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還在五年復遼?
- 崇禎:勤政救不了大明,夾棍可以
- AltF4
- 2079字
- 2025-05-09 21:12:00
毛文龍一動,眾人紛紛反應過來。
齊齊下拜:
“恭喜孫公位列臺閣!”
袁崇煥臉上一陣青一陣白,最終咬咬牙也只能下拜:
“恩師出任建極殿大學士,遼東將士皆感振奮!崇煥必謹遵方略,五年之期可待!”
還在五年復遼?
這小子不會以為這種狗屁不通的大餅能糊弄的了自己吧?
孫承宗沉下臉,瞇起眼睛盯著袁崇煥不說話,
不一會就逼得堂堂薊遼督師低下頭去。
老頭這才看向毛文龍:
“建南,爾率東江諸將且退,老夫與關寧眾將議事?!?
毛文龍心下雪亮,
孫閣老這意思是要關起門來打兒子,袁崇煥肯定有苦頭吃了!
毛文龍自知今日沖突之后,自己雖然撿回一條老命,但以后要在薊遼督師手底下混飯吃,小鞋肯定少不了。
他向孫承宗告狀,本來只是想著老頭在朝中還有些影響力,
以后能在自己被穿小鞋告黑狀的時候,良心發現出來幫忙說兩句話。
萬萬沒想到,本來隨著改朝換代新君登基,已經在朝堂上有邊緣化的孫公竟然搖身一變,青云直上成了袁崇煥的頂頭上司!
以孫公的為人,以后不但不會被穿小鞋,說不定軍餉什么的也不會像之前被刻意克扣得那么厲害了——剛才孫公不就連自己一手提攜的關寧系都沒管,先給東江鎮撥了五萬兩銀子嗎?
毛文龍之前得知崇禎信了袁崇煥的“五年平遼”之說,私下喝醉時還口不擇言罵過皇帝“紙上談兵”。
此刻真是恨不得立刻飛回家沐浴焚香,找個地方一邊扇自己耳光,一邊給天子磕幾個響頭。
“既如此,末將暫且告退!”
等毛文龍帶著義子毛承祿,孔有德,耿仲明等人離開。
孫承宗又發話:
“元素(袁崇煥字)、復宇(祖大壽字)、承渠(何可綱字)、希龍(趙率教字)且留,余眾暫退。”
等帳內親兵及吳襄聞言連忙弓著身子倒退走出去,帳內除孫承宗親兵和孫今外只剩下五個人。
孫承宗看向袁崇煥,滿臉嚴肅:
“袁崇煥!爾不奏報天子,擅誅一品大帥,置朝廷法度于何地?”
袁崇煥梗著脖子,把早就給毛文龍想好的十二大罪又重復一遍。
說到:
“自寧遠還,剽掠商船,自為盜賊,七當斬。”
孫承宗終于忍無可忍,重重一拍桌子:
“夠了!你自己聽聽這些理由站得住腳嗎?真要挑毛病,如今這世道哪個文臣武將行為上沒有一點瑕疵,真有完人?”
“縱然當今天子這樣的圣君,也有迫于形勢做出做出權宜之舉的時候。”
“老夫眼中,向來只要大節無虧,便是有用之才?!?
他說完停了一停,
袁崇煥立刻意識到老頭的意思——當年他擅殺杜總兵,孫承宗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并未嚴加處置。
自然也是因為杜總兵確實頂風作案,冒領軍餉,
袁崇煥當年的行為,勉強也算是大節無虧。
平心而論,
毛文龍毛病多嗎?
當然多!
虛報戰功,搞走私,收晉商保護費,還在島上開馬市搶晉商生意,有時候甚至迫于形勢會跟后金做生意,經濟問題一大堆。
要說人品有多好道德有多高,也是純扯淡。
但要說有虧大節……
每次到了后金大軍出征的關鍵時刻,人家島上一幫土匪確實不要命地出來搗亂,搞得后金老家雞犬不寧。
孫承宗見袁崇煥低頭不語,語氣稍緩:
“且不說你要殺毛都督是對是錯。如果不是天子先見之明,早早給東江鎮諸將賜下尚方寶劍,你剛才僥幸真的殺掉了毛都督。之后東江鎮又當如何處置?”
袁崇煥聞言微微一怔,本來就定下的方略張口就來:
“自然是向毛承祿,孔有德,耿仲明等人聲明只誅首惡,其他人既往不咎?!?
“沒有了毛文龍,東江鎮總兵的位置自然空了出來,便讓其義子毛承祿繼承,其余眾將亦各有封賞,以安其心?!?
“待到時機成熟,再逐漸安插我關寧一系將領取而代之,掌東江鎮大權……”
孫承宗聽到這里已是搖頭連連,臉上甚至連怒意都不見了,只剩下深深失望。
天子臨行前曾云:
“袁崇煥初見感其才德兼備,細思察其不堪大用?!?
果然洞見萬里也!
竟然想著升幾個官,發點錢就擺平毛文龍死后的爛攤子,
甚至早早計劃好用關寧系將領替換掉東江鎮舊人,
簡直是癡人說夢。
若非毛文龍以恩義相籠絡,
東江鎮這種鳥不拉屎的鬼地方,哪怕給個督師,誰又會愿意長待呢?
丟失東江鎮后,
后金再無后顧之憂,可以遠征從宣大方向入寇,屆時關寧錦防線哪怕建得再牢固,也是形同虛設。
除此之外,
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人各個桀驁不馴,
若離開東江鎮,不管是投靠后金,還是就地變身劫匪,都是大禍患。
想殺毛文龍已是大錯特錯,
動手之前甚至沒有考慮清楚后果,更是愚不可及!
“罷了,如今后金入寇在即,袁督師做了什么準備?”
袁崇煥頓時愣?。?
“后金要入寇?學生早有情報,后金四大貝勒共議,早已定下今年秋季要趁著林丹汗不在,西去蒙古征伐喀爾克本部……”
孫承宗沉默良久,方才發問:
“袁督師以為皇太極蠢笨如豬,不通權變乎?”
說完,干脆先看向祖大壽等人直接發號施令:
“祖大壽?!?
祖大壽條件反射般半跪下:
“末將在!”
“爾率關寧鐵騎三千,駐杏山驛待命。虜若攻錦州,爾部即出大凌河,焚其糧道;若攻寧遠,則疾馳松山堡,斷其歸路。切記:避實擊虛,不可浪戰!”
“末將遵令!”
“趙率教。”
趙率教立刻出列:
“聽閣部令!”
“爾督錦州防務,城外壕溝再拓三丈!城中屯糧需足支半年,火藥箭矢加倍儲備。虜若圍城,可遣死士夜襲其營,以火箭焚帳,亂其軍心!”
“是!”
“何可綱!”
“末將在!”
“你領中軍,速調天津漕糧五萬石至前屯衛。另于塔山、連山驛增設糧倉,每倉屯米八千石。再遣細作潛入沈陽,探虜酋虛實,三日一報!”
“末將這就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