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洛陽凝碧池的千面銅鏡將月光絞成銀屑,史思明捧著安祿山的赤金面具,指尖撫過狼頭紋飾的獠牙。鏡殿的穹頂垂下三百條鎖鏈,每條末端懸著枚長安西市的波斯銀鏡——鏡面映出跪伏的降臣,每張臉都被扭曲成狐鼠之相。安祿山踏碎池畔的描紅本殘頁,孩童稚嫩的“國破山河在“在他五色絳絲靴下化作齏粉,混著雷海青昨夜摔碎的琵琶骨片,在青磚上鋪成條閃爍的銀河。
“孤要這鏡殿比驪山華清宮更亮!“
安祿山的吼聲震得鏡面漣漪般戰栗。史思明躬身時,瞥見某面銅鏡映出自己脖頸后的青狼刺青——那狼眼正滲出血珠,與潼關冰河里浮尸的瞳孔如出一轍。他突然想起杜甫在廢墟尋得的描紅本,那些歪斜的“在“字,此刻正在鏡殿琉璃磚上投出詭異的鐮刀影。
二
雷海青懷抱的曲頸琵琶突然迸出裂音,他的手指掃過冰蠶弦時,弦絲竟滲出《霓裳羽衣曲》的殘調。安祿山金座旁的銅鏡陣列突然轉向,每面都映出不同面孔——有楊貴妃馬嵬驛自縊時的淚容,有哥舒翰輪椅墜河的慘笑,最末那面映著阿史那刑場飄落的牡丹瓣,此刻正粘在雷海青的衣襟。
“給孤奏《秦王破陣樂》!“
安祿山的彎刀劈碎案上酒樽,葡萄酒在鏡面蜿蜒如血。雷海青的琵琶聲陡然轉調,弦音化作《雨霖鈴》的哀鳴。當第七根弦崩斷時,他突然將琵琶砸向銅鏡陣列——四散的碎片中,某片嵌著金箔的殘鏡掠過安祿山面頰,割開道深可見骨的血口。
三
五更的狼嚎穿透鏡殿,安祿山捂住滲血的面頰。他的瞳孔在三百面碎鏡中分裂成無數赤紅的狼眼,每只眼里都映著不同畫面:童年偷羊時突厥貴族的皮鞭、范陽起兵夜焚燒的《出師表》、此刻雷海青被陌刀釘在鏡面的殘軀......血珠順著銅鏡溝紋流淌,在琉璃地上拼出“丙寅大寒“的讖語。
“誅九族!給孤誅他九族!“
嘶吼聲中,史思明發現雷海青的琵琶腹腔里藏著片素絹——正是杜甫在太學碑下搶救的《兵車行》殘稿。當親兵拖走樂戶尸體時,絹帛突然自燃,灰燼里顯影的竟是郭子儀靈武軍帳中的星象毯,潼關破洞處插著半截金步搖。
四
子夜時分,安祿山獨坐鏡殿。他臉上的傷口突然爬出蛆蟲,蟲身泛著華清池硫磺的熒光。銅鏡中的倒影開始扭曲:忽而是玄宗擊羯鼓的歡宴,忽而是張巡蘸血寫書的斷指,最可怖的是某面碎鏡里,未出世的胎兒正用臍帶纏繞他的脖頸。他揮刀斬碎銅鏡,卻發現每塊碎片都映出雷海青臨終的微笑。
“報——!香積寺地道出現唐軍!“
探馬的急報與鏡面共振。安祿山劈開傳令兵的鐵胄,發現其內襯縫著孩童描紅的“在“字。血水噴濺在鏡面時,三百個“在“字突然立起,化作陌刀陣將他團團圍困。
五
破曉的晨光刺入鏡殿時,安祿山臉上的傷口已潰爛見骨。史思明呈上從雷海青碎顱中取出的金箔——正是凝碧池底打撈的《出師表》殘頁,此刻被血污浸透顯出密道圖。當安祿山觸碰金箔時,那些“親賢臣“的字跡突然化作火蟻,順著他的血脈游走。鏡殿穹頂轟然坍塌,三千塊碎鏡如星雨墜落,每片都嵌著枚帶淚的開元通寶,錢背的黍米刻痕正組成“亥時清渠“的密令。
當最后一塊碎鏡沒入凝碧池時,長安廢墟中的杜甫突然擲筆長嘆。他剛寫就的《春望》墨跡未干,“白頭搔更短“的“短“字竟滲出硫磺味的血珠。而此刻的香積寺地宮,郭子儀正用雷海青的琵琶殘片撬開石匣,匣內《出師表》金箔突然立起,將星象毯的潼關破洞補全如初——那修補用的金絲,正是阿史那赴刑時飄落的牡丹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