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盛京五部研究
- 李小雪
- 1829字
- 2025-04-29 20:29:10
序
李小雪同學的專著《清代盛京五部研究》即將付梓,囑我為序,忝為導師,我慨然應允。顧炎武有“人之患,在好為人序”之語,對后人影響較大,許多學者不愿為人作序。業師王鍾翰先生頗贊同章學誠“書之有序,所以明作書之旨也”之說,認為為人書序,并非僅為提攜學人,以觀其美,而是辨章學術,推廣新作之一端,故鍾翰師未暇顧及序之不文,為人作序頗多。鍾翰師之序,咸親筆書寫,字斟句酌,評介著作旨趣,不作浮泛溢美之辭。2000年拙著《清前期八旗土地制度研究》付梓前,鍾翰師恰患眼疾,視力模糊,但仍用一周時間,寫出簡短之《序》。見到字體大小不一,行距上歪下斜的《序》稿,可窺知先生在幾乎看不見字的情況下,寫此序之艱難,感動之余,我便有將來要為自己的學生書序之想法。于今鑒之,為學生作序,并非僅為責任和義務,將指導學生選題和研究過程、成果特點等錄諸于序,或更可“明作書之旨也”。
《清代盛京五部研究》是其在博士學位論文的基礎之上修改完成的,論文所涉內容是其碩士學位論文有關清入關前政治史的延伸。清初,清廷仿效明代兩京制將盛京設為陪都,并參考明代陪都體制,在入關前盛京原有六部遺留人員的基礎上,設立盛京戶、禮、兵、刑、工五個部,統稱為“盛京五部”。本書便以盛京五部作為研究對象,分四部分進行研究。第一部分是對盛京五部的沿革及機構人員的論述。包括五部建立的原因、建立的過程、管轄范圍、五部機構發展演變的動態過程及五部侍郎與五部部員的選任情況。第二、第三部分是對盛京五部各部職能的論述。盛京戶部的職能涉及對官莊、旗地、錢糧、詞訟、戶籍、雜項支給等事務的處理,盛京刑部的職能涉及對旗民案件、蒙古案件、私刨私販人參案件、逃人、造買賭具及私入圍場等案件的處理,盛京禮部的職能涉及對祭祀、禮儀、官學、宗教及貢使等事務的處理,盛京工部的職能涉及對營造、收支等事務的處理,盛京兵部的職能涉及對點驗軍器、監射、驛站、東六邊門及武職官員選任等事務的處理。第四部分對盛京五部與清帝及各衙門的關系進行了論述。主要內容包括五部與清帝、盛京內務府、北京六部及盛京將軍衙門、奉天府等的關系。由此展現出盛京五部在有清一代變化發展的狀況,概括出盛京五部在盛京地區二重管理體制形成過程中所發揮之重要作用,進而對清代東北地區政治管理制度及多民族社會治理進行深入思考。
本書的創新性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在研究對象的選擇上具有一定創新性。現今學界對清代東北地方政治史,特別是盛京地區政治史的研究,多傾向于關注盛京將軍和奉天府府尹之間的博弈,對盛京五部缺乏關注,從盛京五部的角度去研究清代東北地方史更是鮮少。因而,本書選擇盛京五部作為研究對象便為清代東北政治制度史相關研究增添一個全新研究課題。第二,在資料的選擇和運用上具有一定創新性。本書在寫作之初對有關清代盛京史的資料進行了詳細的搜集與梳理,最大限度對相關資料進行了挖掘與爬梳,通過內容豐富且整理詳細的參考文獻得以窺見,參考文獻書寫內容甚至可看作清代盛京史的文獻學研究。與此同時,書中又利用大量深藏于檔案館內未出版之檔案資料,特別是一些滿文檔案資料,而且所收檔案注重將中央與地方資料相結合。遼寧省檔案館最近出版的《黑圖檔》是盛京內務府存留的檔案,其內容涉及廣泛,又因為盛京內務府部門的特殊性,該檔既反映了包括盛京五部在內的盛京地區上層管理機構的情況,也展現了清代東北地方旗民生活的狀況,本書重點對其進行了研究和運用。同時,有關地方政治制度的研究,還不可忽視同時期中央與地方的往來,所以,對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內閣題本中有關盛京五部內容的搜集和運用也是本書研究利用的重點。
本書的出版不但為作者未來的研究奠定基礎,也將為學界相關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借鑒。有清一代,盛京五部在東北地區多民族社會治理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正是在其協調統一下促使東北地區旗民二重管理體制得以形成。因而對其進行深入探討與研究,將為現今東北邊疆民族地區的社會治理及促進我國多民族和諧發展、維護國家統一指明方向并提供學理支持。
小雪本碩就讀于遼寧大學歷史學院,乃“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之典型,故具有深厚的史學功底。隨我讀博后,更是孜孜以求,廢寢忘食,不但在研究視野和方法方面領悟頗多,而且在滿文檔案整理翻譯上投入精力較大。大量利用滿、漢文檔案資料,成為其研究特色。所發表的多篇學術質量較高的論文,深得學界好評。希望小雪以此書出版為契機,持之以恒,追求學術,勤奮耕耘,再接再厲,取得更多學術成果。
是為序。
趙令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