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神話傳說

《梨俱吠陀》中的諸神是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人格化。但與后來的史詩和往世書神話相比,諸神的擬人化比較抽象模糊,有關的神話傳說也支離破碎,缺乏完整的故事情節。這說明梨俱吠陀神話還處在比較原始的階段。《梨俱吠陀》中的神很多,按照印度傳統可以分成三類:天上諸神、空中諸神和地上諸神。當然,這種分類也不是絕對的,其中難免有劃分不清或互相重疊的部分,如普利提維和陀濕多可以同屬三類。

一 天上諸神

提奧(Dyaus)是天空神,通常與大地女神普利提維并稱為天地神。他倆是諸神的父母,創造和保護一切生物。

蘇爾耶(Sūrya)是太陽神。提奧是他的父親。阿底提(Aditi)女神是他的母親,因此他又名阿底提耶(āditya)。最初,他藏在海中,眾神將他抬到天上。烏霞是黎明女神,有時是他的母親,有時是他的妻子。蘇爾耶與波斯古經《阿維斯陀》中的太陽(Hvare)一詞同源?!独婢惴屯印分械牧硗鈨蓚€太陽神名娑維特利和維婆斯婆特(Vivasvat)。按詞義可能原先分別是太陽的稱號“推動者”和形容詞“光輝的”,后來演變成獨立的太陽神。

普善是道路神。他乘坐羊車,攜帶金矛、錐子和刺棒。他既擔任太陽的使者,也擔任死者的向導。他守衛道路,庇護旅人,并找回迷途的牲畜。他的唯一稱號是“光輝者”,因而原先也可能是一位太陽神。

伐樓那在吠陀神中的地位極高,僅次于因陀羅。他顯然是神化的人間統治者。他經常被稱為“大王”,居住在天國中有千柱千門的金殿里。他有許多偵探,因此也被說成有一千只眼。他讓天地分開、日月運行、江河流動。他不僅支配自然規律,也維護道德秩序。他有捆綁罪犯的套索。因而,在有關伐樓那的頌詩中,每首都有祈求他寬恕罪過的內容。例如,第五卷第八十五首在頌揚了伐樓那的一系列神跡后,最后祈求道:

倘若我們像賭徒,

有意無意犯錯誤,

但求赦免松套索,

我們與你親如故。(5.85.8)

與伐樓那緊密相連的神是密多羅(Mitra)。他倆形成對偶神,共同統治世界,懲戒罪惡。伐樓那與《阿維斯陀》中的瑪茲達神名不同,但神性相近。密多羅與《阿維斯陀》中的密特拉(Mithra)神名同源,但神性有所不同,后者是太陽神。

毗濕奴后來成為印度教三大神之一,但在吠陀神中的地位并不高。他的稱號是“大步”,因為他從地上到天上,跨出的頭兩步尚能看見,第三步就高不可見了。這個細節后來變成往世書神話中毗濕奴下凡故事之一。

阿底提(Aditi)是無限女神。她賜福于兒童和牛,能解脫人的束縛。她有六個或八個兒子,叫做阿底提耶(āditya),其中包括伐樓那、密多羅和太陽神阿底提耶。

雙馬童是一對孿生兄弟神。他倆年輕漂亮,乘坐三輪金車,由飛鳥、飛馬、水?;蝮H駕車,車速比思想還快。他倆嗜好飲蜜,車上也裝著蜜,分給蜜蜂和凡人。他倆是救死扶傷的神醫,能使病人痊愈、盲人復明,還能使人返老還童。他倆還救助其他各種落難之人。有關他倆的頌詩有五十多首,在梨俱吠陀諸神頌詩中占據第四位。

