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和平飯店
- 從滿倉A股開始成為資本
- 辣條鯊手
- 2159字
- 2025-05-04 00:01:50
入夜時分,繁華驟現(xiàn)。
常言道,白天的滬都,屬于每一個奮斗的打工人,而到了晚上,滬都只有出租屋屬于打工人。
這是因為夜晚的滬都,空氣都彌漫著金錢味,如果你有錢,它才是那個紙醉金迷的魔都,夜夜笙歌的十里洋場。
HP區(qū),外灘與金陵路的交界口,這里坐落著一座極為特殊,更是滬都標(biāo)志性的建筑——和平飯店。
和平飯店北樓原名華懋飯店,建于1929年,南樓原為匯中飯店,1908年建成。
1956年,匯中飯店和華懋飯店合并,改名為和平飯店。
在舊時代的滬都,據(jù)說哪怕你捅破了天,只要進到和平飯店,黑白兩道的人都不敢動你,可見其幕后老板的實力。
來到21世紀后,和平飯店已經(jīng)褪去了往日榮光,但它依舊是滬都旅游的必去打卡點。
當(dāng)炭灰色寶馬M3停在和平飯店的停車場入口,身著西裝革履,腳踩鱷魚皮鞋,手戴勞力士,社會精英氣息拉滿的陶宇昂拿出一張百元大鈔,向停車場門童招了招手。
門童穿著也很正式,同樣穿著西裝西褲,年齡不大,約摸17到19歲,個子大概在1米72左右。
對方小跑靠近,低眉詢問道:“先生需要代泊車是嗎?”
“嗯,把車停好,然后把鑰匙送到06號九霄廳包廂。”
“好的先生。”
門童接過鈔票,放進口袋。
能在酒店停車場當(dāng)門童的,還是和平飯店門童,那都是踩著無數(shù)競爭者贏來的崗位。
一般來說,酒店門童的日薪不會低于300元,如果出手闊綽的大客戶,一天賺幾千都不是問題。
除了酒店門童賺錢外,高爾夫的球童同樣賺錢。
兩者賺錢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圍繞著富豪群體,他們花錢是真的不眨眼。
“下車吧師弟。”
陶宇昂看向副駕駛的張揚,他沒有再稱呼張揚為“張揚師弟”,而是直接喊師弟二字,這可以拉近兩人的距離。
“好。”張揚解開安全帶,先是用后視鏡看了眼后方,然后再緩慢打開車門下車。
哪怕在滬都讀書四年,和平飯店他真沒來過。
這是因為張揚家里條件只能算中規(guī)中矩,父親是出租車司機,母親則是經(jīng)營了一家小賣部,兩人一個月大概有個7000元的營收凈利潤。
如果在縣城的話,算得上中等偏上水平。
可要是放在滬都,一個家庭才7000元收入,妥妥的貧困戶!
張揚當(dāng)初選擇投資學(xué)專業(yè),是聽燕京來的高中班主任說,這個社會,乃至全世界的錢都在金融領(lǐng)域,如果在金融領(lǐng)域有所建樹,保底都能跨越階級。
也是自那起,張揚就立志,不僅他自己要走出大山,還要帶著父母走出大山。
……
兩人來到和平飯店北樓,它的建筑風(fēng)格是哥特式,樓高77米,共11層,以海拔77米的綠色銅護套屋頂為最大特色,外墻采用花崗巖石塊砌成。
“兩位先生晚上好,請問有預(yù)約嗎?”見有人走近,門口負責(zé)接待的門童微笑詢問。
“06號九霄廳包廂,陶宇昂。”
陶宇昂說出信息。
“稍等。”
對方拿出對講機,詢問前臺是否有預(yù)約。
滬都做為華國江河匯聚之地,和平飯店更是全國游客來到滬都的首選打卡點,如果要吃飯的話,需要電話提前預(yù)約。
等待片刻,門童做了個請的手勢,微笑道:“陶先生,歡迎您光臨和平飯店,這邊請。”
隨后,他推開門,領(lǐng)著陶宇昂和張揚來到包廂。
九霄廳位于11層,是和平飯店最高的樓層,包廂沒有刻板印象里的金碧輝煌,布局以簡奢為主,空間大約有四十來平,巨大的旋轉(zhuǎn)餐桌,能夠容納二三十人吃飯。
很顯然。
陶宇昂是有事相求。
張揚看著偌大個包廂,就他們兩個人吃飯,他隨即看向陶宇昂道:“就我們兩個人的話,會不會有些鋪張浪費?”
“都是小錢。”
陶宇昂擺了擺手。
在入夜后,九霄廳包廂的訂臺費要899元,這還不算點餐的費用,它之所以貴,是因為有獨屬的陽臺區(qū)域,可以俯瞰東方明珠,感受它的夜景之美。
“兩位要吃點什么?”負責(zé)點餐的經(jīng)理走了進來,因為是九霄廳包廂,點餐都是經(jīng)理親自接待。
張揚可不是初出茅廬的小子,并不急著點餐道:“我們先看看菜單,你先去忙吧。”
“有事可以直接按鈴。”
經(jīng)理微笑示意。
隨后,他離開了包廂,并關(guān)上了隔音包廂沒讓你。
“師兄你就直說吧,找我到底什么事,不然這頓飯,我可不敢吃。”張揚擺明態(tài)度。
吃人嘴軟,拿人手短,他可不會不知道這個道理。
見張揚這樣說了,陶宇昂干脆也不拐彎抹角,一五一十地把李振銳要培養(yǎng)他的事情說出。
“事情就是這樣。”
不等張揚開口,陶宇昂又說道:“所以我想買斷你的市場研報,價格你隨便開。”
“原來是這樣。”
張揚恍然大悟。
李振銳把張揚制作的市場研報,誤認為是陶宇昂做的,要捧他當(dāng)明星基金經(jīng)理,現(xiàn)在這頓飯就是談買斷事宜。
但張揚卻搖了搖頭,直接拒絕道:“抱歉師兄,我的市場研報并不支持買斷制,因為我已經(jīng)積攢了一批訂閱用戶,還做了市場推廣,希望你能理解。”
他一直在貼吧分享交易思路,就是想要建立起研報訂閱群體,給自己提供穩(wěn)定收入來源。
假設(shè)一個月研報訂閱費60元,有500人訂閱,一個月就是3萬元,要是5000人,5萬人,甚至是50萬人訂閱呢?
可別覺得夸張,2009年華國股民數(shù)量足足1.3億。
前世張揚在橋水基金任職時,他的研報欄目單月訂閱量高達20萬人,為他提供大量額外收入。
也正因為研報這塊蛋糕太大,引得橋水基金內(nèi)部的一些“魷魚”妒忌,張揚數(shù)次拒絕對方分一杯羹后,才引來殺身之禍。
“我一個月給你2萬,你就單獨給我制作研報,怎么樣?”陶宇昂直接報出價格。
一個月2萬,一年就是24萬,哪個應(yīng)屆生能抗拒這樣的誘惑?
但可惜,他找錯了對象,張揚淡笑說道:“2萬確實不少了,但想買斷還遠遠不夠。”
“不過!”
突然,他又補充一句道:“如果你只是單純?yōu)榱双@得公司資源培養(yǎng),我倒是有個折中辦法。”
“什么辦法?”
陶宇昂連忙詢問。
張揚整理了下思緒,語氣平靜說道:“共創(chuàng)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