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令儀的手指緊緊攥住那本染血的《女誡》,指節因用力而泛白。密室內潮濕的空氣仿佛凝固,只剩下火把燃燒的噼啪聲和二皇子靴底碾過石板的輕響。
“溫小姐不愧是溫太傅的女兒,膽識過人。“二皇子蕭景琰緩步向前,玄色錦袍上的金線蟒紋在火光中若隱若現,“只是沒想到,溫衡臨死前竟把秘密藏在這種地方。“
溫令儀背貼著冰冷的石壁,兄長白骨空洞的眼眶正對著她。那半截斷箭——她認得,是溫家祖傳的箭矢,箭頭有特殊紋路,兄長從不離身。
“是你殺了他。“她的聲音比想象中平靜,只有微微顫抖的尾音泄露了情緒。
蕭景琰輕笑一聲,抬手示意弩箭手稍退。他蹲下身,與溫令儀平視,修長的手指輕輕撥弄白骨胸前的斷箭。
“三年前秋狝,溫衡跟蹤太子至此,發現了不該發現的秘密。“他的指尖劃過箭桿上的家紋,“本王只好親自送他一程。你猜他最后一句話是什么?“
溫令儀的視線模糊了一瞬。她想起最后一次見到兄長,他摸著她的頭說“令儀長大了“,那時他眼中已有決絕之色。
“'告訴令儀,別查下去'。“蕭景琰嘆息道,“可惜,溫家人都太固執。“
密室外隱約傳來腳步聲,蕭景琰頭也不回地揮了揮手,侍衛立刻退到更遠處。他從懷中取出一方絲帕,慢條斯理地擦拭手指。
“你一定很好奇,為何本王要設局引你來此。“他站起身,居高臨下地看著她,“因為溫太傅死前,也留下了一些...麻煩的東西。“
父親?溫令儀心頭一震。三年前父親墜馬而亡,官府定案為意外,但她從未相信。
“看來溫衡沒來得及告訴你。“蕭景琰從袖中取出一封泛黃的信箋,“你父親察覺太子與突厥往來,準備上奏皇上。可惜他太信任本王這個學生了。“
溫令儀看清信上熟悉的字跡,是父親寫給御史中丞的密信。她的手不受控制地發抖,染血的《女誡》啪嗒一聲掉在地上。
“為什么?“她終于找回自己的聲音,“你與太子勾結突厥謀反,為何又要殺我父兄?你們不是一伙的嗎?“
蕭景琰突然大笑起來,笑聲在石室內回蕩,驚起梁上幾只蝙蝠。他彎腰拾起《女誡》,翻到被血跡模糊的那頁。
“謀反?“他眼中閃過一絲瘋狂,“本王要的從來不是皇位。太子那個蠢貨以為我要與他平分疆土,殊不知——“
他的手指重重按在“焚城“二字上。
“二十年前,先皇后——我母后誕辰當日,皇城突發大火。官方說是燭火引燃帷幔,但你知道真相嗎?“蕭景琰的聲音陡然陰沉,“是現任皇后,也就是太子的生母,派人縱火!母后為救年幼的我,活活燒死在鳳儀宮!“
溫令儀倒吸一口冷氣。她聽說過那場大火,卻不知其中竟有如此隱情。
“父皇明知真相卻選擇包庇,就因為那時突厥犯邊,需要皇后母家的兵力支援。“蕭景琰的眼中燃起駭人的火焰,“所以我要燒了整個皇城,讓所有人為母后陪葬!“
他猛地抓住溫令儀的手腕:“而你父兄,差點毀了這一切。溫衡查到太子與突厥勾結只是幌子,真正目的是借秋狝之機在皇城縱火。他臨死前把證據藏在這本《女誡》里,還特意用只有你能看懂的密語標注了機關位置。“
溫令儀腦中閃過兄長筆記中那些看似隨意的墨點——那是他們兒時發明的密文,標記的是烽火臺下的暗道。
“現在,該結束了。“蕭景琰松開她,后退一步,“殺了她。“
弩箭手齊齊上前。溫令儀突然笑了,那笑容讓蕭景琰眉頭一皺。
“殿下可知,溫家除了擅長文墨...“她迅速按下墻上某塊磚石,“還精通機關術。“
整個密室劇烈震動起來,頭頂碎石簌簌落下。蕭景琰臉色大變:“你做了什么?“
“兄長筆記里寫得很清楚,這間密室有自毀裝置。“溫令儀在煙塵中站直身體,“既然出不去,那就同歸于盡吧。“
弩箭手慌亂地朝出口逃去,卻被落下的石門封住退路。蕭景琰拔劍向她刺來,溫令儀側身避開,撿起地上兄長白骨旁的斷箭。
“為了父兄,為了無辜的皇城百姓。“她握緊斷箭,箭頭上溫家家紋在火光中閃爍,“今夜,你必須死在這里。“
巨石轟然砸下,密室內火把盡數熄滅。在徹底陷入黑暗前,溫令儀看到蕭景琰驚恐的臉,和那本《女誡》在亂石中化為碎片。
最后一刻,她想起兒時兄長教她射箭時說的話:“令儀,溫家箭矢只射該殺之人。“
她閉上眼睛,斷箭深深刺入蕭景琰心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