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五)法天合德:中國人的公共性政治智慧

在中國人的歷史記憶中,禪位讓賢的政制理想只是在堯、舜、禹的時代才真正實現過,這究竟是歷史事實還是一種歷史虛構其實并不重要,問題的關鍵在于它充分透露出了古人對于政治的一種根本看法,也是古人對政治本質的最樸素、最平正、最基本的看法,那就是政治事務的性質在于其公共性的目的——為人群大眾的共同福祉而服務,而不是為了謀求特權階級的私人利益;政治之為政治,絕不是暴力支持下的強權統治,而是造福人類、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之治的神圣事業。禪位讓賢的權力和平交接方式,正是最符合這一公共性政治理念的一種政制安排。

“天下為公”的政治理念,不僅體現了古來中國人對于禪位讓賢之大公(至公)政制理想的向往和追求,更為重要的是它還在歷史上持續不斷地激發了古來中國人對于天下共有、共享和實現社會公平治理目標的渴望和追求。無論是禪位讓賢的政制理想,還是對社會公平治理目標的追求,事實上都不過是“天下為公”之崇高理想與信念的具體體現,而所有這些又最終根源于古來中國人對于天之博大、高明、公正、無私的信仰,對天的這樣一種信仰也正構成了古來中國人政治正當性信念的終極根源。因此,中國古人常常將對天的終極信仰與人間的政治生活緊密結合起來,由此而形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政治觀念——法天合德,如《管子·版法》篇曰:“法天合德,象地無親。”它將人類的政治活動及其正當性和合理性置于天人關系的框架下來加以審視和反省,認為只有效法上天之博大、高明而具備公正、無私之德性的統治者才最適合來做治理天下的王者,其統治才具有政治上的正當合理性。

當然,天之為天,其最主要的含義,一是指有感覺、有情緒、有意志的“人格神”意義的宗教之天,二是指包含著萬事萬物和人類社會之當然理法的自然化和義理化意義的哲學之天。大體而言,前一種含義在夏、商、周三代的主流信仰中占據著支配性的地位,后一種含義在先秦儒、道兩家的思想觀念中逐漸取得了主導的地位,而墨家所信奉的天更主要的是前一種含義的天,漢代儒家學者董仲舒則致力于復興三代天命的信仰并使前一種含義的天重新取得了中國人主流信仰中的長期支配地位,到宋明時期自然天理的信念又重新流行起來。對天的信仰不管如何變化,中國人關于政治正當性的信念卻具有一種持久一貫的特點,即始終認為政治的正當性來源于天,來源于天的博大、高明、公正、無私,來源于上天生生不息的好生之德,統治者只有奉行天命天志、效法天道天德、遵循天理天則,其統治才具有政治上的正當性與合理性。

毋庸諱言,中國古代哲人從來沒有在君主體制之外進行其他政體制度安排的設計和構想,但他們從來沒有喪失掉對于法天合德式的公共性政治智慧的追求和向往。在古來中國人的心目中,堯為后世統治者樹立了學習效法天之高明博大而治理天下的永恒道德典范,漢代人曾經這樣來描述堯的德行:“堯專心一意地治理天下,關切窮苦百姓的生活,對百姓遭受苦難深感痛心,擔憂蕓蕓眾生不能順利成長。有一人遭受饑餓,他就說:‘這是我使他饑餓的。’有一人遭受寒冷,他就說:‘這是我使他受凍的。’有人犯了罪,他就說:‘這是我陷他于不義的。’堯向天下昭示他的仁愛之心,為天下樹立正確的行為準則,它的德行博厚廣大、恩澤感化深廣而普遍,所以不用獎賞,人民也會努力修德向善,不用施加刑罰,人民也會治理良好。他總是推己及人、設身處地地首先為他人著想,然后再施行道德教化、加以正確引導,這就是堯治理天下的方法??!”(《說苑·君道》)在我們看來,這可以說是對法天合德的為君之道和治理天下方法的最好詮釋和注解。

