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 19歲,我考上了
- 作家zjZtTc
- 3499字
- 2025-04-12 19:15:52
七月的長沙像個蒸籠,連夜晚都悶熱得讓人喘不過氣。陳曉陽躺在宿舍床上,額頭上的汗水不斷滑落。趙家豪已經回家過暑假,李斌去了深圳實習,整個512宿舍只剩下他一人。
手機突然震動起來,屏幕上顯示“父親“兩個字。陳曉陽看了眼時間——凌晨1:23。這個點打電話來,肯定出事了。
“爸?“他接起電話,喉嚨發緊。
電話那頭傳來父親虛弱的聲音:“曉陽...我沒事,就是跟你說一聲,工地上出了點小意外...“
背景音里隱約有醫療設備的滴滴聲和人員的嘈雜聲。
“什么意外?你現在在哪?“陳曉陽猛地坐起身,汗水浸透了背心。
“就是...腿被鋼筋砸了一下。“父親的聲音越來越低,“在縣醫院。醫生說...要做個手術...“
電話突然被接走,一個陌生的男聲傳來:“你是陳師傅的兒子吧?你爸左腿粉碎性骨折,需要立即手術,手術費加后期治療大概五萬。你能過來一趟嗎?“
五萬。這個數字在陳曉陽腦中炸開。他手頭只有暑假做家教攢下的三千多塊,而創業團隊的工資要到項目正式啟動才會發放。
“我...我明天就回去。“他艱難地回答,“請先給我爸做手術,錢我一定想辦法。“
掛斷電話,陳曉陽呆坐在床邊,雙手不受控制地發抖。窗外的蟬鳴聲突然變得刺耳起來。他打開手機銀行,反復確認余額,然后給所有能想到的親戚發了借錢的信息。
天剛蒙蒙亮,他就沖到了長途汽車站。八小時的車程中,他聯系了趙家豪,委婉詢問能否預支部分工資;給周教授發郵件再次道歉;甚至考慮向蘇晴求助——但在打字時又全部刪除。最后他只是機械地盯著窗外飛馳而過的景色,胃里像灌了鉛一樣沉重。
縣醫院比記憶中更破舊了。走廊墻壁泛黃,天花板上的電扇吱呀作響,空氣中彌漫著消毒水和汗臭混合的味道。陳曉陽在三樓骨科病房找到了父親——他躺在最角落的病床上,左腿打著石膏,臉色灰暗得像老了十歲。
“來了?“父親勉強擠出一個笑容,“都說了不嚴重,還跑回來干什么。“
陳曉陽握住父親粗糙的手,注意到他指甲縫里還殘留著水泥灰:“醫生怎么說?“
“手術越早做越好,否則骨頭長歪了會瘸。“父親嘆了口氣,“這錢...要不咱們先不做了,回家養著...“
“不行!“陳曉陽聲音陡然提高,引得隔壁床的病人轉頭看過來,“錢的事我來想辦法。“
主治醫生是個中年男性,眼鏡后的眼睛透著疲憊:“你父親的情況比較復雜,骨折處靠近關節,我們建議用進口鋼板,光材料費就要三萬。如果去省城大醫院可能更好,但費用...“
“在這里做。“陳曉陽打斷他,“請用最好的材料,我馬上去籌錢。“
走出醫生辦公室,陳曉陽靠在墻上,雙腿發軟。親戚們的回復陸續來了——大伯家孩子剛上大學,手頭緊;姑姑家剛蓋了新房;舅舅答應借五千,但要下個月才有...
手機震動,是趙家豪:「兄弟,情況了解了。但投資款還沒到位,我個人先轉你兩萬,剩下的慢慢想辦法。」
陳曉陽眼眶一熱,回復道:「這錢算我借的,一定還。」
兩萬加上舅舅承諾的五千,還差兩萬五。陳曉陽翻遍通訊錄,目光停留在蘇晴的名字上。手指懸在屏幕上方許久,最終還是滑開了。他不能,至少不該向她求助。
傍晚,他去醫院外的小超市買泡面,突然聽到有人叫他的名字。
“陳曉陽?“
轉身看見一個穿白大褂的年輕女醫生,有點面熟。
“我是林燕,湖南師大醫學院的,比你高兩屆。“女醫生微笑,“你可能不記得我,我在讀書會上見過你幾次。這是...?“
得知陳曉陽父親的情況后,林燕若有所思:“我在這里實習。這樣,我去看看你父親的病歷,也許能幫上忙。“
陳曉陽沒抱太大希望,但一小時后,林燕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消息:“我跟主任說明了你的情況,醫院同意減免部分費用,還聯系了一個醫療救助基金,可以覆蓋剩余的大部分。“
“什么?“陳曉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為什么...?“
“你參加的那個支教項目很有名,主任的女兒正好受益過。“林燕解釋道,“再說,這種救助基金本來就是為了幫助困難家庭的。“
手術在第二天上午順利進行。陳曉陽守在手術室外,心里的大石頭總算輕了些。術后,父親被轉到了條件更好的雙人病房,連護士的態度都親切了許多。
“16床家屬,去一樓辦下手續。“護士遞給他一疊單據。
在一樓收費處,陳曉陽驚訝地發現賬單上多了條備注:“已支付-蘇女士“。
他的血液瞬間凝固。“蘇女士“?不可能這么巧...
