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這是一位懦夫一生一次的勇氣
- 穿越呂布:草根活該被看不起?
- 千古左公
- 4068字
- 2025-04-13 00:03:00
第二十二章這是一位懦夫一生一次的勇氣
不僅是直接的教導,段颎有時也會和呂布講一些自己年輕時的經歷。
段颎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治理羌亂,很多人可能以為羌亂斗集中在涼州,但實則不然。西羌分布在河湟一帶,而東羌則在河套一帶,并州除了太原、上黨之外,位于河套,陜北的邊郡都在羌人的攻擊范圍內。
傳統的漢人對游牧,大都是在草原上的騎兵互射,那時的騎兵不需要正面沖陣,也不需要高橋馬鞍、馬鐙、馬鎧這些東西。
但羌人則不同,這些羌人在反叛前也投降過漢人,與漢人雜居,有不少在反叛前還加入過漢軍。這使得羌亂中的羌人戰法,不同于一般的游牧民族,他們可以使用漢人一樣步騎兵相結合的戰法,即便在不方便騎兵沖鋒的丘陵或山地中,也可以靠步兵搏殺與漢人不落下風。
更重要的是,這些羌人也是掌握漢人的攻城技術的,如果沒有及時布防,一些防御堅固的塢堡同樣可以將其拿下,動輒破個縣城便殺戮數千人。相比于這些和漢軍戰法類似的羌人,草原上那些玩騎射的游牧民族反倒算是新手難度。
而為了對付羌人,段颎等涼州將軍也在不斷革新漢軍的戰斗方法。涼州三明中的其他兩位,皇甫規與張奐也都做過貢獻,不過段颎因為鐵了心要靠武力剿滅所有羌人,所以其在這上面的研究造詣也是最大的。
成果中不光包括之前那套用步兵陣破騎兵的戰術,還包括用通過對馬鞍、馬鐙和正面的馬鎧,正面沖垮羌人陣勢,再窮追猛打將其徹底殲滅的戰術。
當呂布聽到段颎講到這種戰術時,他也有些驚訝。
“我小時候,邊郡的并州騎兵,就會訓練這種戰術。”
“是啊,回想起來,當初為了對抗羌人,大力在并州推廣這種新戰術時,也跟當地的太守磨了不少嘴皮子。”
“竟然是——段公親自推廣的?”
原來,段颎在平定羌亂時,也短暫離開過前線擔任過并州刺史。說是離開前線,也只是離開當時作亂最兇的西羌,但并州同樣有著大量東羌,也經常受到侵擾。而那時的段颎便已經開始研究和鉆研更多的戰術,并將這些戰術推廣到邊郡的常備軍中,以便在應對羌亂時,只要征召就能迅速得到能夠對付羌人的部隊。
而后來,段颎離開后,張奐接手了并州的度遼將軍之位,盡管二人在理念上多有不和,但張奐也并沒有廢除段颎對并州軍事的改革。
所以,在呂布長大時,覺得理所當然的騎兵戰術,實則已經是這些涼州將軍們為了應對比傳統游牧部落更強大的羌人而推出的新事物。
而無論段颎和張奐都不會想到,在后來天下大亂時,他們為對付羌亂在涼州和并州推廣的戰術,成就了歷史上呂布的并州飛騎、董卓的西涼兵以及麴義的先登營。即便這些知名軍隊的統帥最終沒能在原本的歷史線上登上最高權力的寶座,但那些攻無不克的軍隊卻也在中原混戰中成為那個亂世中一段難以磨滅的傳說。
而除此之外,呂布也會參與段颎的日常工作,包括操練士兵等。
此時段颎擔任司隸校尉,統領一千二百兵馬,人數不多。事實上,從段颎平定羌人歸來后,就已經交了近乎所有兵權,這一千二百人也不是段颎的嫡系。
但對呂布來說,幫忙練兵的工作,卻讓他更加熟悉了那些段颎傳授給他的那些經驗。
而偶爾與段颎討論工作事務時,也會突然聽到銀鈴般的女聲。
“爹,你看我畫的怎么樣?”
