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言

中國思想史研究是史學研究的組成部分,因其偏重文本闡釋、思想解讀、現實關懷,與主張實證的史學研究多有不同,因此,雖在學科體系中列入專門史,但與哲學、闡釋學等學科也有緊密聯系,似乎本然地具有多學科綜合的學術特點。

近代以來,經學崩解、道統式微,傳統學術研究在西學東漸的時代背景下迎來新的契機,加之來自西方的理論與方法開始植根于中土,中國思想史研究也呈現出百舸爭流之勢,胡適、馮友蘭等前賢的研究,初步建構起中國思想史研究的視域、理論及方法。20世紀40年代以來,侯外廬先生的中國思想史研究在研究理論與方法上自成一派,[1]趙紀彬、杜國庠、邱漢生、張豈之、姜廣輝等都是劉澤華學派不同時期的代表人物,他們先后主編的多卷本《中國思想通史》《宋明理學史》《中國思想學說史》《中國經學思想史》等是中國思想史研究的重要成果。20世紀80年代,劉澤華先生的政治思想史研究因其鮮明的學術主張、強烈的現實關懷引起學界廣泛關注。劉先生梳理出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主脈——“王權主義”,并以此為分析工具,重點解析專制統治在中國古代形成、演變的歷史過程,并借此反思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及其價值體系對近現代社會的作用與影響。劉先生長期在南開大學任教,他培養的學生及受其影響而用“王權主義”為思想史研究分析工具,主張中國古代王權支配社會觀點的一些學者,如李憲堂、張分田等都屬于劉澤華學派,這一學派還被稱為“南開學派”“反思學派”或“王權主義學派”。[2]此外,余英時先生的士大夫研究,葛兆光先生提倡的一般知識、思想、信仰研究等,都對當代中國思想史研究起到重要的示范或引領作用。西方學界思想史研究漸漸衰落之時,在中國,這一學科仍然充滿活力,這是中國人習慣于用“思想文化”來解決問題的特殊背景使然,[3]而如何順著這一“習慣”,進一步拓寬研究方法、深化研究理論,則是當下思想史學界熱議的話題。

中國思想史研究與書寫經歷過一個串“糖葫蘆”的階段,即以歷史上依次出現的精英思想家及經典文本為分析對象,介紹其生平、思想主張、闡釋其思想主旨,再用某種一以貫之的所謂“史觀”串聯起來,構成了一度占據主流地位的思想史寫法,與之相關的研究方法也被稱作“典籍思想”研究。目前,“典籍思想”研究面臨著諸多挑戰,其研究范式也受到質疑,秦暉先生認為,歷史進程中真正關鍵的是“社會思想”而非“典籍思想”,他所指的“社會思想”是指落實在制度設計與政策思維層面的思想,心性義理之學只有落實到這一層面,才會對社會發生實際影響,因此,思想史研究在關注典籍和形而上層面的同時,有必要從“制度化的思想”的角度考慮問題。[4]的確,“典籍思想”與實際的歷史狀況之間存在差異,但“典籍思想”對“社會思想”的總結、提煉并不一定都要落實到制度設計與政策思維層面,作為理想型思想的文本表達,“典籍思想”對“社會思想”的統攝作用不可小覷。秦暉先生所說的“制度化的思想”即當下流行的制度思想史研究方法,這一方法有助于從制度與政策的變遷軌跡中尋找“思想”的真實面目。但是,制度思想史無法解釋固化的制度與變動不居的社會之間存在的差異,往往會把動態的歷史固著在既有制度上。

