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晨霧如紗,籠罩著曲阿城頭。劉琦站在雉堞之上,望著遠處漸漸清晰的江東旌旗,心中泛起絲絲寒意。
三萬將士已枕戈待旦,甘寧、黃忠二位大將更是摩拳擦掌,每日跟隨在劉琦身邊的朱然,也是雄心壯志。
可對面五萬江東精銳,還有那江東小霸王孫策親自坐鎮(zhèn),這場戰(zhàn)事,注定艱難。
“公子,江東軍已列陣完畢。”
黃忠大步走上城頭,虎目之中滿是戰(zhàn)意。
劉琦微微點頭,目光掃過遠方那如林的刀槍,“孫策,終于還是來了!”
孫策果然名不虛傳,五萬大軍排列整齊,旌旗飄揚間透著一股肅殺之氣。
韓當、程普、黃蓋等老將立于陣前,皆是威風凜凜,而那周瑜雙手微隆一處,站在孫策身側,隱隱有運籌帷幄之態(tài)。更遠處,魯肅手持一卷竹簡,似在與身邊將士低語,想來是在謀劃破敵之策。
劉琦一一打量著這些歷史名人,自己,終究還是足夠資格和他們一較高下了!
“傳令下去,嚴守城池,不可輕舉妄動。”劉琦沉聲道。
他心中清楚,硬拼之下己方并無優(yōu)勢,唯有以智謀取勝。
不多時,城下響起一陣鼓噪。孫策一馬當先,持槍而立,大聲喊道:“劉琦小兒,可敢出城一戰(zhàn)?莫要學縮頭烏龜!”那聲音如洪鐘般響徹天地,盡顯悍勇之氣。
劉琦面色平靜,心中卻在思索對策。他轉頭看向甘寧:“興霸,可愿出城挫一挫他的銳氣?”
甘寧大笑:“正合我意!某家定叫那孫策知道,我荊州兒郎也不是好惹的!”說罷,翻身上馬,點齊三千精銳,大開城門,呼嘯而出。
戰(zhàn)場上,孫策見有人出城,眼中閃過一絲興奮。他大喝一聲,拍馬挺槍,直取甘寧。
兩騎相交,槍來刀往,火星四濺。孫策的槍法剛猛霸道,每一招都帶著雷霆萬鈞之勢;甘寧的戟法卻靈動多變,以巧破力。二人你來我往,大戰(zhàn)數(shù)十回合,難分勝負。
劉琦在城頭觀戰(zhàn),心中暗自贊嘆孫策的悍勇。但他知道,這只是開始。他悄悄招來心腹,低聲吩咐幾句。那心腹領命而去,消失在人群之中。
江東軍陣中,魯肅眉頭微皺。他看出甘寧不過是劉琦的試探,背后定有謀劃。他低聲對孫策道:“伯符,不可戀戰(zhàn),且先收兵,再做計較。”
孫策雖意猶未盡,但對周瑜極為信任,當下虛晃一槍,撥馬回陣。甘寧也不追趕,率部緩緩退回城中。
夜幕降臨,曲阿城中一片寂靜。劉琦在大帳中來回踱步,思索著破敵之策。此時,一名密探匆匆來報:“公子,已與江東士族暗中聯(lián)系上,他們對孫家的統(tǒng)治多有不滿,愿助我們一臂之力。”
劉琦眼中閃過一絲精光。江東士族在江東根基深厚,若能得到他們的支持,定能讓孫策后院起火。他當即修書數(shù)封,讓密探連夜送往江東士族手中。信中承諾,若能助他擊退孫策,定保江東士族的地位與利益。
與此同時,孫策大營中卻是另一番景象。韓當進言道:“將軍,劉琦據(jù)城死守,一時難以攻克,不如另尋他策。”
孫策沉思片刻,道:“明日我親自攻城,定要拿下這曲阿!”
周瑜卻道:“不可。劉琦此人看似文弱,實則心機深沉。今日甘寧出戰(zhàn),不過是試探。若我們貿然攻城,只怕正中他的圈套。”
孫策雖心中不甘,但還是壓下了攻寨的沖動。
第二日,江東軍再次來到城下,卻不見劉琦出兵。孫策正要下令攻寨,忽有士兵來報,江東多地傳來異動,疑似有叛亂發(fā)生。
此外,牛暏之地諸葛亮設計,燒了周瑜糧草!
原來,諸葛亮與周瑜各自領兵在濡須口與曲阿北部對峙之際,秦超得到密報周瑜安排呂蒙領兵保護糧草于沙梁縣。
諸葛亮得到密報后,故意露出自己糧草消息,周瑜大喜,當即親率兵馬來攻,雙方血戰(zhàn),周瑜見難有成效便引兵撤退,卻在途中遇到斷橋、騎兵騷擾,周瑜不敢大意,當即緩兵而行。
不想等他回到大寨時,呂蒙所把守的糧草重地沙梁縣卻被諸葛亮派出的內應賺開城門,而后一千余騎兵突入其中,每人帶了三罐火油,不消半個時辰便將糧草燒了大半!
孫策臉色大變,他深知江東士族的能量,若不能及時平定,后果不堪設想,此外,糧草被毀,軍心震動。
周瑜眉頭緊鎖,沉聲道:“伯符,此事定是劉琦暗中所為。我們不能再在此耽擱,必須立刻回師。”
孫策咬了咬牙,望著城頭的劉琦,大聲道:“劉琦,今日暫且饒你,他日定取你項上人頭!”說罷,下令撤軍。
劉琦站在城頭,看著江東軍遠去的背影,心中長舒一口氣。這一戰(zhàn),雖未真正交鋒,卻憑借智謀逼退了孫策。他轉頭對黃忠、甘寧道:“二位將軍,此次能退孫策,全賴智謀。但江東之地,日后必有一戰(zhàn),我們需早做準備。”
黃忠、甘寧齊聲應是。他們心中對劉琦的智謀更是敬佩不已。
曲阿之戰(zhàn)的消息很快傳遍了天下。
各方勢力都對劉琦刮目相看,沒想到這個看似柔弱的公子,竟能以智謀逼退江東小霸王孫策。而劉琦,也深知這只是開始,在這亂世之中,唯有不斷壯大自己,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他仍然著手整頓軍備,同時繼續(xù)暗中聯(lián)絡江東士族,為日后的戰(zhàn)事做準備。
孫策撤兵回到建業(yè)后,開始著手平定各地的叛亂。他心中對劉琦的怨恨更甚,發(fā)誓定要報這一箭之仇。他與周瑜、魯肅等人商議,決定厲兵秣馬,再次攻打濡須口,必須要拿下濡須口。
一場更大的風暴,正在醞釀之中。劉琦與孫策,這兩位亂世中的豪杰,注定還有一場更為激烈的交鋒。而濡須口這座水上重寨,也將再次成為他們爭奪天下的戰(zhàn)場。
孫策撤退之后,吩咐韓當、黃蓋二將繼續(xù)抵擋劉琦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