那是個五六歲的小女孩,看起來還蠻淘氣的,總是纏著段颎給她看畫。每當此時,段颎就會停下手中的工作,像個慈祥的父親一樣,耐心指導自己的女兒。
而呂布倒是懂事,段颎停下來逗女兒的時候,呂布則總是默默退出房間,站在屋外,直到女兒離開屋子,呂布才重新進入。
“辛苦你了,奉先。”
“沒關系,都是小事。”
“……那是我的小女兒。”段颎解釋道。“六年前,我平定羌人回到京師,交了兵權,解了戰甲,在雒陽過上了安穩的日子。
然后,就有了她。
我年紀大了,想到前五十年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所以回京之后,我就很珍惜現在這安定的生活。
像這樣在府中教導女兒,我也會覺得打了這么多年的仗,不光對于國家,對于我自己的小家,也是有價值的。”
“……”
“你還是打拼的年紀,如果你有朝一日活到了我的年紀,想必也會有類似的感受了。
不好意思,一時感傷。我們還是繼續說工作的事吧。”
“是!”
雖然段颎也并非沒有家事,但呂布卻永遠保持著適當的距離感,對于自己不該知道的事,他從不多過問一句,段颎也因此更加覺得呂布是個很有前途的人。
之后的兩個月里,呂布也因為段颎掾屬的身份,接觸到了一些推薦董卓的書信。
顯然,讓董卓當并州刺史這事,在朝廷中有不小的阻力,似乎還有其他人想爭這個位置。
而這個爭論,卻在三月的某天徹底終結了。
只是呂布從未想過,伴隨著爭論終結的,卻是晴天霹靂。
這個月,鮮卑檀石槐率軍攻五原郡。
大概在呂布七八歲的時候,檀石槐崛起并統一了鮮卑諸部,進而多次寇掠邊境。
一直以來,五原郡受到的襲擊相對較少,檀石槐的主要目的一直是東邊的雁門郡。
雁門郡屬于大同盆地,戰國時期就納入了華夏版圖,其進入南邊富庶太原盆地的窗口,一直以來受到朝廷的重視,人口也更加稠密。相反,五原郡屬于漢武帝時期才征服的河套地帶,東漢早期因為戰略收縮,一度撤郡并遷走人口,即便后來恢復了,其經濟狀況也一直不好。
一般來說,這種窮山僻壤的地方民風也比較彪悍,并不是劫掠的首選。
但或許是覺得自己連續幾年劫掠雁門郡,漢人一定有了防備,檀石槐今年改了主意,突然舉大軍入寇五原郡。
五原太守閻弼先行以從郡里調兵為由離開九原城,而縣長馬虞雖然平時對付小股部隊有些本事,但在大軍壓境時,他卻并沒有骨氣堅守或等待閻弼的援軍。
在明知鮮卑人并沒有帶攻城武器的情況下,他依然在鮮卑圍城前棄城而逃,引發了城里不少人隨之逃竄,城門一時無法關閉。檀石槐見此情景,當即決定趁著混亂搶下城門,并成功攻入了城中。
檀石槐并沒有想到縣長馬虞是如此沒有骨氣的人,讓他能直接攻下九原縣城,他也并沒有做好長期占據此城的準備,因此該殺的殺光,該搶的搶光后,便帶著部眾一路揚長而去。
而對呂布來說,這場劫掠卻是足以讓他跪地不起的刺骨之痛。
此時,在目光呆滯的呂布眼前,衣衫破爛的魏續繼續向他敘述著九原縣的情況。
“城破的時候,朱林替代擅自逃命的馬縣長指揮戰斗,但他不是將軍,有許多士兵并不聽他指揮,最終兵敗被殺。
奉先你的家也被鮮卑盯上了。
據當時正在逃跑的人說,你父親為了保護母親,孤身與幾個鮮卑人搏斗,力戰身死。
雖然他被別人叫了一輩子懦夫,但在我們找到他時,他還死死抱著你的母親,身邊還留下了三具鮮卑人的尸體。他們直到一同死去,也沒能被那些畜生分開。”
魏續似乎希望通過稱贊呂布的父親來安慰呂布,但他又覺得這完全稱不上安慰,反而讓呂布更加悲痛。
“……對不起。”
“不用道歉,你們也盡力了。咱們部眾此戰折了一半,無論是你們這些活下來的,還是戰死沙場的,他們都是好樣的。只是——”
“奉先——”
“魏續,你先走吧,讓我一個人待會兒。”
“……”
魏續默默離開了。
而此時的呂布,卻心情復雜的看向家鄉的方向。
沒想到,最終讓朝廷下定決心要讓董卓擔任并州刺史的契機,竟然是這場害死他家人的襲擊。
這幾天,董卓大概會擺宴席慶祝自己即將上任吧,呂布不會責備董卓。畢竟,如果襲擊的不是五原郡,自己說不定也會加入那場慶祝,與段颎一同為董卓壯行。
然而,當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呂布卻覺得是晴天霹靂。
是啊,并州,特別是北部邊境地區,從很久以前就是這樣的。沒有什么安全的地方,什么時候遭到一股突如其來的襲擊,都可能被攻破城池,跑得慢點就直接丟了性命。
但當這件事發生在自己身上時,呂布的第一反應仍然是無法相信。
呂梁和田氏,朱林和朱茜,僅僅一個消息,就告訴自己那些曾經對自己來說重要的人,就這么消失了,他怎么相信!?