實際上,“思想”在發展變遷過程中有其起伏變化的自身邏輯,思想史研究應當按照“思想”在歷史上實際發生的問題展開研究,不恰當的研究與寫作范式,以及一廂情愿的建構、重構或解構手段,可能都不利于思想史研究的深化。“典籍思想”是“思想”自身邏輯的一種表現形式,它既可能體現不了“思想”,也有可能蘊含著特定時代真正的“思想”,因此,“典籍思想”研究如果以那些體現“思想”的典籍為研究與寫作對象,那么“典籍思想”研究仍有它切實的學術價值。制度是權力運作的手段也是結果,如把“制度化的思想”與權力運作的過程結合起來,才能看清制度生成的具體過程,建構制度的目的等,這樣,制度思想史研究才有意義。思想史研究與寫作的具體方法不存在孰高孰低的問題,關鍵是要結合歷史發展變化的總體方向,并遵照“思想”自身的邏輯。

如何評價思想史研究的學術價值也是思想史學界關注的一個議題。以錢穆先生為代表的具有新儒家身份的思想史家,以鮮明的文化民族主義立場書寫中國傳統思想,[5]使思想史承載起弘揚傳統民族文化的使命。現當代中國內地一些學者的思想史研究與書寫在價值立場上具有濃厚的權變色彩,他們總是能以思想史研究迎合不同時期的主流政治及社會潮流。一些學者的研究以強烈的批判意識與真誠的現實關懷贏得學界尊重,但其思想史研究與書寫主要是依據話語立場,對“思想”發展變化的細節關注得不夠,其價值判斷因此也有可商榷之處。也有一些學者受后現代主義哲學思想影響,質疑精英思想與典范文本的思想史意義,主張考察一般的技術、知識等。由于傳統中國的一般技術、知識等被精英階層的歷史書寫所遮蔽,想要落實這種研究思路著實不易,而且,一般的技術、知識等是不是“思想”也是一個大的問題。總之,思想史研究的學術價值受到時代因素、文化觀念、政治立場等因素影響,主觀色彩頗為濃厚,這或許是思想史研究在史學研究中頗引人注目卻廣受質疑的主因。就筆者從事十數年思想史研究的淺見來說,思想史研究應當擺脫諸多所謂“立場”,理論與方法也應當回歸本土且應自成體系,重要的是要建構起與哲學史、文化史研究的邊界,且應向實證史學方法靠攏,將其學術價值定位于史學的求真、求實,基于某種文化信仰的、滿足現實需要的或迎合國際學術潮流的思想史研究,雖能占得先機、博得關注或引領潮流,與史實本身蘊含著的真理及其厚重的史學意義相比,終究不過是過眼云煙。

就本書的研究內容而言,總體上屬于政治思想史研究的范疇,至于所謂“統治思想”的概念,學者也有過討論。張分田先生認為,統治思想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上的統治思想是指占統治地位的思想,狹義的即為統治者的思想,統治思想的基本特征是對現存秩序的基本模式和主要法則做出合理性解釋、規范性定義、操作性指導、理想性展示和永恒性論證。統治思想是一個包羅萬象的觀念體系,往往以最高統治者的政見、統治集團的思想、占統治地位的政治思潮、國家制度與政策的基本原理等為載體。[6]張先生的定義唯其“包羅萬象”,基本上與政治思想史研究對象相重合。

筆者所說的“國家統治思想”是指最高統治者關于國家管理與社會控制的思想總綱領,它是政治思想的組成,是其中頗為重要但也較狹隘的一個部分。筆者試圖通過對國家權力運作具體過程、方式的考察,以及國家權力與重要社會勢力及精英思想界的互動,考察最高統治者實施國家管理與社會控制的思想觀念與具體技術,以及重要社會勢力及精英思想家對這些觀念、技術的回應、反思、批判,進而總結出特定時期的國家統治思想。總體而言,這是一種國家權力與重要社會勢力及精英思想界互動背景下的統治思想史研究方法,它按國家統治思想在歷史上實際發生的問題展開研究,充分考量了歷史發展的具體過程,尤其是與最高權力集團關系密切的社會勢力對社會發展進程及國家統治思想的作用與影響,同時也試圖在宏觀角度判斷國家統治思想與國家形態、社會性質的內在關系。筆者在研究中盡量避免描述式思想史研究使思想景觀平面化的缺陷,也試圖避免把史實當作思想闡釋的借鏡,力圖使思想史研究吻合史學基本研究規范。