“請問這位蘇女士是誰?“他指著備注問道。
收費處的工作人員頭也不抬:“不清楚,領導交代的。“
陳曉陽立刻撥通了林燕的電話,經過一番追問,林燕終于承認:“是蘇晴聯系的救助基金。她昨天半夜給我打電話,說聽說你父親的事,一定要幫忙...“
掛斷電話,陳曉陽站在醫院大廳中央,感到一陣天旋地轉。蘇晴是怎么知道的?他明明沒有告訴任何人...然后他想起來,昨天慌亂中給趙家豪發過消息。而趙家豪和蘇晴...他們一直有聯系。
回到病房,父親已經醒了,臉色比術前好了許多。陳曉陽強作笑顏,喂父親喝了水,然后借口去買東西,沖出了醫院。
在醫院后門的小巷里,他撥通了蘇晴的電話。響了很久對方才接聽。
“曉陽?“蘇晴的聲音帶著睡意,背景音很安靜。
“你憑什么這么做?“陳曉陽直接質問,聲音因壓抑怒火而顫抖,“誰讓你插手我家的事?“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我...只是想幫忙。林燕學姐告訴我手術費...“
“我不需要你的憐憫!“陳曉陽打斷她,“你知道我父親看到賬單上'已支付'三個字時是什么表情嗎?他一個一輩子沒欠過人的漢子,現在覺得自己兒子在外面靠女人施舍!“
“不是這樣的!“蘇晴的聲音也提高了,“朋友之間互相幫助很正常,你為什么非要把它看成施舍?“
“因為這就是事實!“陳曉陽近乎吼出來,“你父親動動手指就能解決的事,卻是我家幾年的收入!這叫幫助?這叫提醒我我們之間的差距有多大!“
電話那頭傳來蘇晴急促的呼吸聲,然后是長久的沉默。當陳曉陽以為她已經掛斷時,蘇晴輕聲說:“我從沒想過傷害你的自尊...我只是在乎你。“
這句話像一把鈍刀插進陳曉陽胸口。他張了張嘴,卻不知該如何回應。
“錢我會還給你。“最后他生硬地說,“一分不少。“
回到長沙后,陳曉陽開始了瘋狂打工的日子。白天在家教中心教三個學生,傍晚送外賣,晚上去便利店值夜班。他退了宿舍,在便利店附近租了個月租300的地下室——潮濕陰暗,但勝在便宜。
創業團隊的工作他也沒落下,只是改成了遠程參與。趙家豪勸他別太拼命,但陳曉陽充耳不聞。他像臺不知疲倦的機器,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其余時間全部用來賺錢。
八月中旬的一天,陳曉陽在暴雨中送外賣,電動車打滑摔進了水坑。外賣灑了一地,膝蓋擦破了一大片,血水混著雨水往下流。他坐在雨中,看著散落的飯菜,突然失去了站起來的力氣。
手機響了無數次,他都沒接。直到看見蘇晴的名字在屏幕上閃爍,他才機械地按下接聽鍵。
“曉陽?你還好嗎?“蘇晴的聲音充滿擔憂,“趙家豪說你一直不接電話...“
“我很好。“陳曉陽木然回答,雨水順著他的臉頰流下,“不勞費心。“
“你在外面?雨這么大...“蘇晴似乎聽出了不對勁,“告訴我你在哪,我來接你。“
“不必了。“陳曉陽看著自己狼狽的樣子,突然笑了,“你知道嗎?我現在坐在雨里,外賣灑了一地,這單要賠五十塊。五十塊,不過是你一頓飯的錢,卻是我半天的工資。“
“曉陽...“蘇晴的聲音哽咽了,“求你別這樣...“
“我要掛了,還有工作。“陳曉陽掛斷電話,掙扎著站起來,扶起電動車。膝蓋上的傷口火辣辣地疼,但比起胸口的悶痛,這根本不算什么。
第二天,陳曉陽高燒不退,卻還是堅持去了家教。晚上回到出租屋,發現門口放著一個塑料袋,里面是退燒藥、消炎藥和一些速食品,還有一張沒有署名的便條:「照顧好自己。」
陳曉陽把藥扔進了垃圾桶,卻在一小時后發著抖撿了回來——他確實需要這些。
八月底,父親能拄拐下地了,堅持要回工地討要賠償。陳曉陽極力反對,但父親態度堅決:“我不能讓你一個人扛這些債。“
同一天,陳曉陽收到了劉強的來信。信紙皺巴巴的,字跡潦草:
「曉陽哥:我爸堅持讓我去廣東打工,說鄰居家兒子在廠里一個月能掙三千多。我偷偷報了高考,成績夠上二本,但錄取通知書被我爸撕了。他說上大學沒用,不如早點掙錢。我該怎么辦?」
信的最后被淚水暈染開了。陳曉陽讀了一遍又一遍,眼前浮現出劉強那張和自己當年一樣充滿渴望的臉。他曾以為上了大學就能改變命運,現在卻連自己的困境都解決不了,更別提幫助別人。
夜深人靜時,陳曉陽坐在出租屋的小窗前,看著外面的月光。他想起蘇晴曾經說過的話:“教育不只是為了改變個人命運,更是為了讓像我們這樣的地方,將來能多些選擇,少些無奈。“
可現在,他只覺得這一切都是天真的幻想。現實是殘酷的——沒有錢,連病都治不起;沒有關系,連公道都討不到;沒有背景,再努力也改變不了什么。
他拿起手機,翻到蘇晴的對話框。上次對話還停留在一個月前。他想說點什么,道歉也好,解釋也罷,但最終只是關掉了屏幕。
窗外,一輪孤月高懸,清冷的光輝灑在這個倔強的年輕人身上,照亮了他臉上無聲滑落的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