為什么這么巧?明明自己在段颎手下,已經有了當官的希望。
等自己當了官,自然家里就不用住在邊地,如果他們沒有死,如果檀石槐對五原郡的大舉襲擊再晚來兩年,自己重要的人或許就不會出現在這場戰爭的死亡名單上。
可是——
沒有如果。
或許是作為戰友們最后的貼心,在檀石槐撤軍后,魏續帶著活下來的弟兄回到了死寂的九原縣城里。在城內的尸骸中,找回了包括呂布父母,朱林父女,以及那些犧牲戰友的遺體,進行了簡單的安葬。
而就在剛剛,魏續也將父母以及朱林的遺物,送到了呂布的手中。
也許直到看到這些遺物時,呂布才放棄了最后的幻想,相信了他在九原縣重要的人已經盡數遇害的事實。
呂布按著自己的胸口,他感覺自己的心被挖掉了一塊,像是一處無法被補上的空洞。
如果知道鮮卑會來,他也許就不會去找盧植求學。
如果你們真的會死,至少在我沒離開的時候,至少,讓我見到你們的最后一面!
就這樣,沒有告別,明明在最后的記憶里,你們還過著幸福安穩的生活,還對未來充滿著期待,可是——
為什么才半年的時間,我就失去了一切呢?
“爹,娘,朱先生……
啊啊啊啊啊啊!!!!”
……
“奉先,事情我都聽說了……曾經與羌人作戰時,我手下也不乏與羌人有血仇的將士,他們中有的人,也和你有著相似的遭遇。”
“多謝段公……”
段颎看著呂布陰沉著臉,便知道這次事件對他的打擊很嚴重。
“父母雙亡,按說我這也不該留你,應當讓你回去服喪一段時間。雖然現在除了一些極度重視名聲的人,已經很少有人服滿三年,但表達自己對故人的思念,打理他們的墓地,本身并沒有錯。
但是,就現在的情況,五原郡可不是能安定守孝的地方。
這樣吧,董卓馬上就要升任并州刺史,我會推薦你作為他的從屬,你就跟在他身邊,回你的家鄉做些事吧。”
“多謝——段公……”
熹平五年(176年)四月,呂布離開段颎府,他被董卓辟為從事,帶著身邊并州將士十五人,追隨董卓,一起度過黃河,前往并州。
此時,董卓麾下也有一支自己的涼州部隊,包括李傕、郭汜、樊稠、胡軫等在歷史上因關中大亂而自成一派的涼州勢力,實際上此時都還是董卓的部將。
這些人大概有幾十人的規模,雖然人數不多,但董卓不管走到哪都帶著他們,并且是依靠他們形成指揮的體系。
此外,董卓還帶了兩千西涼兵隨自己一起前往并州。
盡管這個時代的刺史理論上是沒有固定兵權的,但叛亂頻發時,就會便宜行事。而董卓這個刺史被任命過去,本身就是救火的,因此也有些兵權。
剛渡過黃河,董卓便驅馬來到呂布身邊。
“奉先,當初在段府看你一表人才,我就知道咱們會有再見的一天,但沒想到日子來得有些快。”
“是啊,我也沒想到,能這么快加入董公麾下做事。”