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我大宋國情如此
書名: 從代遼開始到天可汗作者名: 清水魚魚本章字數: 2087字更新時間: 2025-05-19 08:00:00
乙丑日,上京的毛八十率領二千戶投降金國。
八月戊戌日,天祚帝親自與金軍交戰,在石輦驛被打敗,都統蕭特末和他的侄子撒古被俘虜。
辛丑日,天祚帝在歡撻新查剌會合軍隊,金兵追擊得很緊迫,天祚帝丟棄輜重逃跑。
九月,敵烈部反叛,都統馬哥打敗了他們。
天祚帝控制的麾下遼國部分疆域加速崩潰。
而李處溫心心念念接應他的的北伐大軍,早已出發了,之所以還沒趕到燕京,那是因為主帥換人了。
雖然北伐燕京的宋軍統帥,仍然是童貫。但具體的宋軍總指揮,是宣撫都統制劉延慶。
劉延慶是將門出身,同西夏打過仗,而且還參加過平叛方臘起義。
宋徽宗認為這個人,不是送人頭的坑貨。
所以,讓他代替老將種師道,因為,上次北伐燕京之戰,敗得匪夷所思,這就需要有人當替罪羊。
替罪羊不可能是大統帥童貫,那就只能是老將種師道。
所以種師道必須換掉。
因此,劉延慶以宣撫都統制之職,成為此次二度北伐總指揮。
劉延慶深知宋軍將驕兵惰,決定此次北伐策略有二。
其一,依舊貫徹道君陛下‘御筆三策’,對于遼燕云地區官員予以利誘。
能夠不費一兵一卒策反,那是極好的。
其二,穩扎穩打。
怎么個穩扎穩打法呢?燕云十六州就在那放在,反正跑不了,這次可是足足出動了35萬大軍。
但求必勝,不求有失!
但真要說起來戰斗力如何,那真是一言難盡。恐怕戰斗力比起上次15萬大軍戰斗力都不如。
上次好歹也是西軍邊軍為主,常年與西夏交戰,又以地方郡兵為輔,又剛剛掃蕩完方臘,士氣正盛,又修整了半年,可謂兵精糧足。
可嘆,一敗涂地!
這次說是35萬大軍,聽起來挺多,但是這次的兵卒都是東拼西湊的。
眼湊著行軍途中,紀律渙散,部伍不整。
打打順風仗,搖旗吶喊那是沒啥問題。
其戰斗力可想而知!
劉延慶自然是知道自家人自家事。
將無戰心,士卒懈怠!
他劉延慶可是陜西路名將,但是北伐幽燕面對的的可是遼軍,自太祖、太宗以來自骨子里的‘恐遼癥’開始作祟,他可不想從陜西名將變成河北弱雞,一世英名毀于一旦。
士卒懈怠將無戰心原因在于,宋金之盟。
在劉延慶看來,讓女真人流血賣命、拿下燕京,然后我大宋花錢買下燕京,這多省事?
我大宋富甲天下,能花錢辦事,何苦親自出手?
再說了,打仗既要花錢又要死人,反正也要花錢,那又何必死人?
完顏阿骨打何許人也?
不就是按出虎水旁邊的一個惡匪村霸嘛,然后,村霸造反、一路搶地盤,這等人物只會覺得地盤太多不好管理,哪有什么戰略眼光可言?
倒不如搶點財物,霸占女子來的實在。
多給點錢就打發了!
再者,我大宋國情如此,在宋國人多不一定力量大,很有可能會互相拆臺。
要宋軍各部遵守約定相互支援,那可比登天還難,放鴿子才是宋軍的常態。
劉延慶自然明白這些,他又沒有童貫和趙佶那樣親密的關系,不管怎么講,北伐兵力優勢在我,失敗了是要掉腦袋的。
“哼,世人皆言我劉延慶膽小如鼠,行事畏葸不前,每每臨陣便兩股戰戰,真是夏蟲不可語冰。這些迂腐之輩又懂什么?”
劉延慶從不這么認為,在他心中,自己這哪里是膽小怯懦,分明是謹慎機敏的處世之道。
回想起上次北伐,那慘烈的結局至今仍讓劉延慶心有余悸。
戰后,童貫為求自保,竟將所有罪責一股腦兒地推到種師道和和詵身上。
童貫在奏折中極盡污蔑之能事,彈劾種師道天性喜好殺戮,臨陣之時竟乘坐肩輿,分明是在暗中助賊,故意阻撓道君陛下的宏圖偉業;
又指責和詵不聽從指揮調度,請求按軍法處置。
最終,道君陛下下詔書,將種師道押赴樞密院,貶責為右衛將軍,令其退休養老;
和詵則被貶為亳州團練副使,發往筠州安置。
劉延慶每每想到此事,都忍不住后背發涼——看看,這就是太過冒進的下場!
古訓有云“前車之鑒,后事之師”,他又怎敢不謹慎行事?
于是,在大宋宣和第二次北伐之時,劉延慶率領的軍隊便如蝸牛般緩緩前行。
一路上,士兵們不緊不慢地修筑著碉堡,隊伍拖拖沓沓地朝著幽州城進發。
與此同時,劉延慶還不忘派人四處活動,試圖招降燕地的遼朝官員。
而涿、易二州的守將,更是他重點攻略的目標。
打開涿州,就是打開了燕京的門戶。
在劉延慶心中,這算盤打得噼啪響:一旦涿、易二州守將歸降,那宋軍便可長驅直入,直取燕京,此乃不費一兵一卒而收全功的妙計!
除此之外,還有一則消息,更讓劉延慶篤定了慢悠悠行軍的決心。
那就是,‘海上之盟’,宋金伐遼那可是兩國約定。
金國害怕宋軍一旦占領了燕京,那原來宋朝答應的50萬歲幣可就沒有著落了,于是趕緊商量著一塊打,礙于海上之盟的約定,道君皇帝趙佶只得答應金國不違背原來的協議。
此次道君陛下出動了足足35萬大軍,足以可見趙佶對幽燕之地勢在必得的決心。
劉延慶心想,即便金兵先打下燕京,按照約定,也得乖乖交還給大宋,自己又何必著急?
然而,就在劉延慶不慌不忙地前行時,他派出去的“招納使”帶回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消息,瞬間讓他心緒起伏,甚至生出了立刻率軍北上取燕的沖動——常勝軍郭藥師竟然歸降大宋了!
北上行軍營帳內,燭火搖曳。
劉延慶的身影在帳幕上投映得忽明忽暗。
他來回踱步,繡著金線云紋的袍角不經意間拂過雕花紅木長案。案上攤開的軍事輿圖,隨著他顫抖的手指不斷點觸,微微發皺。
“常勝軍郭藥師納降我大宋了!”他聲音里帶著壓抑不住的興奮,眼中閃爍著異樣的光芒,目光不經意間掃過廳內一眾同僚。
仿佛已經看到了大軍入城、收復燕京的輝煌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