三個利普是一組工藝神。他們依靠自己的工藝技巧上升為神,居住在太陽領域。他們為因陀羅造了馬,為雙馬童造了車,還讓自己的年邁雙親恢復青春。

陀濕多是另一位工藝神。他善于制造各種器械,因陀羅的金剛杵就是他鍛造的。他是一切形象的制造者,賦予人和動物外形,因而也是一位賜予后嗣的神。

此外還有黎明女神烏霞、黑夜女神羅特利(Ratrī)等。

二 空中諸神

因陀羅(Indra)在吠陀神中居于最高地位。贊揚他的頌詩近兩百五十首,約占梨俱吠陀頌詩總數的四分之一。他長有棕色(或金色)的皮膚和須發,力大無比。他手持金剛杵,有時也攜帶弓箭或鉤子,乘坐工藝神利普制造的車馬。他既是戰神,又是雷神。他嗜飲蘇摩酒,并借以增強戰斗力。他的主要功績一是殺死困住河水的巨龍,二是征服達娑人。顯然,他是印度雅利安部落社會的英雄神:

固定搖晃的大地,

穩住顛簸的群山,

拓寬天空,撐住天國,

人們啊,他是因陀羅。

殺死巨龍,釋放七河,

打開洞穴,趕出牛群,

從兩石之間產生火,

人們啊,他是因陀羅。

促使宇宙變化不停,

征服和驅逐達娑人,

像賭徒贏得敵人財富,

人們啊,他是因陀羅。(2.12.2—4)

摩錄多(Marut)是一群暴風雨神。他們是同年齡的兄弟,通體發光,以閃電為長矛,主要職能是下雨。他們發出的雷鳴和狂風震撼大地山岳,由此也被稱為天國歌手。他們是協同因陀羅作戰的主要盟友。

樓陀羅(Rudra)是摩錄多的父親,手持雷杵,以閃電為箭。他兇猛異常,被稱作天國的野豬。他既是統治世界的暴君,也是治療百病的神醫。他在吠陀神中的地位并不重要,但后來演變成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濕婆。

伐由(Vāyu)和伐多(Vāta)都是風神。伐由經常與因陀羅同乘一車,由成百成千匹馬拉著。伐多與暴風雨神關系密切。他家里有甘露,因而也能治療疾病,使人延年益壽。有首頌詩描寫伐多的威力:

伐多的車輛威力無比,

摧枯折腐,咆哮號呼,

向上攪紅天國蒼穹,

向下席卷大地塵土。

他沿著空中道路前進,

不曾有過一天停車休息,

請問出生最早的圣水朋友,

他從哪兒產生?從哪兒升起?

眾神的呼吸,萬物的起因,

他依照自己的心愿漫游四方,

聲音能聽到,模樣見不著,

讓我們拿祭品向伐多獻上。(10.168.1、3—4)

此外,還有雨云神波阇尼耶(Parjanya)、水神阿波那(āpamnapāt)、水女神阿波(āpas)和從天上取來火的摩多利首(Mātarisvan)等。

三 地上諸神

阿耆尼(Agni)是火神,贊揚他的頌詩有兩百余首,數量之多僅次于因陀羅。在《梨俱吠陀》中,他主要是祭火的人格化。他有紅須發、尖下巴和金牙齒。眾神通過他的火舌享用祭品。關于火的來源有種種傳說:從兩塊木片(或兩根木棍)中產生,從水中產生,或由摩多利首從天國取來。如果說戰神因陀羅保護部落和民族利益,火神阿耆尼則保護家庭和家族利益,在頌詩中常常被直接稱作“家主”或“家庭祭司”。《梨俱吠陀》十卷中,常常將火神頌詩排在卷首。下面是第一卷第一首:

我贊美阿耆尼祭司,

神圣的祭祀執行者,

勸請者,財富賜予者。

他受到古代仙人贊美,

他受到今日仙人贊美,

但愿他把諸神帶來!

