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叛軍的正確用法!
- 朕即大明:重生隆武橫掃天下!
- 麻貨
- 2031字
- 2025-06-29 23:50:43
“將軍,剛剛打聽到的消息,武昌城已被李過奪取,荊湘十三鎮也已經……”
就在李過把個何騰蛟耍得感激涕零之時,湖廣布政司荊州府,見勢不妙及時逃走的王進才,此刻也是收到了武昌府的詳細消息。
“將軍,咱們……接下來該往哪里走?”
‘清軍側’已然沒了指望,湖廣自然是呆不下去了。
只不過,如今大明江南之勢已定。
他們這些叛亂之人,想要找個立足之處又哪是那么容易的。
當然,這些只是普通叛軍將士的擔憂,王進才卻是早就想好了退路。
“放心吧,這天下不只有大明,咱們投大西王去……”
行軍打仗,士氣最重。
眼見手下將士因為前途渺茫而士氣低迷,王進才這會兒也顧不上什么保密,直接拿出了后備方案。
“投大西王么?”
“將軍,聽說張獻忠暴戾嗜殺……”
聽到要去投大西,一眾叛軍將士稍微舒了口氣的同時,隨即卻也有些懼怕擔憂起來。
沒辦法,誰叫張獻忠殺名在外呢!
“如今大明、建奴、大西三足鼎立,只有大西勢力最為弱小……”
“咱們現在去投,那可是雪中送炭……”
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
王進才把張獻忠的大西作為自己的退路,那可不是一時興起,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對啊,瞧我這豬腦子,咋就沒想到這點呢……”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咱們都聽將軍的,投大西王去!”
雪中送炭的道理簡單易懂
在王進才的分析下,原本還有些猶豫擔憂的叛軍將士,此刻也是紛紛點頭贊同起來。
只不過,想法雖好,那還得看條件是否允許不是。
……
“將軍不好了,官軍……官軍從荊州府殺過來了!”
“將軍,施州衛和永順宣慰司方向也有土兵殺來……”
隆武元年,三月上旬中。
武昌城西南方岳州府石門縣,王進才剛剛領叛軍從一處豪紳家‘借糧’出來,一名探子便帶來了前路又被截斷的消息。
“狗日的李瞎子,好歹也曾同袍一場。朱聿鍵到底給了你啥好處,這么陰魂不散的圍堵老子……”
得知前路再次被截,惱怒不已的同時,王進才也是不由得一陣無奈。
沒辦法,自從他知道‘清君側’無望,決定西進四川以來,類似的圍追堵截早已不是第一次了。
在朝廷官軍的追堵下,原本的西進路線,如今卻是硬生生被迫越來越往南靠,離四川越來越遠。
“傳老子命令,丟下多余的錢糧輜重拖延官軍速度,全軍輕裝急行去常德府。”
無奈歸無奈,自知不是其對手的他,卻也不得不再次改變行軍方向。
“去常德府?”
“將軍,那咱們可是離四川越來越遠了……”
岳州府雖說也靠南,但跟四川好歹只隔著一個施州衛。但若再往常德府進軍,那可就完全是南轅北轍了。
因此,聽到行軍方向再次改變,不少叛軍將士頓時不禁有些慌了。
畢竟隨著南京被收復,如今越往南,朝廷的統治可就越穩固,他們的行動自然也就越艱難。
“不想去常德府?行啊,只要你們能打敗那李瞎子,老子還巴不得呢……,”
眼見眾人都不愿再往南逃,王進才頓時不由得冷笑嘲諷起來。
“呃……”
面對王進才的嘲諷,那些開口的質疑的叛軍將士頓時便啞了火,最后只能無奈跟隨大隊往常德府而去。
至于向官軍投降的事,卻是想都沒人想。
沒辦法,這段時間在官軍的圍追堵截下,也不是沒人投降過。
只不過,在李赤心的嚴令下,卻是根本就沒官軍愿意受降。
而且不愿受降也就罷了,即便是有人開小差脫離了叛軍,只要被官軍搜到,那也同樣是個死字。
因此,這群完全被逼到了絕路的叛軍將士,也只能跟著王進才一條道走到黑。
不過好在官軍的堵截雖然很嚴密,但在追擊速度方面卻是并不算太快,總能給他們一兩天的時間轉移。
特別是在發現可以用錢糧遲滯官軍的速度后,他們的轉移倒也算得上有驚無險。
……
“興國公,咱們是不是逼得太緊了些?”
“萬一這些人給咱們來個狗急跳墻、魚死網破大肆擄掠普通百姓……”
就在王進才被迫‘轉進’常德府的第二天,已經被官軍‘收復的’石門縣內,隨行的何騰蛟、堵堵胤錫,卻是不禁有些擔憂起來。
“擄掠普通百姓?那些普通百姓能有啥油水……”
“再說了,人越多目標越大、行軍速度也越慢。王進才現在急于脫困,這個時候他擄掠那么多百姓干啥?”
作為跟隨李自成起兵的侄子,造了大明十幾年反的李赤心,對于農民軍那可是了解得很。
更何況,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人數再多那也不過烏合之眾而已。
所以何騰蛟、堵胤錫擔心的事情,他卻是根本就沒放在心上。
“兩位眼下要做的,就是安排人手,清查接收那些‘無主’的田地錢糧,以便安置那些淘汰的士卒跟無地百姓,不負陛下之恩……”
末了,不等何、堵二人再次開口,李赤心已是肅然無比的朝他們望了過來。
很顯然,利用叛軍去清洗湖廣各地士紳老爺們,然后讓官軍在后面追剿、接收,就是朱聿鍵給何騰蛟他們鋪的‘路’。
至于王進才,那不過是恰逢其會罷了。
即使他沒有在武昌府僥幸逃脫,那也照樣會有李進才、張進才帶著叛軍干這事兒。
當然,對朱聿鍵這頗合自己胃口的打土豪之策,農民軍出身的李赤心,自然也是執行得極為盡心。
為此,他甚至還給王進才送去了不少荊湘十三鎮的‘漏網之魚’,以便更好的‘指導’對方。
而這效果嘛,自然也是十分的喜人。
在官軍‘收復’的一應失地中,只要是擁地超過了千畝以上的士紳地主,無不遭到了叛軍的洗劫。
一時間,湖廣各地士紳地主,尤其是那些占地頗多的世家大族,無不是如臨大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