對后世中國人來講,夏、商、周三代之治也為歷代統治者樹立了法天合德、優良治理的政治模范??鬃拥牡茏幼酉木驮浵蚩鬃诱埥踢^這樣一個問題,他問道:“夏、商、周三代圣王的德性,足可以配天地而為三。請問,怎么樣才可以稱作是德配天地而為三呢?”孔子是這樣回答的:“要遵循、奉行三無私的精神來勤勉地為天下人民服務。”子夏又問道:“請問什么叫作三無私呢?”孔子回答說:“上天無私地覆蓋萬物,大地無私地承載萬物,日月無私地光照萬物,遵奉這三種無私的精神來勤勉地為天下人民服務,就叫作三無私。”(《禮記·孔子閑居》)

墨家同樣認為,天的德行廣大而無私,施恩深厚而不自以為德,光明悠久而永不衰竭,因此圣王應該效法上天而治理天下。(《墨子·法儀》)

道家莊子也認為,上天無私地覆蓋萬物,大地無私地承載萬物,統治者應該順應事物的自然本性而不用私心私意,這樣天下就可以治理好了。(《莊子·大宗師》、《應帝王》)

法家也認為,天地公平而無私,無論物之大小美惡,無不覆蓋持載,真正有德的統治者理應效法天地之道,撫育萬民,使賢能和不肖之人皆能各得其用。(《管子·形勢解》)

總之,中國哲學的各個流派儒、墨、道、法各家一致認為,法天合德而治理天下的統治者應具備的首要德性便是公正或無私,只有公正無私才能使天下得以治平,正所謂“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則天下平矣”(《呂氏春秋·貴公》)。更進而言之,統治者不僅應擔負起服務人民的公共政治職責,甚至還應擔負起參贊天地、化育萬物的生態政治使命。所以,《周易大傳·乾文言》說:“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币馑季褪?,身居高位的大人,應像天地之德那樣,使所有人民都能夠安其生、得其養;像日月之明那樣,能夠明察普照一切事物;遵循四時的順序來施行政令;像鬼神福善禍淫那樣賞善罰惡。儒家的另一部經典文獻《中庸》更有言曰:天地之道可以用一句話概括盡了,天地化生萬物,至誠不貳,生生不息,它廣博、深厚、廣大、光明、悠長、久遠。圣人之道,發育萬物,高明博大亦上達天德。所有這些都向我們傳達了這樣一個深刻的道理,人類社會是天地間自然秩序的一部分,統治者肩負著上天賦予他的治理天下的政治使命,這要求他必須能夠像天地一樣博大、高明、公正和無私。由此可見,在古來中國人的觀念中,上天是比人類更偉大的存在,對天的敬畏和信仰,不僅將人類的整體存在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存在高度,而且使人們對政治的理解和認識也富有一種超越性的偉大維度。天地為人類樹立了一個崇高的標尺,天地之道更為人類政治事業樹立了一種永恒效法的典范,因此,在中國古代哲人的理想政治論中,因為統治者只是被賦予了一種代天理民的政治角色,所以他們一向看重的是統治者應擔負的道德責任和政治職責,即天下的治平和人民的安樂與福祉,這也是政治的真正目的和國家存在的正當理由所在,相反,他們總是極力反對將國家單純視為刑法強制的統治機器或暴力機關,反對統治階級借助國家統治機器或暴力機關來謀求個人的私利。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源县| 杂多县| 青神县| 叶城县| 恩施市| 新兴县| 启东市| 武义县| 深泽县| 晴隆县| 平度市| 临江市| 东乡族自治县| 华阴市| 桃源县| 洪雅县| 广德县| 弥渡县| 内黄县| 昭苏县| 永顺县| 桂林市| 澄江县| 固阳县| 泰安市| 白水县| 伊宁县| 丰宁| 长春市| 诸城市| 贵溪市| 曲周县| 淮南市| 沅陵县| 孝义市| 玉溪市| 美姑县| 揭阳市| 肇源县| 海淀区| 平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