但愿仰仗他獲得財富,

興旺發達,蒸蒸日上,

英雄輩出,名聲遠揚。

阿耆尼啊,有你在場,

祭祀得以順利進行,

諸神得以來到這里。

勸請者阿耆尼賜予智慧,

真實不虛,享有至高聲譽,

但愿他與諸神一起來到。

阿耆尼啊,確實唯有你,

為祭祀敬拜者創造福利,

安吉羅啊,你真實不虛。

我們天天接近你,

懷著清凈的思想,

我們向你行禮致敬。

你是祭祀的主宰者,

你是規則的保護者,

在自己的住處增長。

阿耆尼啊,你和藹可親,

如同父親對待自己兒子,

但愿你賜予我們福利。(1.1.1—9)

毗訶波提既是武士神,又是祭司神。作為武士,他手持弓箭和金斧,協助因陀羅作戰。作為祭司神,他創制禱詞,保證祭祀順利進行。

蘇摩(Soma)是酒神,贊揚他的頌詩有一百二十多首(絕大部分集中在第九卷),在梨俱吠陀諸神頌詩中占據第三位。蘇摩是一種植物。蘇摩酒則是從這種植物中榨取的液汁,呈棕紅色,具有興奮作用。但這種植物究竟是什么,學者們說法不一。有的說是蛤蟆菌,有的說是野蕓香?!栋⒕S斯陀》中也有這種用來榨取液汁的植物——豪摩(Haoma),并同樣受到崇拜。這說明這種植物是“印度-伊朗”游牧民族共同嗜好的飲料。在《梨俱吠陀》中,所有的天神都飲蘇摩酒。對凡人來說,蘇摩酒是延年益壽的甘露,醫治百病的仙藥:

但愿我聰明又健康,

充分享受甜美的蜜汁,

所有的天神和凡人,

稱其為蜜汁,求取它。

你進入體內,暢通無阻,

平息天神心中的憤怒,

但愿你與因陀羅交朋友,

像馬匹為我們運來財富。

我們飲下蘇摩,獲得永生,

我們走向光明,找到天神,

現在,誰還敢敵視我們?

甘露啊,誰還敢欺負我們?

蘇摩啊,像朋友對待朋友,

蘇摩啊,像父親對待兒子,

讓我們的心中感到快慰,

蘇摩啊,推遲我們的死期!

晶瑩的酒滴強身健骨,

猶如皮帶將牛車捆緊,

但愿這些酒滴保護我,

讓我不瘸腿,不生病。

你像摩擦起火,點燃我,

讓我眼睛明亮,更加富裕,

我在迷醉中,心滿意足,

請進入我,滋養我身體。

滿懷愿望,榨出蘇摩汁,

我享有它,如同父親家產,

請蘇摩王延長我的壽命,

猶如太陽神照亮每一天。

請蘇摩王賜予我們吉祥,

你要知道我們崇拜你,

敵人強壯而又兇暴,

不要讓他們如愿得逞!(8.48.1—8)

由于蘇摩酒具有增強戰斗力的興奮作用,這位酒神也被賦予武士的特點——手持弓箭,攻無不克,為崇拜者帶來財富。后來,蘇摩一詞與月亮同義,這在《梨俱吠陀》中已經出現。

吠陀詩人也崇拜語言女神:

我與眾位樓陀羅、婆藪、

阿底提耶以及毗奢同行,

我支持密多羅、伐樓那、

火神、因陀羅和雙馬童。

支持消滅敵人的蘇摩、

陀濕多、普善和薄伽;

舉行祭祀,供奉祭品,

我賜予這樣的人財富。

我是王后,財富積聚者,

思索者,最值得崇拜者;

眾天神將我安置在各處,

居住在各處,進入各處。

依靠我,獲得各種食物,

觀看,呼吸,聆聽說話;

若是不知道我,則衰亡,

聽我告訴你值得信仰者。

確實,我親口說出的言辭,

天神和凡人都會表示歡迎,

我使我鐘愛的人強大有力,

成為婆羅門仙人或圣人。

我挽開樓陀羅的弓,

殺死婆羅門的敵人,

我為人們從事戰斗,

我遍及天國和大地。

我的呼吸如同風,

維持一切創造物,

我超越天國和大地,

我就是這樣偉大。(10.125.1—6、8)

在另一首詩中,這樣贊頌語言女神:

