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之際名教愛情劇研究
- 崔武杰
- 750字
- 2025-04-24 20:23:03
總序
亭林先生顧炎武“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無”已成著述者孜孜以求之境界,雖不能,亦向往之。著述辛勞,非親歷者不能體會,于青年學者、學術后進尤為如是。山西師范大學作為山西省人文學科研究的重要陣地,對弘揚山西文化,推動山西人文學科演進發揮了重要作用,文學院作為山西師范大學最大的文科學院之一,集聚了來自海內多所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優秀博士,特別是最近幾年,同師大一道,文學院步入快速發展軌道,一批批青年學者來此執教。師大幸甚、學院幸甚!
作為地方高師院校,教學任務繁重,然教師以教書育人、著文立言為要務,著文立言為教書育人之總結和升華,二者不可偏廢。叢書的作者們大多初登杏壇,大部分時間都給予了課堂、學生,教學之余對或在即有研究基礎上銳意進取,或于教學之中筆記碰撞、感悟,終有所獲。經年累月,終成此中國語言文學系列著作,內容囊括音韻、文字、藝術、小說、文化、詩歌等領域,為文學院學科建設一大功效。觀其書,皆以已精力成之,雖小有舛漏,但不礙達其言,讀之“足以長才”,足矣!
文學院向以鼓勵、資助教師學術研究、學術出版為任,2018年適逢山西師范大學、山西師范大學文學院六十周年慶典,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學院前后奔走,幸蒙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大力支持,促成此系列著作的出版。該叢書不僅是學院教師學術研究的一次總結和集中呈現,也是學院學科建設的階段性成果,更是學院教師們送給學校、學院六十周年慶典的一份不腆之儀。
山西師范大學地處臨汾,為上古堯王建都之所,董仲舒注《周禮》“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國之學政,而合國之子弟焉”條,曰:成均,五帝之學。可知堯時已有學堂。文學院追慕上古先賢,設“堯都大講堂”為學院系列學術講座、學術活動之共名,“‘堯都學堂’青年學者論叢”亦由是得名。書成,為小序,以繼往而開來。
趙變親
2018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