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性貪婪兩世弊同
- 紅樓:從好圣孫開始奪嫡
- 落夢生
- 2118字
- 2025-05-11 00:20:41
“吱~呀~砰!”
門外,鮑以安忙縮回了腦袋,納悶地撓了撓頭:
“盧大人趕人的意思這般明顯,這姜師爺還能腆著臉留下不成?那不是比我老鮑的臉皮都厚了?”
門內,姚弘旭腳步輕快地站回原位,笑看著汪朝宗道:
“汪伯父,那閑人已走了,快請說罷。”
汪伯父?
汪朝宗雖對這救了自家妻女一遭的青年很有好感,聽了這稱呼也不由眼角一跳,勉強回了一笑后,便為難地看向了林如海。
林如海知道姚弘旭這般伏低做小,多半還是為了想要替“八爺黨”爭那賑災之功,自然更不敢讓他知道這兩淮鹽務的絕密,當下只得開口:
“子明...”
姚弘旭忙接話:“姨爹,我在呢。”
林如海默然半息,才語重心長道:“子明啊,工作的時候記得稱職務。”
姚弘旭老實應了:“知道了,姨爹。”
“噗嗤!”
盧見曾憋笑端起了茶盅,剩下的六位堂商紛紛低頭去找地上的螞蟻。
堂堂皇孫怎么就能這般厚臉皮呢?
不過他若是位皇子,卻又未必不能討了圣上歡喜。
林如海無奈失笑,索性挑明了道:“子明,你也去外面等我罷。”
“哦...遵鹽院大人令。”
姚弘旭不掩失落,轉身就走,卻“隨口”嘟囔了一句:
“不過就是那勞什子‘提引’的事罷了,卻這般遮遮掩掩的好不爽利。”
倉內驟然一寂,幾乎落針可聞。
五大堂商猛然抬目,臉上難掩驚懼。
盧見曾手中茶盅晃蕩,不覺濕了袖口,神色也陰沉下來。
林如海不露聲色地環視一圈,心頭不禁微微一動:
提引?自己翻閱舊檔時倒見過這個說法。
近些年兩淮鹽務每歲額引銷盡,額課全完,需要預提來年的鹽引,以補本年之不足,故此謂之“提引”。
但從舊檔來看,這些“提引”的賦稅都已經隨上年秋綱一并遞解戶部了,原該和自己無涉才對。
怎么這盧見曾卻失態至如此呢?
呵,看來我這便宜“侄兒”還真是有備而來,且讓他們先交鋒一陣,再定行止。
思及此處,他也就兀自品茗,并不開口。
眼見著姚弘旭腳步飛快到了門前,而林如海仍安穩如山,盧見曾不得不出聲笑道:
“姜夫子年紀輕輕,原也精通鹽務,只是這‘提引’的鹽課上年就已經交入國庫了...”
暴金幣的機會來了!
姚弘旭壓了壓嘴角,折扇輕搖悠然轉身,笑吟吟地問道:
“運司大人,朝廷規定的二兩正課是交了,那...二兩之外的呢?”
盧見曾語滯不能答,懷疑的目光掃向了旁邊堂商。
汪朝宗尚且鎮定,張大安等人忙出言辯解:
“盧大人明鑒,我等今兒才初見姜夫子,便是想泄露也沒無從說起啊。”
“汪堂商...”
盧見曾雙目微聚,才盯向了汪朝宗,卻被姚弘旭打斷道:
“運使大人也不必猜測了,若真有人泄密那也該和我姨爹去說,何必單告訴我這個小輩?”
汪朝宗暗暗松了口氣,心中卻也生疑惑:
提引不是絕密,甚至邸報上都會刊登,但提引中的關節連林如海都尚且不知就里,這人分明才來一日,為何卻能一語道破,且還如此篤定?
迎著眾人的探究目光,姚弘旭也不賣關子,一徑坦然笑道:
“小子昨日逛了揚州城內十七家鹽行,問明了往年歷月鹽價,多是隨季節、天氣正常變動。
只在每到年末兩月時,不分陰晴雨雪,一斤鹽統統漲價十文,想來是因為成本提高了的緣故。
但方才盧大人幕下師爺巨細無遺地將正課、雜課、經費雜捐列得清楚明白,卻并無一項是年末專有的。
那這成本又從何而來呢?
小子無知,一時除了提引,再想不出旁的來了。”
這話聽著無懈可擊,卻是半真半假。
他雖調查了鹽價,但哪里就能知道是因為“提引”的緣故。
就連“提引”這個詞,也是他前世讀史的時候了解到的。
不過美術生雖大多愛讀個歷史,但也多不求甚解,讀過就忘。
若不是才剛聽到庫銀竟比賬銀還多的奇事,他一時也不能將前世今生的見聞聯系起來。
畢竟無官不貪,能夠賬庫相符,不把虧空留給后任,就已經是難得了。
現如今好端端地留下一萬兩巨款給后任,要么是前任自己撈走了數十上百萬兩,乃至更多;
要么是鹽商有意行賄,想堵林如海之口,那背后的弊案只大不小!
而涉及如此巨量銀錢,且能讓鹽運使和八大堂商一同遮掩的,他方才腦海中第一時間便浮現出了乾隆朝三大案之一的“兩淮鹽引案”——
持續二十年的提引過程中,兩淮鹽政、鹽司每引私加三兩,統共獲利一千余萬,卻只拿了一小半用來給章總接駕,私分了剩下的大頭,卻還博了個辦事得力的好評。
最后章總惱羞成怒,以數任鹽政、鹽司人頭落地,鹽商繳納巨額罰款結案。
如今雖換成了虞朝,官員和鹽商也不盡同,但人性的貪婪卻總是不變的。
故而他方才大膽猜測,此世這些官商也早已沆瀣一氣,以加價的方式從百姓身上搜刮銀子,最后揣進了自己的腰包。
至于對不對......盧見曾喊住他時,他就已經有了八成把握。
而現在瞧著臉色陰晴不定卻不置一言的盧見曾,還有那些個目光躲閃的堂商,這個把握已然臻至十成!
他輕輕勾了勾唇角,隨意笑問道:
“小子聽說,一引鹽有四百斤,哪怕一斤只加10文,一引也能多賺四貫錢,合銀便是三兩有余。
所以...諸位在‘提引’的時候,于朝廷正課之外,不會又多收了3兩銀子吧?”
見鬼!一個年輕的小子怎么就能如此見微知著?
連那三兩的加征也都猜了個正著?!
堂商們暗呼邪門,但在林如海那漸漸森冷的目光逼視下,只得支吾著回說:
“姜夫子說笑了,便是真有這一項,原也是由我們繳納入庫的,萬當不得一個‘收’字。”
“本官看你們盡可當得!”
林如海“啪”地拍案而起,冷聲怒斥道:
“爾等堂商借協理鹽務,代收鹽課之機,竟敢私加稅賦,盤剝百姓!
如此上愧天恩,下負蒼生,本官即刻就要具折彈劾!”
說著便拂袖而去,顯然是動了真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