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不但擁有遼闊的中原腹地,而且擁有廣袤的邊疆地區,中國邊疆是統一多民族中國十分重要且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就是在這片土地上逐步發展起來。勤勞勇敢的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國歷史、中華文明,其中也包括了邊疆地區發展的歷史。在歷史演進中,統一多民族中國和多元一體中華民族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同步發展的,并成為世界發展史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無論從中國歷史發展的全局,還是疆域奠定與變遷言,其成功或受挫都與極富中國特色的邊疆政策密切相關。

中國歷史上無論哪一朝哪一代,都面臨著邊疆問題,統治者也都為鞏固統治而制定邊疆政策,展開邊疆經略和邊疆治理,邊疆政策是實施邊疆經略和治理的指導方針與具體舉措。邊疆政策的正確與否,邊疆經略與邊疆治理的成敗得失,不僅直接影響一個朝代的興衰存亡,而且對于作為整體的統一多民族中國的形成、發展也產生重大影響。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順治元年(1644)清朝定鼎北京。從萬歷十一年(1583)努爾哈赤起兵反明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乾隆帝平定西域,完成統一大業。清朝統一全國行動歷時177年,最終完成了中國疆域的奠定,形成東到鄂霍次克海和庫頁島,西抵巴爾喀什湖和帕米爾高原,北達薩彥嶺、額爾古納河和外興安嶺,南至南海諸島的遼闊疆土。清朝“底定邊疆”之后形成疆域約1300萬平方公里,清朝前期全盛時期全國有26個一級行政區,即內地18行省,盛京(奉天)、吉林、黑龍江、伊犁、烏里雅蘇臺5個將軍轄區,駐藏大臣、西寧辦事大臣和內蒙古的盟旗,對全國實施了有效的管轄。盡管在有些地區實行一定程度的自治,但涉及國家主權的重大問題完全由朝廷掌握,這樣的統一范圍和管轄程度是以往的中原王朝從未達到的。只是19世紀中葉以后,帝國主義列強入侵中國,中國面臨千年未有之變局,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成功的經驗、失敗的教訓,所有這一切都是清代中國邊疆治理研究所要面對并解答的問題。

20世紀80年代以降,隨著中國邊疆研究不斷升溫,中國邊疆政策研究,特別是清代邊疆政策研究得到長足的發展。[1]進入21世紀,邊疆政策和邊疆治理研究呈現出兩個值得重視的新趨向,即:

一是,將邊疆政策和邊疆治理置于中國邊疆學構筑的大背景之下進行探討,視野寬、起點高的特點顯而易見,吳楚克《中國邊疆政治學》(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羅崇敏《中國邊政學新論》(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梁雙陸《邊疆經濟學——國際區域經濟一體化與中國邊疆經濟發展》(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于沛等《全球化境遇中的西方邊疆理論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版)等專著盡管側重點各有特色,但都涉及相關中國特色的邊疆經略和邊疆治理。

二是,古今貫通,中國邊疆政策研究不能僅止于1911年清朝崩潰,或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陳霖《中國邊疆治理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周平等著《中國邊疆治理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年版),周平主編《中國邊疆政治學》(中央編譯出版社2015年版),周平主編《國家的疆域與邊疆》(中央編譯出版社2017年版),方盛舉主編《當代中國陸地邊疆治理》(中央編譯出版社2017年版)等,都是值得重視的學術專著,其共同的特點是依托歷史、面向當代,將當代中國的邊疆治理置于研究的首要地位予以考察,并引入政治學、社會學、民族學、人類學等諸多學科的理論和方法于研究之中,唯此才能將研究推向新的視野與深度,實是中國邊疆政策研究的一大飛躍。

2010年初,馬大正應湖南人民出版社之邀主持編撰“中國邊疆治理叢書”,并于2011年6月確定“叢書”的規模、體裁體例諸要素。

“叢書”由七冊組成,即《中國邊疆治理通論》(馬大正)、《中國東北邊疆的治理》(孫喆)、《中國北部邊疆的治理》(寶音朝格圖)、《中國新疆的治理》(周衛平)、《中國西藏的治理》(許建英)、《中國西南邊疆的治理》(孫宏年)、《中國海疆的治理》(劉俊珂)。每冊30萬字左右。經過兩年多工作,于2014年年底全部完成“叢書”七冊的撰寫并定稿,總字數近230萬字。2015年下半年正式出版。

綜觀“叢書”有如下特色。

一是,力圖從國家治理的視野,敘論秦、漢迄止當代中央政權的邊疆治理,包括開疆拓土、治理開發、中央和地方管理機構諸方面,并做歷史評議;

二是,古今貫通、厚今薄古。每冊以朝代為序,重點敘漢、唐、元、清四代大一統王朝的治邊政策與業績,重點放在清代并延伸至民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治邊試做探索性敘論。以《中國邊疆治理通論》一書第八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邊疆治理”為例,該章設目如次:

