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新民里甲
- 南明:我真不是朱慈烺
- 眼0珠
- 2213字
- 2025-04-20 23:58:50
“逃啊!”
水匪本就是一群烏合之眾,幾個被嚇破膽的漢子扔掉武器,轉身跳入了水里。
這一幕,頓時成了壓垮水匪心理防線的最后一根稻草,一個個爭先恐后地跳水逃走。
匪首陳阿四見狀,連忙帶著親信上前制止,但不管他們如何呼喊,甚至殺人立威,都無法阻攔這些被嚇破膽的水匪。
“還愣著干啥?快跑!”
劉三一把扯住發愣的三娃,一個猛子扎入了河水里面。
兩人的水性不錯,憋著一股氣一直潛了好一會兒,才敢冒頭。
此時,他們距離船隊那邊,已經有數十米遠的距離了。
“快,去那邊!”
劉三指著岸邊的蘆葦蕩喊道。
明軍兵力有限,只要躲進去,他們就安全了。
事實上正如劉三所料,明軍擊潰了水匪之后,并沒有繼續追趕,陳阿四這支水匪有大半人逃進了蘆葦蕩里。
“呼呼~”
“累死貧道了,總算逃出來了。”
劉三靠在一棵樹干上,喘著粗氣。
“劉老道,多謝了。”
三娃抓了抓腦袋,吶吶道。
這次要不是劉三,他說不定就沒命了。
“客氣啥,當年要不是你娘一飯之恩,貧道墳頭草都有數尺高了,不過今天這伙明軍有些不對勁!”
劉三眉頭緊鎖,心里有種不好的預感。
他們在水上混生活已經有好些年了,不是沒有和明軍水師打過交代,像這種小股明軍,以往根本不會主動攻擊他們,就算真的交手,大家都會有所保留。
“劉老道,明軍水師都這么強嗎?”
三娃眼里帶著恐懼。
他半年前,才代替死去的老爹加入船隊“干活”,今天是第一次遇見明軍水師,不像劉三,在船隊已經混了兩三年了,經驗豐富。
“屁,要真是那樣,別說是我們這種小寨子,就算是巢湖里那些巨寇,也沒有活路了。”
劉三說著站起來,繼續道:“快走,我有種不好的預感,趕緊回去。”
兩人翻山越嶺,比走水路多花了一個多時辰,才趕回到水寨附近,卻發現里面已經被明軍占領了。
“不好,我娘和妹妹還在里面!”
三娃說著就要往下面沖,卻被劉三死死拉住。
“別沖動,你這樣下去只會自投羅網,根本救不出你娘和妹妹。”
“那怎么辦?”
“我看那些明軍紀律嚴明,并沒有亂造殺戮,你娘和妹妹應該沒事,我們再觀察觀察。”
兩人趴在山坡上,看著水寨里面。
此時,明軍正在搬運糧食和財物,過了好一陣子,才看見一群老幼婦孺,被繩子串聯在一起,押了出來。
“我娘!”
三娃很快就從人群里,發現了自己家人,臉露急色,“他們要把我娘和妹妹帶去哪?”
“別慌,跟我來。”
劉三左右觀察了一下,領著三娃往下摸去。
等整個水寨的人員和財物都被搬空之后,明軍水師就一把火把寨子給燒了。
船隊緩緩離開岸邊,順流而下,一直來到了位于裕溪河與長江交匯處上游10里的東關鎮。
由于匪亂和流亡等各種原因,東關鎮的人口銳減,如今鎮子里的百姓只剩下不到500戶,附近的東關水寨更是已經荒廢了。
在鎮子中心的一處破舊官衙里面,閻應元正看著地圖,盤算著如何重建東關水寨。
主要把東關水寨重建,扼守要道,巢湖水匪就不敢輕易入江,他也能以此為據點,進可攻,退可守。
很快,就有屬下來報,派出去剿匪的船隊回來了。
“走,看看去。”
閻應元說著,帶著部下一起走出了官衙。
來到岸邊時,士卒們正押著數百名百姓下船。
帶隊的把總趙康,快步來到閻應元面前,行禮道:“千總,卑職幸不辱命,把陳阿四一伙水匪剿滅了。”
“趙康,干得不錯。”
閻應元露出一絲笑容,他擔任勇衛營的千總后,自感人手不足,于是就把江陰的好友趙康給找了過來,擔任把總一職。
趙康與他年齡相差不大,武力極強,能力敵二三十人,實屬一員猛將。
“千總,這些俘虜怎么辦?都關進大牢嗎?”
趙康問道。
“不,我打算把他們招撫,重新編戶。”
誅首惡,赦脅從,家眷編入“新民里甲”,這就是閻應元打算重建東關水寨,剿滅水匪定下的策略。
如今東關鎮附近有大量荒廢的田地,正好可以讓這些人屯田。
“千總,這些人可是水匪,就這樣放過他們?萬一他們再次落水為寇怎么辦?”
趙康有些擔憂道。
“我既然這樣做,自然有預防措施,我將他們十戶編為一甲,一甲內有人復叛,全甲連坐,一里內叛亂,里長處死,每月初一、十五由官府核查戶口,定期派人給他們講《大明律》和《大誥》。”
閻應元淡淡道。
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當水匪的,如果能夠活下去,誰也不愿意做這種刀口舔血的買賣。
趙康眨了眨眼,“這辦法有用嗎?還有上面能同意?”
“肯定有用,正德朝王陽明剿匪就是用了這個方法,讓江西、福建匪患十年內大減。”
“有用就好,不然咱們也沒那么多糧食養他們。”
“行了,你先帶著部下去休整吧,這清剿水匪可不是三五日就能完成的,我們要做好長期準備。”
閻應元將趙康打發走,就開始安排人手,準備給那些水匪家眷編戶。
此時,藏在船底一路跟到這里的劉三和三娃,也找機會趁機混進了人群里面。
“哥!”
“噓,別說話。”
三娃連忙捂住妹妹的嘴巴。
-----------------
六月初六。
巡撫曾化龍派登州騰胤玉解膠州之圍,擊退山東張大雅等反賊。
錦衣衛將這個消息傳回應天府后,內閣迅速做出應對,下令曾化龍整合山東明軍,防守建奴入侵。
六月初九,徐州的高杰再次上奏朝廷,請求發餉。
戶部在朱明的再三催促下,才發了五萬兩銀子。
同時,錦衣衛暗探上報,查到了是鳳陽府總兵劉良佐,派人截取了盧九德府邸的財物,并且放火燒屋。
朱明當即下旨,宣劉良佐過江覲見。
六月初九,國喪畢,朱明換回常服,百官去喪帽。
禮部開始準備挑選黃道吉日,準備新皇登基事宜。
六月初十,多爾袞派固山額真覺羅巴哈納、石廷柱統兵收取山東。
曾化龍盡管做了一些準備,但因寡不敵眾,率領殘部南逃。
對此,朝廷并無應對之策。
同時,在鳳陽府總兵府邸。
劉良佐此時正如熱鍋里的螞蟻,急得團團轉,太子下旨讓自己過江覲見,這去還是不去?
去了吉兇難料,不去就是抗旨不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