一任匠科博士。“
貞觀二年的春風里,長安朱雀大街豎起了高大的“匠人碑“,上面刻著所有在鼠疫中病倒的匠人姓名。蘇寒站在碑前,看著崔明薇正在教孩子們辨認阿拉伯數字,忽然聽見遠處傳來駝鈴聲——安小容的商隊回來了,馬車上載著波斯的琉璃、吐蕃的牦牛筋,還有大食匠人求購神火銃的文書。
“蘇博士,“安小容的粟特語里帶著笑意,“大食人說,他們的哈里發想見見能讓鐵水聽話的東方匠人?!?
蘇寒接過文書,看見上面用阿拉伯文寫著“愿以三千里沙漠硝石,換天工監的蒸汽消毒法“。他忽然想起在碎葉城的那個冬夜,李世民說過的“讓匠人的爐火照亮世界“。此刻,手中的算籌與文書上的文字重疊,他忽然明白,所謂貞觀盛世,從來不是一人一帝的獨角戲,而是千萬匠人在各自的爐火前,用錘頭與算籌,共同敲打出的時代交響。
是夜,李世民微服來到天工監,看著匠人在新落成的匠科學堂里研習《天工開物》?!跋壬?,“他忽然指著窗外的匠人碑,“朕夢見李靖在碑前下馬,說匠人之火,可鍛乾坤。“
蘇寒望著爐火中飛濺的火星,忽然笑道:“殿下,匠人鍛的不是乾坤,是讓乾坤更溫暖的人間?!八赶蛘谡{試候風儀的崔明薇,“就像崔匠正說的,當每個匠人都能在自己的名字前刻上'唐'字,便是真正的貞觀之治?!?
貞觀二年的第一個滿月,天工監的鍛鐵坊依然燈火通明。蘇寒摸了摸腕上的吐蕃銀鐲,忽然聽見遠處傳來整齊的錘音——那是匠人在為即將出征的神火營打造新的兵器,也是在為這個剛剛誕生的盛世,鍛造最堅實的根基。他知道,在這個夜晚,在大唐的每一個角落,都有無數像崔明薇、安小容、赤瑪倫這樣的匠人,在用不同的語言、相同的熱忱,編織著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而他,有幸成為這個時代最熾熱的火種之一。
當更夫敲響子時的梆子,蘇寒看著匠人碑上的火星與天上的星斗交相輝映,忽然明白,歷史的巨輪從來不是由帝王將相單獨推動,而是由無數個在爐火前揮汗的匠人、在算籌前沉思的智者、在戰場上舉銃的士卒,共同組成的鋼鐵洪流。而他們此刻所鍛造的,不僅是兵器與農具,更是一個讓后世仰望的,屬于匠人的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