1.當代中國邊疆地區的戰略地位

2.中國邊疆治理的當代演進

(1)新中國成立后邊疆地區形勢

(2)邊疆治理演進的階段

3.邊疆治理的重要舉措試議

(1)行省制與民族區域自治并行

(2)歷史上遺留邊界問題的解決

(3)中國現代邊防態勢與邊防體制的調整

(4)海疆與海防

4.邊疆治理的戰略思考

(1)邊疆治理戰略的構建

(2)發展與穩定

(3)文化認同與國家認同

(4)邊疆民族文化的繼承、協調與創新

三是,史論結合、以論為主,圖文并配,力圖做到學術性與知識性兼具。

“中國邊疆治理叢書”是對中國邊疆研究的前人研究成果從邊疆治理的角度進行系統梳理和總結,以使讀者從獨特的視角認識和了解中國邊疆,同時對歷史上中國政府邊疆治理經驗教訓進行總結,對當代中國邊疆的長治久安、可持續發展,以及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均具有重要借鑒作用。2015年“叢書”陸續面世后頗獲好評。

2019年初冬,為了讓讀者更集中了解清代以降中國政府邊疆治理的歷程,幾經醞釀決定在“叢書”的基礎上分冊編纂清代、民國和當代邊疆治理研究專集,并啟動《清代中國邊疆治理研究》一書的編纂。此動議得到中國邊疆研究所的全力支持,并成立了課題組,馬大正研究員擔任課題組組長。

全書采取“總(第一至第三章)—分(第四至第九章)—總(第十章)”的原則,共設十章,各章目如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清前期的邊疆治理

第三章 清后期的邊疆治理

第四章 清代對東北邊疆的治理

第五章 清代對北部邊疆的治理

第六章 清代對新疆的治理

第七章 清代對西藏的治理

第八章 清代對西南邊疆的治理

第九章 清代對海疆的治理

第十章 清代邊疆政策研究的深化

另設前言、后記和執筆者有關清代邊疆治理研究的著述目錄。

本書的既定目標是,對清代中國邊疆治理依清代歷史前后期為序,敘其演進歷程、釋其中央和地方的管理機構、論其治理的成敗得失。

鑒于清代邊疆治理研究是一個研究難度大,又與現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且具有敏感性的研究課題,從有利于研究進一步深化的視角,有三點認識尚需重申:

一是,要理順研究與決策的關系。研究與決策有著密切關系,但不應將兩者等同。研究的結論雖是進行正確決策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研究的最高原則是科學的求實,而決策的基本出發點是維護國家的根本利益。在研究與決策中,決策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正確處理兩者關系時,決策者需要有更多的政治家氣度與遠識,應該為研究者進行實事求是研究提供更有利的條件和保證。當然,研究者也應發揚中國邊疆研究的愛國主義和求實精神的優良傳統,為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的正確決策提供扎實、可靠的研究成果。

二是,在研究中堅持學術與政治分開、歷史與現實分開的原則。中國疆域歷更和現實中存在諸多難點和熱點問題,對此,邊疆理論研究必然要予以正視,并探索解決之途。這些難點與熱點問題的出現,原因是多方面的,歸納起來主要有:其一是研究層面原因。由于歷史情況復雜,史籍記載多有歧義,引起研究者們探求的興趣,此類難點、熱點問題,可以通過深化研究進而逐步解決。其二是政治層面原因。這一層面原因又可分為正常的和不正常的兩類。所謂正常的,是指不同國家出于國家利益的考慮,要建立本國的歷史體系,強調自己國家歷史的悠遠、維護獨立傳統之輝煌。對此,即便有悖歷史的真實,可以求同存異,以寬容之態度待之;所謂不正常的,是指個別國家或個別團體、個人出于狹隘民族國家利益考慮,不惜故意歪曲歷史事實,并將歷史問題現實化、學術問題政治化,通過被歪曲的歷史事實,煽動民族主義狂熱,制造事端。對此,我們則應講明歷史真相,有利、有理、有節,據理力爭,決不姑息遷就。上述原因是相互交織又是互相影響的,情況十分復雜。對此,我們應本著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則,保持政治警覺,潛心深化研究,對一些有爭議的問題,在堅持學術問題與政治分開、歷史問題與現實分開的前提下,倡導和而不同,增信釋疑,求同存異,在學術的軌道上心平氣和地展開討論。

三是,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個負有推動、組織學科發展的一線領導者,應心懷學科發展的全局,及時制定有可操作性的舉措,并能取得實實在在的社會效益(指學術著述出版和成果的決策參考率)。非此,就不能稱為一個合格的領導者,因為這樣的領導者徒有其名,沒有能盡到守土有責的歷史責任。

以上愚意種種,愿與同行諸君、眾位讀者共享!


[1] 可參閱馬大正主編《中國邊疆經略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以及馬大正《中國古代邊疆政策和當代邊界問題研究芻議》(《思想戰線》1991年第3期)、《中國歷代邊疆政策研究》(載《部級領導干部歷史文化講座》,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版)、《中國古代的邊疆政策與邊疆治理》(《西域研究》2002年第4期)、《中國古代的邊疆與邊疆政策》(《光明日報》2001年2月13日)、《論中國古代的邊疆政策》(《光明日報》2003年7月29日)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鄄城县| 彭泽县| 青田县| 梧州市| 郁南县| 和龙市| 霸州市| 堆龙德庆县| 延长县| 澄迈县| 苏尼特右旗| 宁陕县| 九江县| 体育| 滨州市| 开封县| 同心县| 尤溪县| 广东省| 天镇县| 海伦市| 衢州市| 应城市| 建始县| 小金县| 察雅县| 水富县| 班戈县| 荔波县| 竹北市| 聊城市| 万载县| 济南市| 台前县| 安阳县| 石河子市| 隆德县| 广昌县| 陵川县| 波密县| 固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