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本來計劃,此行是要招募魯智深、楊志至宋家莊,與林沖一道匡扶大事。
其余小嘍啰貿然去宋家莊時,太過扎眼,便就地解散。
可如今,眼見這二龍山經營得這般齊整,且又地勢險要,處在兗州、青州兩州之交界,丟了實在可惜。
曹操便想著,不如當作宋家莊以外的一個據點,將來舉事時也好遙相呼應。
況且,這邊山南面還有那般大好梯田,此事若不弄清楚,絕不能輕易舍棄。
“公明哥哥可是嫌山寨上這些兒郎扎眼,帶去時怕出事?若是如此,灑家將他們就地解散便罷。”
楊志暗自揣摩曹操心思,說道。
魯智深也在旁道:
“依灑家說,不去那宋家莊也罷,就請和林沖兄弟一道搬來,這里也有五六百人馬,我等便奉公明哥哥為頭領,一樣造反舉事?!?
曹操想了想,都是微微搖頭:
“此事愚兄也暫未想好,待想好了再和三位兄弟商議,如今,且請兩位兄弟先派遣一百個小嘍啰供宋江差遣?!?
二人面面相覷,均不解其意,只好點頭:
“這個卻容易。”
……
此后數日,一行人便在二龍山暫住。
一方面,打探石秀和時遷前去盜墓的消息。
此事陰私,且未四處宣揚,就令林沖帶領五十個小嘍啰去往附近縣里四散打探,但凡有異動,尤其是官兵行事,需得立即回報。
另一方面,則細細勘察山南面那許多梯田。
曹操此行本是帶了四個莊客的,原本就都以務農為生。
便令以王蓋為首,帶領剩下那五十個小嘍啰,教給丈量土地之法,都去山南面丈量地界。
首要任務,是要摸清這些梯田的數量。
原來,那日相會后,曹操已經細細打聽過這些梯田的來歷。
這二龍山寶珠寺眼下雖是草寇山寨,原本卻不是,而是正正經經的寺廟。
數十年前,大宋朝政通人和,尚未有諸多內亂時,這寶珠寺因地處兩州交界,交通便利,還香火頗盛。
有不少鄉紳富商,乃至朝中顯貴,專程前來祭拜。
而這些梯田也是那時便有的,其中少數是寺中僧侶自行開墾,大多卻是贈送。
也就是說,這些梯田既不是官田、也不是民田,而是寺田。
是正經在官府登記在冊的!
這些舊事,魯智深、楊志新近上山,自然不知,但山上小嘍啰中卻有不少本地生長、熟知地志的,一問便清楚。
曹操得知后心下便喜:
既是登記在冊的寺田,那便本來就是寶珠寺所有,不是巧取豪奪,便是官府來查,也可不怕。
又自思道:自漢末佛教傳入中國后,許多信徒為表誠心,便向寺院捐贈土地以供日用,歷代皇室也有賞賜的慣例。
所謂寺田,便是由此而來。
不過此事在漢末時卻不多見,數目也不多,一寺之田,至多千余畝,大致相當于一個中等鄉紳。
如今卻是大宋朝,實不知情形如何。
這般思慮了幾日,王蓋等四個莊客便帶著五十個小嘍啰,每日去南山面丈量,因地界寬廣,有好幾個山頭,實是廢了不少功夫。
直到這日,終于丈量完成,那王蓋便擦著汗,急匆匆來回報:
“回押司,這山后面的田地著實是多,小人也是頭一次見,便是整個鄆城縣——不,整個濟州,也未必有哪家鄉紳有這許多。”
“別說廢話,到底多少?”
“共是田地三百余頃!”
王蓋逐字回道。尤其說到三百余頃的那個“頃”字時,著重加強話音,似是在強調,是“頃”,不是“畝”!
曹操一愣:“都量準了?不會錯?”
“小人這幾日逐一算過的,絕不會錯!”王蓋拍著胸脯道。
曹操便大喜:一頃土地便是一百畝。
三百余頃,便是三萬余畝。
宋家莊雖是鄆城縣第一大莊,也只三百余畝而已。
就是說,這二龍山上的土地,頂得上一百個宋家莊!而且還是現成大好的梯田!
估摸著這寶珠寺原本定是豪富不仁,兼并了不少附近鄉民的土地,否則便是香火再盛,那些權貴也捐贈不了這么多!
“押司,田地多,卻也未必是好事,重新開墾起來,怕是十分費勁!”
眼見曹操怔怔入神,王蓋忽然道。
曹操醒轉后便望了他一眼,心想:
這人雖是個鄉民,卻也十分伶俐乖覺,見識也不差,知道亂世之下,真正珍貴的不是土地,而是人。
像這三百余頃梯田,荒廢多年,滿眼望去盡是雜草,若無相當多勞力開墾,有也是白有。
倒比孤那個屠戶后代,略強一些……
這般想著,好生勉勵了幾句辛苦,令他帶著莊客、嘍啰們回去休息,便自去找魯智深、楊志,將他的計劃和盤托出。
事到如今,也不必再多猶疑。
他之所以要保留二龍山山寨,除了作為一個據點外,更重要的,是要屯田!
“什么?哥哥要在此處屯田?”
饒是魯智深、楊志二人都曾是軍官出身,知道屯田之制。
突然聽聞時,仍不免大吃一驚:
從未聽說在草寇山頭上屯田的!
魯智深是個外粗里細的,聽這般說,略一沉吟,便道:
“如哥哥所言,山南面足有良田三百余頃,為做將來舉事之用,屯田卻也可行,”
“只是那一面畢竟也是二龍山,又沒有山北那極險的關隘做防御,若開墾出來,官軍趁機繞道來攻灑家山寨,怎生是好?”
“這個不難,”
曹操笑了笑,用茶水在桌上畫了個草圖:
“我來時那日已考察過,此山連通南、北面的僅有一條小路,且極窄極險,只需在那小路上多設一道關隘,便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魯智深點點頭,望向楊志:“兄弟以為如何?”
楊志道:“俺倒不怕官軍,只是想山寨中這些兒郎們雖有五六百人,卻多是當草寇劫掠慣了的,若要他們再拿起鋤頭前去種地時,只怕是難?!?
曹操早料到這一節,聞言便哈哈一笑:
“兄弟不需多慮!想來哪個草寇嘍啰不曾是良民,不曾有自家田地耕種的?不過被那官紳土豪欺壓,逼反而已!”
“只需立明規矩,重新許以足夠軍餉,其中大半都能下地種田?!?
“況且,這只是軍屯,還有民屯!眼下盜匪猖獗,流民四起,只需張揚出去,宋江預料,必有不少無田可種者前來投奔!”
魯智深、楊志二人一想,確是此理。
見曹操籌劃如此細密,不由齊贊:
“當年諸葛孔明北伐曹魏,首創屯田之法,如今哥哥之舉,堪比先賢!”
哪知曹操一聽便大怒,心下暗罵:
什么首創屯田之法!屯田之法卻是他諸葛村夫首創的?
他屯田北伐我大魏,卻又打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