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行合一王陽明(青少版)
- 度陰山
- 1047字
- 2025-04-17 18:41:17
對軍事如癡如醉的文官
王陽明在1499年第三次參加會試,這一次不僅通過了,還參加殿試中了進士,且進入朝廷為官,被分配到了工部實習。明朝的工部負責營造工程事項,所以王陽明第一份差事是為王越修建墳墓。
王越是誰?
王越是明代軍事史上屈指可數的儒將之一,也是王陽明的偶像之一。
王越本是一名文官,但他對文職沒什么興趣,反而對軍事如癡如醉,于是皇帝便任命他為右副都御史,巡撫大同。
自此,明朝才在對蒙古人的反攻中開始扭轉局勢,戰績赫赫。從1467年開始與蒙古兵團打交道,一直到1498年病逝于甘州軍營的三十多年中,王越共取得了十三場中小型戰役的勝利。整個明朝的文臣中,無人能打破這個紀錄。也因為這些戰功,王越被朝廷封為“威寧伯”,是明朝為數不多的因立軍功而被封為“伯”的文人之一。
為王越修建墳墓這件事令王陽明興奮異常,除了跟偶像有關,還因為這是他第一次可以調遣那么多人。于是,他把工地變成了“戰場”,休息時,他就排兵布陣讓工人們演練“八陣圖”。當王越的墳墓修建完畢時,那群工人也已成了一批可以直接投入戰場的民兵。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王陽明都沉浸在完成任務的喜悅中。此時的他哪里料得到,自己未來的成就將遠高于自己的偶像。
1499年冬日的一天,一顆流星從北京上空劃過。明朝欽天監的官員們認為,這顆流星是老天爺警示世人而發的一個信息,應該和邊疆戰事有關。
北方的邊疆戰事自然跟蒙古人有關。王陽明知道機會來了,向皇上遞了一道《陳言邊務疏》,里面談了很多要改變的問題,而且還拿出了一份改變現狀的計劃。
王陽明本以為這是一次建功立業的好機會,不承想他的收獲只是換了個崗位:皇上把他從工部調到了刑部,擔任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工作內容是審核已審結的案件,看是否有冤假錯案。
這當然不是他想要的,他希望皇上能采納他的建議!
未能得償所愿,王陽明變得消沉,尤其是在進入刑部工作后,他看到了很多從前沒接觸過的黑暗現實,這些都在消磨著他實現理想的信心。
他發現,一些案件的審理,依據的根本不是法律法規,而是皇上和達官貴人的心意。他發現,大牢里每天都彌漫著喊冤聲,獄卒的鞭子和棍棒上永遠都有未干的血跡。他發現,犯人們蓬頭垢面,皮包骨頭,在一個個狹小的牢房中與蟑螂和老鼠爭奪著地盤。他還發現,這小小的一方監獄竟也有克扣犯人、中飽私囊的事兒!
可是發現了又能怎么樣,除了按自己良心做事,能做一件是一件之外,他什么都改變不了,更無法釋放自己那顆向往成為圣人的心!
1501年秋天,奉命在江北審問案情的王陽明在工作之余上了九華山。他的人生價值絕無可能在這煩瑣無趣的工作中實現,他對此心如明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