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綿綿。
雨倒是不大,但一下就是好幾天。
自行車廠,工人們正在熱火朝天的生產著。
剛剛發工資,看著拿到手的工資,每一個工人都充滿著動力。
沒有一個工資是低于100塊錢的,工資達到200塊錢的比比皆是。
特別是那些工作認真,帶徒弟的帶的好的,工資更是突破300塊錢。
有錢能使鬼推磨!
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現在錢便能狠狠地調動工人的生產積極性。
三班倒生產,一天二十四小時生產,工廠就沒有停下生產過。
陳凱正在生產車間,不動聲色。
但實際上他卻在看看機器狀態,以及工人們生產的零部件。
自從有了機器維修工人后,陳凱就不需要每天都到生產車間,除非是機器維修工人解決不了。
這些機器之前都被陳凱修好,相當于全新的,質量上面還是挺不錯的。
特別是一些數控機床、精密機床,那些放在外面都是寶貝,有錢都不一定買得到的。
那些新建的廠房、宿舍,都是比較簡易,但是能夠滿足生產、住人。
遠處,上千施工工人正在熱火朝天建設著。
在這個春天,散發著勃勃生機。
陳凱也是充滿著動力,事業越做越大,越做越順。
工廠人也越來越多,不是沒有問題,但是問題都掩蓋在工廠的快速發展之中,并不突出。
頂多再有兩三年時間,自行車生產便可以步入正軌,不需要他再操心,到時候他就可以將所有的時間精力用在摩托車生產。
相比起來,摩托車毫無疑問更具技術。
僅僅摩托車的發動機,就遠超整輛自行車,這是真正具有技術含量的。
自行車,誰都能造,無非造得好不好、美不美觀的事。
但是摩托車不同,全世界能夠自己造摩托車的國家,都不超過十五個。
就是華夏已經有摩托車工業,但是仍以仿制為主,一年的摩托車產量都無法滿足國內需求,都得通過摩托車工業票進行限制,私人幾乎沒有摩托車的。
整個羊城,沒有任何一家生產摩托車的工廠。
可想而知,如今華夏摩托車工業只能算是起步階段。
全國能夠制造摩托車的工廠,大概就十家,而且生產規模都不大,能夠年產上萬輛的摩托車廠已經是大廠的。
巡視了一下生產車間,悄無聲息修復一些機器。
然后去質檢車間巡視。
質檢車間,專門負責質量檢查的。
每一輛自行車都有專門的編號,通過該編號可以找到相關信息,其中就包括質檢員是誰。
每一個質檢員,都得為自己檢查的自行車負責任。
陳凱負責的是高端自行車的質量檢查,因為其他人的水平都還達不到,得陳凱親自來。
普通自行車方面,陳凱已經在漸漸放手,因為合格率已經很高了,甚至優良率也達到一個不錯的水平。
陳凱將這一批高端自行車全部檢查完畢,指出一些問題,但是沒有將自行車退回生產車間,而是利用金手指進行問題修復。
現在最重要的,便是將這些高端自行車送出去,畢竟這些都是錢。
這段時間,海外的采購商,追加采購了一批零部件,包括輪胎在內,足足達到了三百萬美元。
這就是自行車工業,只要發展起來,那就是涉及到自行車工業全產業鏈。
小到螺絲、腳踏板,大到輪胎等。
這些雖然在技術含量上比較有限,但是卻非常適合現在華夏。
就比如輪胎,在陳凱的逼迫下,以及提供技術的支持下,幾個輪胎國營廠的生產質量,提升的何止一星半點兒。
威逼利誘之下,縱是高高在上的國營廠,也開啟自我改革的進程。
陳凱派遣到這些國營廠的技術人員,除了進行技術支持外,最重要的便是監督,涉及到陳凱提供技術的,目前生產出來的都是只供中華自行車廠。
當然,陳凱支付貨款也很及時,每個月都按時結清。
只要質量合格,提供給中華自行車廠,利潤還是很可觀的。
現在形勢愈加不好,各個國營廠也感受到壓力,利改稅,以及國家加強征稅,這些國營廠很難再從政府獲得資金,得自己賺錢。
而對于這些國營廠而言,毫無疑問陳凱這里是最大的客戶。
僅僅是輪胎,每年就需要至少四百萬條。
雖然陳凱對輪胎質量要求高,但是給的價錢并不算低,屬于中等水平。
越是要求高的輪胎,給的價錢就越高。
一開始大家覺得賺的錢太少了,但是后面發現,賺的錢還很可觀。
還有螺絲,每年需要的各類型螺絲,那是需要幾千萬顆的,再加上采購商采購,那就是最少五六千萬顆螺絲。
有時候陳凱也會覺得很無語,明明是三十年后到處都可以采購,輕易可以形成年產幾百萬輛自行車的,怎么這時候這么難。但是他又會自我安撫,勸導自己,這是目前最適合華夏的,先積攢資金,完成資本積累。
借助自行車,可以形成供應鏈。
甚至到了一定時間,很多零部件都可以交給供應商,中華自行車廠負責生產關鍵零部件以及自行車總裝。
這種既可以最大程度降低生產成本,還可以最大程度提高產量。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華夏的工業。
不說全國工業,僅僅羊城的工業,粵省的工業,能夠因此受益,都是值得的。
再說了,他可是為羊城提供了幾千個工作崗位。
幾千人的廠,便是放在國營廠,也都是屬于大型國營廠了。
離開質檢車間的時候,已經到了中午下班時候了。
一個個下班的工人,前往食堂,大家排隊打飯打菜。
陳凱沒有去食堂,他去了自己的辦公室。
辦公室很簡陋,桌子上已經放好了飯菜。
他的助理,大部分時間會提前將飯菜打好,省了陳凱去食堂和在食堂排隊的時間。
當然有時候要檢查食堂,陳凱也會去食堂。
食堂的飯菜是不用錢的,每人每天的標準是0.8元。
但是為了杜絕浪費,會有人在巡視。
一旦有人浪費飯菜,就會被批評教育,也會被扣錢。
甚至屢教不改的,還會被開除!
到現在為止,因為浪費飯菜被教育卻屢教不改而被開除的,都超過了十人。
有了前車之鑒,其他人一個個都會按需打飯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