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浮橋已成,兩岸可通
- 李世民穿越扶蘇
- 黑茶芝士
- 2080字
- 2025-04-22 22:00:00
頭曼之所以進退失據,只是因為頭曼誤以為附近有秦軍重兵埋伏而已。
但扶蘇猛沖一輪、斬獲良多后卻立刻退回黃河東岸的舉動將扶蘇的怯戰之心暴露無遺,直接證明了扶蘇身側并無大軍。
既然如此,頭曼何懼之有?
三十五萬大軍在手,拿捏一千五百騎還不是手拿把掐?
頭曼再不遮掩,令麾下將士點亮火把,就地殺羊吹皮,準備打造浮橋的材料,又挑出數千名善泳士卒,更是令好不容易才搶來的二十三架舢板盡數駛向東岸各處。
其侵吞之勢,見者生畏!
申屠嘉聲音沉重的低聲道:“世民公子,敵軍來勢洶洶,還請喚醒將士們,共同御敵!”
除了陳嬰等少數幾名中級將領外,所有隨扶蘇沖陣的騎士都在酣睡,僅有申屠嘉等負責使詐、守橋的將士還醒著。
區區三百余人,如何能擋得住敵軍攻勢?
扶蘇回頭望了眼酣睡著的麾下將士,又抬頭看向天空,通過二十八宿的位置確認了現在的大概時間,而后笑而搖頭:“諸位袍澤未曾見方才胡賊渡河之姿,否則便可知胡賊終究是北人,善騎卻不善泳,即便是能泳者也難在這濤濤黃河之中泅渡。”
“浮橋未成,則大戰不啟。”
“先讓渡河的將士們繼續休息。”
“留守將士先將水中浮橋拉上岸,以免被敵軍利用。”
“再以屯長為首,甲、乙二屯盡為弩兵,丙、丁、戊、己四屯弓弩混編,依丙、丁、甲、乙、戊、己分列于河岸邊。”
在扶蘇看來,真正的大戰還沒開始呢!
雖然現在就讓全軍投入戰斗能有效緩解秦軍壓力,但等到大戰開始時,扶蘇麾下就僅剩下一群疲兵,如何能大破敵軍?!
申屠嘉等將士雖然心頭忐忑不減,卻沒有質疑扶蘇的命令,當即拱手道:“唯!”
三百將士以屯長為首,就地化作六支兵馬奔向河岸各處。
扶蘇則是帶著陳嬰,手持長弓、端坐馬背,目光不斷環顧整個戰場。
聯軍舢板進入弩箭射程時,扶蘇一言不發。
聯軍舢板抵達河中間時,扶蘇依舊一言不發。
直至聯軍舢板已渡過四分之三的河面,扶蘇終于斷聲喝令:“甲、乙二部聽令!”
“目標敵軍后部舢板,三番輪射!”
聯軍舢板距離秦軍弩兵僅只五十余丈遠,申屠嘉只是略略抬高秦弩便扣動了扳機。
“嘣!”
“嗖~”
一根全重一百克、箭簇重五十克、通長41.5厘米、刃開三棱的重型弩矢自申屠嘉手中秦弩飆射而出,與空氣摩擦出劇烈的呼嘯聲。
而在這根弩矢身側,還有三十一根弩矢結伴而行。
“一排坐,二排射!”
顧不上去看自己的戰果,申屠嘉迅速坐在地上重新裝填弩矢,而站在申屠嘉身后的袍澤則是聽令起身,略略瞄準方向后便扣下扳機。
“嗖~~~”
僅只十數息時間,九十六根重型弩矢便向著聯軍最后方的兩艘舢板當頭罩下!
“秦軍射弩!舉盾躲避!”
“泳者深潛,切莫被弩矢射中,中者必死無疑!”
“船!船!船漏了!快跳船!”
“秦軍弩矢能壞了咱們的船,快轉向!避開秦軍!”
一輪箭雨僅只射殺了兩名胡賊,但這一輪箭雨的目標本就不是胡賊,而是胡賊身下的舢板!
如果胡賊所乘是戰船,甚至是商船,重型弩矢都難以奈何。
但無論匈奴還是月氏都不善造船,此番突襲更是沒有水路、無法運輸舟船,只能強搶漁夫舢板以供渡河。
能夠輕松穿透銅甲的重型弩矢奈何不得戰船,還奈何不得小舢板嗎?
當九十六根弩矢在兩艘舢板上開出了八十多個孔洞,河水立刻順著孔洞往舢板里鉆,致使舢板下沉,眼瞅著就要徹底沉沒!
扶蘇再度喝令:“甲、乙二屯聽令!”
“無須理會敵軍泳者、無須射殺舟上之敵,給孤射沉敵軍所有舢板!”
“丙、己二屯持弓,若有向南、北方向轉進之舟,立刻持弓射殺舟上之敵!”
有舢板欲要避開弩矢、南下北上,但還沒等劃出多遠,便受到了兩側弓手的熱情招待,舢板倒是沒有沉沒,人卻中箭墜河。
亦有舢板倉皇間想要后撤,但他們卻反而變成了最后方的舢板,優先受到了弩矢的飽和攢射!
站在岸邊的拉克伸急的來回踱步,嘶聲怒吼:“給本將沖上去!”
“敵軍欲要汝等死,汝等便先讓敵軍死!”
“對岸敵軍不過一千五百人,又剛剛沖過一陣,正是疲憊困乏之際,只要沖上河岸,必可斬殺敵軍,如此汝等方才能活!”
“加速!給本將全速沖上河對岸!”
拉克伸的喝令聲在弩矢爆鳴聲的壓制下顯得格外微弱,但好在大部分經歷過戰爭的胡賊都知道如何才能在戰場上活下去。
在付出十八艘舢板的代價后,終于有五艘舢板沖上河岸。
扶蘇當即喝令:“甲、乙二部再放弩矢一輪,而后持槍前壓!”
“丁、戊二屯向中靠攏,配合甲、乙二部合圍殺敵!”
“丙、己二部持弓巡視河岸,見泳者則持弓殺之!”
申屠嘉趕緊射出弩矢,而后把弩背在背上,雙手持槍踏步前沖,口中怒吼:“殺!”
一艘舢板僅只能承載六七個人,即便每一艘舢板全都滿載,也只是將三十五名胡賊送上了河岸。
而迎接他們的,卻是兩百名秦軍的圍攻!
僅僅只是不到半刻鐘的時間,三十五名胡賊便盡數化作軍功,只剩腦袋被秦軍將士們掛在腰上。
但河對岸的拉克伸卻是松了口氣:“終于,登岸了!”
扶蘇部主力盡數被二十三艘舢板牽制,雖然還有百名秦軍在沿著河岸射殺游來的胡賊,但網大魚小,總會有漏網之魚。
就在甲、乙、丁、戊四部圍殺三十五名胡賊之際,已經有數名胡賊泳者成功登上黃河東岸,取出隨身攜帶的錘子,將楔子重重錘進松軟的土壤之中。
再將綁縛在腰間的繩子死死系在楔子上,一條繩橋便已溝通了黃河兩岸。
雖然這條繩橋極其簡易、難以承重,但卻能讓拉克伸部的其他泳者拉扯借力,順著這根繩橋以更快的速度抵達黃河對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