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受官羽林郎
- 穿越呂布:草根活該被看不起?
- 千古左公
- 2068字
- 2025-04-21 11:46:00
第三十八章受官羽林郎
羽林郎類似于郎官,郎官屬于雖然有俸祿,但沒有實際職能的候補官員。只不過,漢代的郎中,侍郎等郎官,一般將來會成為行政官員,而羽林郎之后則多會被外調為武職。
董卓早年也是在其他官員手下當兵立功,才被選為羽林郎的。如今看來,呂布也走上了和董卓相同的路。
羽林郎掌宮中宿衛,但不是一般禁軍中的大頭兵,而是有資格跟隨皇帝左右的軍官。早期的羽林郎,從六郡良家子中選拔,即在民風彪悍的并州,涼州,且家世顯赫的人中選拔,作為武官的儲備人才。
簡單點說,就是這六郡有武職傳統的名門望族之后,能騎善射,沒有劣跡,即能直接被選為此職。
而如果不是六郡良家子,也可以因軍功獲得職位,呂布和當年的董卓,則都是因立下功勞,得到了這個在良家子中只能算起點的見習官員。
要說功勞,此時的呂布在對鮮卑的戰事中立下的功績,還是要比當年擔任羽林郎時的董卓要高的。不過,朝廷似乎認為這份功績還不足以讓呂布跨過作為羽林郎的這一步。
倒也不是壞事,羽林郎是護衛皇帝的職務,作為一個沒有家世背景的草根,不跟皇帝混個臉熟,他也未必放心直接對素未謀面的人委以重任。
而下次被調到地方時,他可能擔任一些靠近邊疆的縣令,或是部、關都尉等六百石左右的官位。
對呂布來說,這算得上是在官場上的又一步晉升。但話說回來自己這三年來刀頭舔血換來的東西,對權貴來說不過是開局自帶。想到這些,就讓呂布不禁感慨世道的不公。
進京擔任羽林郎,就意味著呂布將離開五原郡,也將失去所有兵權。
而呂布也很清楚,只要漢朝朝廷還沒倒,就沒有什么永恒的兵權。無論是縣兵還是郡兵都是有數量限制的,多出的部分就只能遣散。
雖說朝廷這次也給了呂布和之前差不多的封賞,呂布也按照過去的規矩與屬下分了賞賜,所以將士們不至于沒有錢安家,但在這些尚武的年輕人看來,回家種田怎么比得上在呂布手下當兵呢?
“主公,我們還想跟著你干!”比呂布還年輕的宋憲和成廉兩位小將齊聲道。
“主公,大伙跟著你,才有了今天,你要是一個人走了,大家以后都不知道要怎么混。”魏續說道。
“我也想和諸位共事,不過,朝廷也指望諸位精銳之師能替朝廷守好邊疆。
更何況,若是你們全跟著我,我那點俸祿也養不起你們啊。”
“但若是只選一部分就可以吧?”成廉追問道。
“呃……”
見呂布模棱兩可,一眾軍官都自告奮勇,想要和呂布一同前往雒陽。
而呂布也并沒有拒絕,因為他看到了之前的董卓是如何行事的。
董卓并不是去哪都帶著幾千涼州兵,但李傕、郭汜、樊稠等將卻總是跟隨他左右。而依靠這些人作為與家鄉的紐帶,董卓總能在需要的時候,隨時拉起一支最順手的西涼兵來效忠自己,數量也許只有一兩千,但關鍵時刻確實頂用。
想到這里,呂布也讓侯成、宋憲、成廉及近半數之前他精騎中的指揮官,共計三十人,收為了自己的屬吏,亦或說家臣。
作為三百石的官員,這三十人養起來還是綽綽有余的。
呂布特意將自己屬下中,最德高望重的魏續留了下來,也留下了另一半的指揮體系。
“魏續,五原郡的事,就交給你了,如果我這邊將來有事,還指望你來照應。你也要盯著那些還在軍中任職的弟兄,切不可因為我不在了,就生疏了日常訓練。”
“放心,我們這些兄弟就認主公你一個,有什么事,主公你一句話的事。”
“好,那我就能安心離開了。”
呂布雖然離開了,但是他也相信,依靠自己在之前戰役中留下的名聲,以及魏續等舊部,在必要時,他隨時可以從并州拉出一支效忠自己的部隊。
帶著家眷和暫時作為侍從跟隨自己的軍官們,呂布來到了雒陽,而董卓則已經先一步在這里等他了。
雖然本來要去河東郡任職的董卓,并不需要和呂布一同跨國黃河來到雒陽,但人生當然不能只盯著工作看,還有人情世故。
來到雒陽后,董卓大擺宴席,隨董卓參戰的涼州部將,呂布及與呂布一同參戰的并州部將都在邀請之列,除此之外,那位董卓和呂布共同的老前輩,段颎也被邀請來了宴席。
在領功之前,董卓便十分懂事的向段颎敬酒。
“感謝段公,沒有您疏通關系,我董卓便沒法重新復官,更無法立下此功。”
“仲穎你太客氣了,朝中世家大族林立,我們這些靠軍功殺上來的人,也只有相互幫助,才能在這朝廷中生存下去。
好了,既然各位立下戰功,這又是慶功宴,大家都別客氣,喝酒吃肉,也給我講講戰場上發生的事。”
“要說立功的話……
本次我等為朝廷立下大功,奉先功不可沒!”
“董公過譽了,我所做的不過是旁敲側擊,最終給予鮮卑決定性一擊的,還是董公您啊!”
在宴會中,董卓的將領與呂布的部將也紛紛相互敬酒,彼此講起戰斗中的趣事。
因為面對同一敵人,在最后追擊鮮卑時,也有過幾天共同作戰的經歷,在看到呂布的戰績,以及其在戰場上的英姿后,李傕等西涼將軍也無不佩服呂布的勇猛。
而段颎聽著呂布和董卓擊退鮮卑的事,也想起了自己當年與鮮卑作戰的往事。
沒錯,段颎在和羌人作戰,立下不世之功之前,最早也是在幽州一代任職,靠著擊退鮮卑人,得到了朝廷的重視。
“還記得當時,我為了引鮮卑人上鉤,讓下屬假裝收到朝廷的詔書,讓我退軍,讓鮮卑退卻,進而趁鮮卑大意,一舉出擊,大破敵軍。
奉先誘殺廖哥那的行為,倒有些異曲同工之妙。
只不過還是奉先比較高明,當初我這么干以后,就因為偽造詔書而被追究責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