有的人看語言,卻看不到她,

有的人聽語言,卻聽不到她,

而她對有的人呈現自己的形體,

如同衣著漂亮的妻子走近丈夫。(10.71.4)

除了天神,《梨俱吠陀》中還有妖魔。與天神為敵的妖魔主要是達娑(Dāsa)或達休(Dāsyu),即魔化的印度土著居民。還有一類妖魔叫做羅剎()。阿修羅(Asura)在《梨俱吠陀》中具有天神的含義,與《阿維斯陀》中的阿胡拉(Ahura)一致。但在有些頌詩中已經開始含有妖魔的意思。而在后期吠陀文獻中,阿修羅則完全成了妖魔。

《梨俱吠陀》中還有一位死神,名叫閻摩(Yama)。他是第一個死去的人,居住在天國?!独婢惴屯印吩姼柚泻苌俦砺秾λ劳龅目謶?,原因之一就是人死后都將與閻摩一同居住在天國。例如,這首送葬詩:

閻摩首先發現這個去處,

這片牧場絕不會被取走,

我們的祖先都去了那里,

后人也沿著自己的路前往。

去吧,去吧!沿著古老的路,

到我們祖先居住的地方去,

你將在那里看見閻摩王和

伐樓那王愉快地享受祭品。(10.14.2、7)

另一首送葬詩:

祭火啊,你不要燒痛他,

不要燒碎他的身體和皮膚,

祭火啊,你燒熟他之后,

就將他送到祖先們那里。

祭火啊,你燒熟他之后,

就將他送到祖先們那里,

一旦他前往精靈世界,

他從此就屬于眾天神。(10.16.1—2)

除了送葬詩,還有一種招魂詩。例如:

你的意識已經離去,

前往遙遠的閻摩那里,

我們帶回你的意識,

住在這里,長久生活。

你的意識已經離去,

前往遙遠的天和地,

我們帶回你的意識,

住在這里,長久生活。(10.58.1—2)

這首詩共有十二節,下面幾節采取復沓方式,只是將第二行中的地點改換成“大地四邊”、“空間四方”、“大?!薄ⅰ肮饷ⅰ?、“植物”、“太陽”、“朝霞”和“山岳”。詩中的“意識”(manas)這個用詞表明吠陀詩人認為人死后,精神脫離軀體,前往天國。這可以說是后來奧義書中出現的“自我”(ātman,“靈魂”)輪回轉生觀念的先兆。

此外,閻摩與《阿維斯陀》中的人類祖先伊摩(Yima)同源。閻摩在后來的佛教神話中,變成管轄地獄的魔王,而在《梨俱吠陀》中尚未形成明確的地獄觀念。

四 創世神話

印度上古初民面對浩瀚的宇宙和紛繁的世界懷有一種神秘莫測的感覺,因而在《梨俱吠陀》也有探索宇宙的起源和世界的創造的詩歌。例如,這首詩歌思索創世的“唯一者”:

有誰看見原初者出生,

他使無生變成有生,

有呼吸、血液和靈魂?

誰能向智者詢問這問題?(1.164.4)

有的詩人認為宇宙最早產生自“金胎”:

太初,出現金胎,

唯一的萬物造主,

他支撐大地和天空,

我們應該祭祀哪位神?

他賜予靈魂和力量,

所有天神都服從他,

他的影子是永生和死亡,

我們應該祭祀哪位神?

由于偉大,他成為唯一的

呼吸和眨眼生物世界之主,

兩足和四足生物的主宰,

我們應該祭祀哪位神?

由于偉大,他有這些

雪山、大海和河流,

這些方位和他的手臂,

我們應該祭祀哪位神?(10.121.1—4)

“金胎”說后來啟發史詩和往世書中世界產生于“金卵”的神話。另一首著名的詩,通常稱作“存在不存在頌”,也是探索宇宙的起源:

那時既非不存在,也非存在,

既無塵土,也無遙遠的天空,

哪里有覆蓋物?哪里有保護者?

怎么會存在深沉和浩渺的大水?