本書是政治思想史著作,研究中結合了政治史、制度史,因此,與本書內容相關的先秦、秦漢思想史、政治史、制度史的論著是筆者研究與寫作的重要學術基礎。論文方面,筆者引述了王國維先生《殷周制度論》,傅斯年先生《夷夏東西說》,顧頡剛先生《禪讓傳說起于墨家考》等論文觀點。專著方面,錢穆先生《秦漢史》(《錢穆先生全集》(新校本),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童書業先生《春秋左傳研究(校訂本)》(《童書業著作集》第一卷,中華書局2008年版),徐中舒先生《先秦史論稿》(巴蜀書社1992年版),呂思勉先生《先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瞿同祖先生《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中華書局1981年版),陶希圣先生《中國政治思想史》(中華印刷出版公司1948年版),徐復觀先生《兩漢思想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田余慶先生《秦漢魏晉史探微(重訂本)》(中華書局2011年版),劉澤華先生《中國政治思想史集》(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朱鳳瀚先生《商周家族形態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美國學者本杰明·史華茲《古代中國的思想世界》(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李峰先生《西周的滅亡:中國早期國家的地理和政治危機》(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邢義田先生《天下一家:皇帝、官僚與社會》(中華書局2011年版),劉小楓先生《儒家革命精神源流考》(上海三聯書店2000年版),閻步克先生《品位與職位:秦漢魏晉南北朝官階制度研究》(中華書局2009年版),陳蘇鎮先生《漢代政治與〈春秋〉學》(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年版)等皆為筆者參考、引述的專著。史料方面,筆者以傳世史料《尚書》《詩經》《左傳》《史記》《漢書》《后漢書》及諸子之書為主,結合了出土甲金文字及郭店簡、睡虎地秦簡、張家山漢簡等材料,總體上以傳世史料為主,且以能夠全面、完整體現古史發展變遷的正史材料為核心去分析相關問題。

傳統史家追求“述事而理以昭焉,言理而事以范焉”[7]的著史境界,力求“事”與“理”的圓融,這也應當是現代史學工作者追求的著史境界。然而,筆者水平有限,只好將此當作不斷追索的目標,本書內容及觀點不當之處,敬請學界諸賢及讀者朋友指正。


[1] 方克立、陸信禮:《“侯外廬學派”的最新代表作——讀〈中國儒學發展史〉》,《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0年第2期。

[2] 李振宏:《中國政治思想史研究中的王權主義學派》,《文史哲》2013年第4期。

[3] 葛兆光:《什么才是“中國的”思想史?》,《文史哲》2011年第3期。

[4] 秦暉:《西儒會融,解構“法道互補”——典籍與行為中的文化史悖論及中國現代化之路》,《傳統十論》,東方出版社2014年版,第141頁。

[5] 陳勇:《論錢穆文化民族主義史學思想的形成》,《史學理論研究》2011年第2期。

[6] 張分田:《深化中國古代統治思想研究的幾點思考》,《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3期。

[7] (清)章學誠:《原道下》,載(清)章學誠著,葉瑛校注《文史通義校注》,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139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乌珠穆沁旗| 大关县| 湟源县| 诏安县| 霍山县| 融水| 兴业县| 方正县| 巍山| 安陆市| 大同县| 濮阳县| 台中市| 铜陵市| 兰州市| 锡林浩特市| 张掖市| 波密县| 松原市| 博兴县| 驻马店市| 塔城市| 页游| 慈溪市| 舒兰市| 甘南县| 杂多县| 城口县| 电白县| 贵州省| 炉霍县| 洛南县| 海兴县| 建昌县| 万源市| 遂宁市| 临泉县| 丹凤县| 赣州市| 甘南县| 宜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