那時既無死亡,也無永生,

黑夜和白晝兩者均無標志,

那個唯一者無風自己呼吸,

除它之外,沒有任何他者。

最初黑暗隱藏在黑暗中,

一切都是水,無法分辨,

然后依靠苦行熾熱威力,

唯一者出現,虛空覆蓋。

現在開始出現欲望,

它成為思想的精子,

智者們憑心中智慧,

探尋有和無的聯系。

它們之間的聯系是隱秘的,

或者在上方,或者在下方,

有些有精力,有些有威力,

能力在下方,動力在上方。

誰真正知道?誰能夠宣說?

從哪里產生?從哪里創造?

眾天神出現在創造之后,

從哪里產生,誰能知道?

這樣的創造究竟從哪里產生?

創造的見證者在至高的天上,

無論是他,或者不是他創造,

唯有他知道,或許他也不知道。(10.129.1—7)

這首詩對宇宙起源的探索也帶有哲理色彩,其中對“唯一者”的思辨成為后來印度哲學對世界的終極本原或絕對本體的追尋;“存在和不存在”或“有和無”也成為對立統一思辨的重要命題。此外,其中對大水的描述,也是后來史詩往世書神話對世界創造之前的宇宙景象的設想。另一首著名的“原人頌”,一般認為是晚出的,設想原人分身創造世界:

原人有一千個頭,

一千眼和一千腳,

他覆蓋整個大地,

還超出大地十指。

原人是所有一切,

過去的,未來的,

他是永恒的主宰,

超越吃食物成長者。

他是如此的偉大,

他比偉大更偉大,

四分之一是一切眾生,

四分之三是不朽天國。

然后,眾天神用原人舉行祭祀:

眾天神舉行祭祀,

用原人作為祭品,

春季成為他的酥油,

夏季燃料,秋季供品。

在鋪設的圣草上,

天神們,沙底耶們,

仙人們舉行祭祀,

向出生的原人灑水。

在供品齊全的祭祀中,

匯集許多酥油和凝乳,

由此造出許多動物,

空中、森林和村莊的。

在供品齊全的祭祀中,

產生梨俱和娑摩詩節,

從這祭祀中產生詩律,

從中也產生夜柔詩節。

從這祭祀中產生馬匹,

產生有兩排牙齒的動物,

嗨,從這祭祀中產生牛,

也從中產生綿羊和山羊。

在分割這位原人時,

總共分成幾個部分?

嘴和雙臂稱為什么?

雙腿和雙腳稱為什么?

他的嘴成為婆羅門,

雙臂成為剎帝利,

他的雙腿成為吠舍,

雙腳成為首陀羅。

從他的心中產生月亮,

從他的雙眼中產生太陽,

從嘴中產生因陀羅和火,

從他的呼吸中產生風。

從他的肚臍中產生空間,

從他的頭頂中產生天國,

從他的雙腳中產生大地,

耳中產生方位,構成世界。(10.90.1—3、6—14)

這首詩中的原人分身創造世界與中國古代盤古化身創造世界有相似之處,但印度原人創世說與祭祀觀念密切相連,也可以說是祭祀創世說。顯然,婆羅門詩人在這里是突出祭祀的偉大力量。在后來的奧義書中,也將“原人”等同于“梵”(brahman)或“自我”(ātman),即世界的本原或本體。此外,以原人作為祭品,也隱含在原始時代存在人祭的現象。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山区| 抚松县| 夏河县| 达拉特旗| 夹江县| 宁陵县| 永和县| 石门县| 开封市| 安岳县| 广南县| 治县。| 南乐县| 崇义县| 土默特左旗| 浦江县| 吴桥县| 汽车| 辰溪县| 大渡口区| 恩平市| 科技| 土默特左旗| 积石山| 商城县| 恩施市| 景谷| 江都市| 三台县| 丰宁| 荣成市| 东方市| 乌鲁木齐市| 民权县| 革吉县| 万全县| 潢川县| 新泰市| 拉萨市| 连云港市| 万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